汉语熟语英译中的原则和方法
2021-01-08郝亮
郝 亮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88)
汉语熟语是汉语习语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文化交流与历史变迁中,被人们定型的短语。熟语作为特殊的词汇单位,其含义丰富生动、结构多样复杂,通常情况下由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组成。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掩耳盗铃”、“买椟还珠”等,这些熟语不仅仅是普通的成语或谚语,每个熟语背后,还有极具意义的典故与警示意义,可见汉语熟语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特征,还具备庄严性和趣味性[1]。
全球化发展下,各国之间经济互惠、文化互通,这其中少不了语言之间的交流。英语是使用国家最多的一种语言,因此在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时,均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国家想要繁荣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就需要输出本国的文化,让世界各国都来了解本国的历史与发展,而汉语熟语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语言,需要研究汉语熟语英译原则和方法。通过本次研究,掌握汉语熟语英译内容,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在实现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利用此次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培养中国人民学习英语翻译的能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英语,提升人们对英文的认知,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和对内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手段[2]。
一、汉语熟语英译研究
1.英译存在的问题
有些熟语的英译过于概念化,未能体现汉语熟语本身的感情色彩。一些汉语熟语包含带有褒义或贬义的语素,而熟语语素的感情色彩,是分析熟语本身性质的关键之一。但在熟语构成上来说,感情色彩的辨析也十分不容易,此时需要搭配其他语素,或者根据熟语的来源英译。当英译的熟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若只翻译片面的意思,而没有附加该熟语的额外含义,那么不理解汉语的人,是无法全面了解熟语的,可见熟语翻译不能只按照字面的意思进行翻译,还要给出隐含的深意翻译[3]。
例如一个褒义熟语“愚公移山”,在《登攀 汉语中级教程》的118页中,被评为“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do things with dogged perseverance and fear no difficulty.”。而在《新标准汉语 中级篇 1》的148页中,被评为“Yu gong moving the mountain;perseverance.”。我们知道,成语“愚公移山”表示不论年龄,做事都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褒义性的熟语。但在第一段翻译中,单词“Foolish”表示愚蠢的、蠢笨的,是贬义词,若仅仅以字面的意思英译,会让不了解这个熟语的人被误导。再例如一个贬义性的熟语“狼狈为奸”,其英译为“a wolf working hand in glove with a jackal.”。已知“狼狈为奸”表示做坏事的人之间相互勾结,而该翻译通过文字直译,解释成了“一只狼和一只豺一起行走”,并没有描述他们之间存在的贬义行为,而《汉英常用熟语词典》对这个熟语的英译为“a wolf working with a jackal.(Met.) A person with limited outlook.”,其中“limited outlook”描述了他们的前景有限,暗指豺狼合作没有结果。此为目前熟语英译中,存在附加义缺失的问题。
很多汉语熟语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有比喻意义,若仅仅英译字面意思,同样让人无法理解熟语的内在含义。例如《北京商务汉语 初级》中,将熟语“揠苗助长”英译为“Pulling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说明帮助幼苗成长。但“揠苗助长”是用来比喻不考虑过程,急于求成导致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意思,上述翻译虽然给出了基本概念,但没有引申比喻的内容[4]。在《汉英双解成语词典》中,翻译的“揠苗助长”为“Pulling up the shoots to help them grow.(Met.) To spoil things because of one’s quest for quick results.”,该翻译给出了熟语的比喻内容。可见一些熟语英译存在比喻义缺失的问题。
