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领青年群体美好生活的现代转型
2021-01-08邹丹丹
邹丹丹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由于早期人工智能的发展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当时能真正接触到人工智能的群体只是少数科研人员。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在教育、政务、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更是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受益人群,新技术悄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人工智能系统是人类运用技术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的行为,并且尽可能地实现对人类思维模拟的智能系统。从最初的机械计算推理到如今的学习型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以数字计算为核心。早期的神经网络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电子网络。1943年,美国神经学家Warren S. McCulloch与数学家Walter Pitts将神经网络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1950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Alan Mathison Turing提出了图灵测试,即计算机与被测试者(人)在互相被隔离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提问交流,如果超过三成的被测试者(人)没有发现对方是机器,就说明此台计算机拥有智能。Alan Mathison Turing是第一个将数学逻辑符号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数学家,其构想与测试方法的影响延续至今。1951年,Marvin Minsky制造的神经网络学习机SNARC,成为人工智能的奠基者。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讨论了“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一主题,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由此正式问世。
第二阶段以搜索式逻辑推理为核心。即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如取得比赛胜利,通过计算推理出取胜方法,一旦出现障碍就会回到起点再次运算。1961年,James Slagle开发的SAINT程序能够基于基础搜索运算证明几何与代数问题。随后,为了优化机器运算,自然语言处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Joseph Weizenbaum开发的计算机对话模拟程序Eliza可与用户聊天,其较为自然的语言处理方式让客户感觉如同真人一般。20世纪70年代初,计算机专家研发出一种名为专家系统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其中包含着已编为程序的众多人类专家的知识与经验。由于知识描述困难以及知识的复杂性,导致人工智能对知识的获取与处理非常困难,因而如何将知识与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结合起来成为这一阶段的难题。
第三阶段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突破机器学习难题成为核心。1996年,机器学习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机器学习被进一步定义为一种能够通过经验自动改进计算机算法的研究。1998年,谷歌搜索引擎的出现解决了人工智能关于自然语言的处理问题。
在第四阶段,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得到蓬勃发展。1997年,深蓝计算机在象棋比赛中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2005年,在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举办的机器人挑战大赛上,斯坦福大学研发的无人驾驶赛车Stanley获得冠军。2016年,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以4∶1战胜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九段,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学习能力的高度关注。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具有比较先进的学习方式,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更新。
人工智能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处于基础发展、初步探索时期,技术瓶颈制约着其发展。在第三阶段,人工智能虽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取得进步,但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第四阶段的人工智能与青年群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深入发展、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大力扶持,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融入城市,成为引领现代青年群体美好生活转型的新工具。
智慧城市是将智能技术运用于城市系统中,推进城市高效运转。目前人工智能在城市中的应用场景分类呈现出专业化、大众化、新型化等特点。人工智能不仅是大型企业的必备科技,更是服务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化产品。人工智能越贴近青年群体的生活,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越深。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人类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青年群体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消除公共服务的弊端,同时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制造出更加便民惠民的智能产品[2]。
表1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分类
本研究试图从考察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青年实际生活、工作的影响入手,分析青年群体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实现美好生活的现代转型。
二、研究综述
相关研究将人工智能对青年群体生活的影响概括为青年面临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公共服务方式、教育方式四个方面的转型。一是生活方式转型,以改善生活质量为核心。张力平认为,智能家居将人与物互联,家居性能更加优化,伴随着家庭全面网络化、节能化呈现出易用性、便捷性、开放性、全能性等特性,使青年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而充满艺术感、舒适感与温度,从而重新定义了“家居读心”的新生活方式[3]。二是工作方式转型,以提升工作效能为核心。俞灵琦认为,智能办公创新办公模式,掀起了智能时代的移动办公,可实现随时随地思考、执行、协作、管理,让员工体验到智能办公的便利性,对工作保持热情[4]。三是公共服务方式转型,以优化公共服务为核心。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预测:如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执行政府的常规任务,在低端范围,每年可节省时间为9670万小时;在高端范围,每年可节省时间增加到12亿小时[5]。如利用智能客服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构建推送式服务模式,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率,节约群众时间。睢党臣等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求助等服务,实现智慧养老[6]。四是教育方式转型,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兴趣为核心。祝智庭等认为,应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平台,设置教师智能助理,让被教育者实现个性化学习,实现人与机器的交互式学习新模式,培养学生的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7]。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已逐渐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转型升级,开启了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的现代转型。但相关研究缺乏对人工智能使用者的质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考察形式单一,仅仅是从理论上描绘人工智能的应用图景,需要通过对使用者的深入访谈,真正了解人工智能对其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
表2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图从青年对人工智能的感受出发,考察人工智能对青年群体实际生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抽样方式寻找到11名对人工智能感受颇深的青年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对每个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长均在60分钟以上,针对部分访谈对象还进行了第二次访谈。访谈安排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以电话访谈、微信语音访谈为主,结合面对面采访。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研究者处理访谈材料时对访谈对象的信息进行了匿名处理,用姓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代表该访谈对象。访问内容包括:“你使用过什么类型的人工智能产品?其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前后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对你的帮助是否明显?效率是否提高?”“你对人工智能的综合评价如何?”
