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

2021-01-08赵利丽李照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老年人

赵利丽,李照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河南 平顶山)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趋向老龄化。预计到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因此我们要做好老年人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内科疾病患者的安全护理,已经是参加护理质量评定的标准之一。

1 原因分析

1.1 老年人年龄大,病理性老化,导致老年内科疾病增多

1.1.1 健忘、老年痴呆

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失眠的症状,也会有记忆力的下降,老是爱丢东西,忘这忘那,时间长了甚至有健忘症的出现,因为这是经常失眠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使大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所致,失眠的老人相比一般的情况,因此容易患老年痴呆。

1.1.2 易患高血压

研究发现,长期失眠可能会增加高血压风险:慢性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延长14 min,高血压危险就会增加3倍。入睡时间越长,高血压风险就越大。在临床中有发现,对于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都不是太理想,高血压患者若睡眠得好了,相对血压维持的较稳定。

1.1.3 易患糖尿病

有调查发现,在通过对一些健康老年人的睡眠监测中发现,每天晚上如果睡眠大约4h的人,和每晚睡眠大约8 h的人做比较,睡眠大约4h的老年人分泌的胰岛素多45%,使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38%。睡眠少的老年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1.1.4 损害消化系统

由于老年人容易有消化不良、便秘的问题,如果经常失眠更是会加重这些现象。老年人长期休息不好,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紊乱可能会出现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1.1.5 加速衰老、免疫下降

长期失眠患者,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皮肤出现干燥,老年斑块等,使人体衰老加快。而且,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免疫功能也会出现下降,容易患有感冒。

综上所述,在饮食上建议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建议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代谢,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增减衣物,避免受寒。

1.2 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

1.2.1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的改变引起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如躺在床上突然起身站立,这时候脑供血不足而导致低血压症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的血管硬化,大血管的弹性也会逐渐降低,交感神经相应增强,这样可以导致老年人收缩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会影响血管的收缩,也会使压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因此老年人在变换体位是要缓慢,对于血容量的耐受也是比较差的,这样的话,急性病导致失水过多或者口服液体不足或者降压药物及利尿药以后,如果经常卧床站立后都容易导致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究其原因如下:(1)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引起;(2)可能是单纯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等因素引起;(3)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干疾病,脊髓疾病及多发性,脑梗塞等因素引起;(4)可能是与周围神经病变或者是糖尿病引起的淀粉样变性引起的;(5)一些药物因素也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三环类的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1.2.2 餐后低血压反应

餐后低血压指餐后2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以上,或餐前收缩≥100 mmHg合并餐后收缩压<90 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阈值而引起相应症状。

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是常见的老年疾病,容易出现饭后晕厥、跌倒。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且餐后低血压临床表现不典型,隐匿性高,漏诊率高。

常见的诱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非饮食相关因素,包括血容量不足、利尿剂过量、降压药过量、体位性改变等。另一方面是饮食相关因素,包括高糖饮食、进餐过多、进餐过热、久卧位坐起进食。常见的病因包括,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

1.3 病人社会心理导致内分泌紊乱,易出现情绪化

社会角色改变,老年人经历了自己做为一家之主,拥有话语权转变为子女在婚后离开父母居住,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在心理上会产生被子女不需要,在生活上也不想增加子女的负担,不服老,不想麻烦别人,不考虑量力而行,任何事情都想亲力而为,这样会导致无缘无故的跌倒或者摔倒不起。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多于老年人沟通,多探望老年人,了解他们内心所想,生活上所需,引导发现老年生活的乐趣,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欣赏音乐,户外爬山,休闲自娱,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的迎接每一天。

2.1.1 情绪低落抑郁

老年人出现抑郁,家人要多关心,多探望,多交流,不能让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会萌发自杀的念头。主要表现为无精打采,愁眉苦脸,情绪消沉等。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1.2 孤独寂寞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越来越强,由于退休后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和同事,变换到封闭的自我空间。有些老年人与子女不和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想法和做法得不到子女的认可,时间久了内心充满了孤独感。另外生病住院的老人,由于子女的工作和家庭不能到院陪护,请护工代为照顾老人,这些会使老人产生伤感。

护理原则: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的责任和义务,多让子孙陪同或探望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在老人生病住院期间,还是尽量做到自己陪护、照顾老人,温暖老人。

2.1.3 焦虑不安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会出现:失眠、疲劳、害怕、恐惧、胆小、丢东忘西、记忆力下降等,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

护理原则: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要耐心地给予解释,及时就医,查找出焦虑不安的因素,正确的对待或给予药物治疗,使其得到基本的控制,应在医嘱指导下正确用药,同时给予心理治疗。

2.1.4 恐惧紧张疑义

老年人恐惧紧张疑义的原因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对密闭空间的恐惧,对蛇鼠昆虫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对社交的恐惧等。有的老年人在黑暗房间里害怕,怕有鬼神来索命;有的老年人对蛇、老鼠、毛毛虫这些动物恐惧,怕这些小动物伤害他;有的老年人不敢去公共的浴室洗澡,怕得艾滋病、性病等。有的老年人害怕在公共场所交流,害怕自己说话被人瞧不起,说他没文化,没见识。

护理原则:护士护理这类病人要有耐心、多于病人解释,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所想,同时指导家属参与就医与护理的过程,多于同病室的病友交流,感受到家的温暖。要站在科学的立场,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减轻恐惧心理。对于要手术的病人,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5 过分依赖或者情绪不稳定

老年人长期服用镇痛药、助睡眠的药物、抗菌类药及各种保健品,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有些老年人对疼痛不重视,出现疼痛时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此时如果一味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延误病情。止痛药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长时间服用会出现胃出血或穿孔等;很多失眠的老人会吃一些安眠药来帮助睡眠,如果长期吃安眠药会出现毒副作用如恶心、嗜睡、精神恍惚,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休克。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在感冒、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时自行服用抗菌素。殊不知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适当服用,轻易吃抗菌素,导致出现菌群的失调,甚至双重感染,加重病情;有些老年人喜欢吃各种保健品,以为吃了多多益善,其实“是药都有三分毒”,保健品也不例外。

护理原则:讲解镇静药、助睡眠的药物、抗菌类药及各种保健品的作用和副作用,要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增加身体的体能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使心情放松;指导家属多陪同,多探望,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周围的邻居朋友和谐的相处。

2.2 生理功能得到满足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饮食,如酒类、咖啡、辣椒等,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低脂、低糖饮食。

2.3 减轻疼痛不适

老人出现疼痛时,可以多与老人聊天,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疼痛严重时给予药物止痛。

2.4 意外、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人使用有护栏的床,防止晚间翻身坠床;另外晨起时先在床上慢慢坐起,然后慢慢在下床,防止眩晕跌倒;如老人服用有降压药,换体位要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洗澡水温宜在40 ℃以下,洗澡时间不宜超过30 min;在外散步时要有家属陪同,以免发生跌倒;老人排大小便时,给予坐便,最好留有扶手,以免排便时间过长,站立时发生眩晕。

2.5 加强用药监护

指导老年人服药的方法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老人已熟练掌握用药的方法,口服药分类放置,并写好说明,防止病人错服、误服,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2.6 保健指导

使患有内科疾病的老年人应有脑力体力交替活动的生活节奏,不宜疏于活动;要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对有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人,应指导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3 结论

具有内科疾病住院的老年人安全问题,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做为病人的直接服务者之一,必须加强安全理念,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健全护理风险和应急预案。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需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保障安全和人性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