再有就是汉语熟语英译缺失中国文化内涵,例如“老马识途”被英译为“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将“老马”直译为年龄老的马,而该熟语中的“老”字,在中国是对长者或者有经验人的尊称,而英语中的“old”,只有老的意思,二者之间的文化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可借鉴《汉英双解成语词典》对该熟语的英译“A man of long experience knows the ropes.”,表示有经验的人,会知道做事的关窍。
2.造成问题的原因
根据上述对汉语熟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若汉语熟语英译方式不当,则会直接影响语义和文化内涵。表1为一些逐词逐句英译的汉语熟语,存在的问题。
表1 汉语熟语英译存在的问题调查
不同的物质生产文化、不同的制度行为文化以及不同的心理精神文化,都会给语言翻译设置障碍,并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在物质生产文化上,汉语中与山水有关的熟语包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愚公移山”以及“山清水秀”;与农业相关的熟语包括“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风调雨顺”。而英语中与大海和鱼有关的熟语为“To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班门弄斧)、“As mute as a fish.”(默不作声)等。根据这些可以看出,汉语多用江河湖海描述生活,而英语则多用海与鱼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可见物质生产文化差异,给汉语熟语英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而在制度行为文化上,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步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但西方各国在很早之前,就不再重视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而是通过城邦立宪制建立组织关系。因此类似“门当户对”、“百善孝为先”等汉语熟语,很难有准确的英译词汇来进行翻译。同时心理精神文化不同,还会影响人的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喜好,例如汉语中的“为虎作伥”、“望子成龙”、“犬马之劳”等熟语与动物相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胸有成竹”等熟语与植物相关;“立地成佛”、“落叶归根”等熟语与宗教神明相关。
而英语中也有一些可以体现西方精神文化的熟语,例如“a 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dragon”在英语中代表“邪恶的力量”;“the apple of one’s eye”则与宗教信仰相关。可见,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是导致汉语熟语英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5]。
二、设置汉语熟语英译原则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设置汉语熟语英译原则。第一条,设置概念隐喻翻译的原则。英译熟语隐喻概念时,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积淀、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会使两种语言思维与隐喻之间存在冲突,因此英译时,从熟语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通过确认熟语隐喻概念进行英译。该英译原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6]:
首先要保证英汉语言之间,具备对等映射关系,即具有相同概念和意义的词汇,进行直接翻译即可。同时要让英汉语言之间,具备归化映射关系。归化就是利用地道的英语词汇,描述汉语熟语,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汉语言文化。再者,英译汉语熟语时,还要移植概念域映射,就是应采取移植概念域映射概念,处理熟语翻译方式,例如“纸老虎”被英译为“paper tiger”。由于英语概念认知系统中,不存在与汉语一致或类似的词汇,因此利用概念域映射,实现对该熟语的翻译。最后在该原则要求下,设置的原则还应具备“舍喻体,译本体”的理念。例如诸葛亮、王昭君、汉武帝等历史人物;孙悟空、红孩儿、二郎神等神话人物,具备各自的文化含义,但英语中却没有此类词汇,因此面对这样的熟语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笔墨去描述这些人物的特征,而是根据语境直译其含义。