四、对访谈材料的分析
研究者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将人工智能对青年群体的具体影响概括为生活方式、公共服务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四个方面的转型,体现为生活方式由单调、繁重转向多元、轻松,公共服务方式由粗放式、集约化转向优质化、均等化,工作方式由简易劳动转向个体价值实现,教育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教学工具升级引发的新学习兴趣。青年群体对人工智能的认可度较高,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舒适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实体验。
(一)生活方式转型
技术活动总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承载着人的利益要求和欲望,是人追求更合理的生活和更有意义存在的最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它是价值关联的,体现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赋予[8]。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会刺激新的需要产生进而迸发新的生活目标。人工智能丰富了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精神自由、个性解放,在技术活动中构建起新的价值理念,既推动技术发展,又塑造完善的个人生存价值与个性价值,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
1.新技术赋予人们更强的生活安全感。以智能门锁、智能家庭预警探测器为例,访谈者ZC(编码1)说:“智能门锁不仅能够记录开关门时间,还能进行智能安全提示,一旦有人多次以错误方式开门未果,将被拉入安全警戒线,并通过手机响铃提示。当丈夫出差在外我独自照顾孩子时,觉得内心特别有安全感,比较放心。我还安装了智能家庭预警探测器,可以通过手机观察家中情况,一旦家中出现老人晕倒、小孩有危险、失火、天然气漏气等情况,我都能及时知道。”门是安全生活的保障,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智能设备的细节化处理使人们的生活安全得到更大保障。
图1 人工智能引领青年美好生活示意图
2.人工智能将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长期以来,女性在料理家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据《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2017)》披露,2016年被调查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为2.6小时,比2015年多0.6小时。特别是很多女性生育后要同时面对孩子抚养与职场工作,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反映力不从心、身心疲惫:86%的受调查者表示有工作压力;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表示压力很大。除日常的工作任务繁重之外,工作家庭难兼顾已成为压力的最大来源[9]。人工智能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智能洗碗机、智能哄娃摇摇床的应用,缓解了她们的职场与家庭压力,让她们感到轻松愉悦。访谈者SHX(编码2)说:“在单位一天已经很疲劳了,丈夫也是一样疲惫,我们俩回家什么都不想做只想休息,可是还要做饭。因为孩子还小需要营养,毕竟外面卖的没有自己做的放心,凡事必须亲力亲为。智能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帮了我很多,简直是解放双手!还避免了‘谁洗碗’的争吵。智能哄娃摇摇床让我们晚上睡觉较为舒坦,第二天上班精神也不错。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啊!”智能家居正成为现代青年家庭生活的必备产品,能够提高人们做家务的效率,消除做家务带来的身体疲劳感,从而留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3.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审美观。访谈者YM(编码3)谈到智能拍照时说:“我特别喜欢拍照,每张照片基本上都使用美图,有时候心情不好,把自己拍得美美的发朋友圈,心情不由自主就好了。为了让自己和图片差距不大,我还逼自己健身呢。”自拍文化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融合了绘画、摄影、都市艺术和休闲文化的新型文化[10]。人们通过自拍满足自我对理想形象的需要,使拍摄者感到自信与快乐,不断激励拍摄者修身,也使人们重视仪态,注重内外兼修。
表3 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
4.构建新的个人健康管理理念。访谈者CHZ(编码4)这样评价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运动手环可以检测我今天的行走步数、有氧训练、睡眠情况、运动模式、心率情况、心率预警、卡路里消耗量等。我每天都戴着,现在是我的个人身体管家。”智能穿戴设备能促使穿戴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科学锻炼、增强体质。当下健康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处于重点研发阶段,其持续发展有望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二)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型
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的粗放式、集约化管理模式正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发生转变,技术红利正改善着青年的生活。
1.公共出行优质化。关于交通实时路况查询、智能导航,访谈者LSS(编码5)说:“我的居住地离单位较远,以前没有路况查询的时候,冬天上下班特别不方便,特别害怕错过第一班公交车导致迟到。早上起早了天还没亮,温度很低,影响了上班的状态。公交路况可以查询后,我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时间。而且出差时使用导航带路很方便。”交通实时路况查询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对路况、道路安全情况、实时公交到站情况等进行精确预判、及时更新数据并动态发布。智能导航能迅速对目的地进行定位,设计出耗时最短、路况最优的路线。目前智能导航普及度高,技术非常成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端的人工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对道路进行管控,疏解城市交通压力,消除城市拥堵。人工智能还可以对交通事故进行全方位分析,为城市规划提供预警,从而优化公共出行。
2.公共资源均等化、公共服务流程优化。关于医疗领域的智能机器人辅助问诊,访谈者LRH(编码6)说:“家中老人每次看病都觉得特别麻烦,医院人满为患、流程烦琐,排队缴费都能排一小时,全套流程下来一天就没了。我和妻子还有父母都要上班,请假又不好请,有时候老人也觉得麻烦忍着病不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智能系统的效果很明显,预约时间精确,也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付款,大大节约我们上班族的时间。”人们就医时通常要在挂号、候诊、交费、检查、取药等方面浪费大量时间,看病难、看病贵,加上患者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医生在诊断大量患者后倍感疲劳,多种因素综合使得人们看病时极易情绪化,加剧医患矛盾。为改变这一现状,医院已经逐渐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疗管理体系中,利用智能辅助问诊为患者优化看病流程,帮助他们迅速找到诊室、查询医生信息、咨询病症信息,并提供治疗后续服务等,利用科技的力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医疗资源均等化和服务流程优化。据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1月25日报道,科学家先让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学习13万张皮肤病临床图片,其中涵盖了2023种皮肤疾病。然后,21名医生受邀与机器进行两场皮肤癌诊断能力的比赛。第一场区分角质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第二场区分良性和恶性黑色素瘤。结果机器正确识别良性和恶性病变的综合灵敏度达到91%,打败了多名皮肤科医生。机器医生的上述表现看起来很神奇,但在人工智能专家眼里,这些医疗应用都属于计算机图像识别范畴。因为有了大数据支持的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的表现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人类[11]。
3.支付便捷化。关于智能支付,访谈者CYC(编码7)说:“现在手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可以支付,就连超市都可以刷脸支付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中国已进入无现金支付时代,无论是出行还是购物,各行各业都已引入智能支付。不仅如此,零售行业的智能货物架、自助购物机、导购机器人也是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智能支付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移动性,突破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支付获取服务;二是及时性,可随时对账户金额、支付记录、消费类型进行查询;三是定制化,使用者可根据消费意愿、消费方式、消费趋势定制个性化服务。智能支付消除了青年群体未携带现金、现金遗失、现金被盗、无零钱支付、排队支付等支付困扰,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构建起方便、快捷的新型支付时代。
(三)工作方式的转型
人工智能实现了部分工种尤其是需要机械重复、精准操作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将青年群体真正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从事更有创造性、独特性的工作,发挥个体的潜能与特质,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时,青年群体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生计需要而被动工作,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潜能、特质而自愿工作。
关于智能文字工具,访谈者ZJ(编码8)说:“我是一名记者兼编辑,现在直播会议都要求时效性,智能输入基本上能同步跟进会议发言。在智能工具协助完成基本工作量后,空出的多余时间,我会主动深化学习、提高技能。”智能输入在高端会议中运用得非常多,可以辅助人工速录甚至取代人工速录精确记录会议发言等文字信息,在新闻领域有助于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时效性极强。
关于智能考勤、智能私人助理,访谈者LX(编码9)说:“我是企业高管,智能考勤优化了我们的企业管理,审批员工请假、调休更加方便,我的私人助理能帮我处理得面面俱到,并且及时提醒到位,不会错过重要信息。”随着城市在空间上的不断延伸,人们在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会改变这种消耗无效时间的工作模式,能让人们在更舒适、更人性化的场所办公、开会。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通过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了在家办公所产生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监督、考核、沟通问题,其关键在于可以根据员工被分配任务的执行效率、完成质量、获得反馈等情况创建综合的决策树算法模型[12]。
(四)教育方式的转型
关于智能教育系统,访谈者DJ(编码10)说:“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像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如果仅靠老师口头讲授,让学生想象还是存在困难,一旦题目出得活一点有的学生就不会做。借助信息化工具,在教学中以直观、立体的图景呈现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快弄明白原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工具的升级改变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过程,在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条件下能促进基层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工智能还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根据其学习需求优化学习方案,从而提高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
关于智能教育机器人,访谈者YXH(编码11)说:“作为家长我特别看重孩子的逻辑思维,因为孩子的逻辑思维如果不从小开始培养,以后在学习上就会存在阻力。孩子很喜欢和机器人对话,在娱乐中学习,比强迫学习强多了。”正如第一代学习工具文曲星英语电子词典带来的英语学习潮流,人工智能也会引起新一轮的自主学习模式革新,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新旧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工具的使用转型中,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具和教学方法,为促进教学改革开展新的探索。
当前,人工智能相比以往的电子学习工具更具特色之处是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通过组合底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13]168。机器先获得一组教学数据,然后被要求利用那些数据去回答问题。机器学习不断扩充它的教学数据,它识别(不管正确与否)的每个对象都会被添加到教学数据中,程序因而能够逐渐变得更加智能,变得更加善于完成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机器学习的过程,机器学习就像处理芯片有了人脑一样的学习能力[13]169。
五、研究结论
图2 2018年中国6个城市居民人工智能使用指数与城市幸福感散点图
人工智能促使人们的生活、公共服务、工作、教育高效化,能精确识别出其中的冗余流程,减少复杂的流转机制,优化流程,节约青年群体的时间。人工智能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各行各业服务的精细化,在城市运行、教育、医疗等各方面改善了青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增强其幸福感,形成了便民、利民、惠民的实际效应,实现了青年群体的自我解放并促进其价值实现。艾瑞咨询和商汤科技2018年对6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的调研表明:6个城市市民的人工智能使用指数与市民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呈正相关,说明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青年群体对人工智能的接受性更强,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是直接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新一代,对人工智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接受相关服务的过程中,青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越强,就越会更好地以实际行动投身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