第二条,设置一个概念整合翻译的原则。概念整合翻译是利用四个心理空间,通过彼此映射而实现熟语翻译。Fauconnier理论下,概念整合翻译原则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Fauconnier概念整合理论
图1中,Input 1与Input 2分别表示认知域。以该理论为研究依据,设置概念整合翻译原则,结构如下图2所示。
图2中,I1与I2分别表示,由语言、意象和文化构成的独立认知域,即待英译的汉语熟语文本空间,以及英译思维空间。利用上述原则,通过语用功能、隐喻、比喻、角色价值关系等连接器,将I1与I2之间形成跨空间映射,描述熟语的抽象意义,以此利用更具有创造性的概念整合翻译原则,实现对汉语熟语的英译。
图2 概念整合翻译原则
第三条,设置关联理论翻译原则。该原则就是英译时要了解汉语熟语的意图,根据语言之间的文化意象差异,通过假设认知语境,以认知推理的方式,保证翻译的内容,具备原文所描述的信息与隐含信息。以上述设置的汉语熟语英译原则为基础,构建汉语熟语英译方法。
三、汉语熟语英译方法
1.套用同义熟语
以设置的英译原则为约束条件,获取汉语、英语中意义相近的熟语,通过套用英语里现成的同义熟语,实现对汉语熟语的英译。表2、表3,是对可套用英语同义熟语的举例。
表2 同义熟语套用法(成语部分)
表3 同义熟语套用法(谚语部分)
套用同义熟语,可加强人们对汉语熟语英译的掌握,但需要翻译者对于汉语熟语和英语,都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并把握汉语熟语的引申含义。表4为爱屋及乌的详细解释与英译结果的对比。
表4 同义熟语套用解析
根据表中内容可知,套用英语熟语也有一定规则和方式,而不是盲目的,通过找出用于同一语境,或可表达相同意思的英文词汇,结合英语语言文化,套用最近似的英语内容[7]。
2.直译汉语熟语
汉语、英语虽然有很多共通的相似之处,但经济变化、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差异,给语言文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以此根据设置的英译规则,还可以利用直接法,对内涵较为单一、意思明显的汉语熟语进行直接翻译,通过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词组或单词,翻译汉语熟语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表5、表6,为部分可以被直接英译的汉语熟语。
表5 可直接使用的汉语熟语英译内容(部分)
表6 可直接使用的英译熟语汉译内容(部分)
类似上述可直接使用的翻译内容,采用直接法对汉语熟语进行英译。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直译是指对特定词汇、特殊词汇直接英译,而英译时出现一些本身使用的次数较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难以理解其意思,或者本身就没有对应的英译词组的熟语时,不能盲目地直接逐字逐词死译,应该根据词汇的比喻义和附加义,最大程度地描述汉语熟语想要表达的意思。例1,如《成语 100》中,熟语“四面楚歌”的英译,可借鉴《汉英常用成语词典》的翻译内容:“songs of Chu on all sides ; to find oneself besieged on all sides and completely isolated.”。前文是对熟语的直译,后文是对该熟语的引申义解释。例2,如《成语 100》中,熟语“指鹿为马”的英译,可借鉴《汉英常用成语词典》的翻译:“Calling a stag a horse;to confuse right and wrong.”。上述分析是根据设置的英译原则,并参考《汉英常用成语词典》等词典中的固定翻译,而构建的第二种汉语熟语英译方法[8]。
3.意译汉语熟语
利用套用法和直译法英译汉语熟语后,翻译熟语中总会出现一些生僻字、多音字,没有对应的直译英语或近似词汇的内容,而意译法就是通过描述该熟语表达的内在含义,来进行翻译。表7中的熟语,需要利用意译法,才能获得更加精准的英译结果。表7中为一些不能套用、不能直译的熟语,采用意译法进行英译的部分汉语熟语内容[9]。
表7 意译法翻译熟语
根据上述三种方法,英译汉语熟语内容,因为熟语各自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和引申寓意,因此张培基在“如何选择熟语的英译方法”时提出:“反对翻译中的两种形式主义偏向。”其中第一点,就是不要逐字逐句死译;第二点,就是不能滥用英语中的同义熟语,代替汉语熟语的真正含义。英译汉语熟语时,不应该拘泥于一个方法,而是充分考虑熟语语义的前提下,根据查找得到的英语熟语,选择1种或者结合2种、3种方法,对汉语熟语进行英译。
以《汉英双解熟语词典》和《汉英常用熟语词典》为例,采用专家法,评估两个刊物中的部分熟语英译结果,如下图3所示。
图3 刊物的英译结果比较
专家评估认为,《汉英双解熟语词典》和《汉英常用熟语词典》的英译效果都很好,因此本次研究的汉语熟语英译方法,将两个词典中的英译内容和英译方法作为参考,根据设置的英译原则,研究不同类别的汉语熟语英译方法[10]。
四、结语
此次研究提出了三项英译原则,并随之提出了三种英译方法,通过参考《汉英常用熟语词典》,实现对汉语熟语的英译。但此研究旨在阐明英译方法,因此在设置的原则基础上,还可从汉语熟语的明喻、暗喻、借喻以及博喻角度出发,结合英语熟语的明喻、暗喻、转喻和提喻方式,研究更加全面的原则,以此扩展英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