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探讨
2021-01-08田雨来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200050
田雨来(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 200050)
0 引言
化学实验室职业病危害必须要得到重视,作为专职工作人员,其无法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内、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等都可能存在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防控,不仅会影响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还会损害有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
1 化学实验室职业病
近几年来,职业病事件频发,对部分职业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有多种职业病的潜在危害因素,按照化学实验室涉及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心理健康因素等方面。实验室内部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些因素之下,身心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化学因素。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会接触到有毒的化学试剂,包括金属与类金属、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等。如,铅、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镉、钡及其化合物、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等内容。在实验中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会直接危害到身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情况发生。第二,生物因素,在化学实验室中,工作人员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微生物,这其中包括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而且这些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来源各不相同,还有一部分病原微生物被感染的风险很高。第三,物理因素。实验室内的常用设备,如,干燥箱、马弗炉、高压灭菌锅、电炉、水浴锅等,都会产生高温或者高热水蒸汽,导致人员烧伤、烫伤。紫外线、红外线灯非电离辐射,也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紊乱的情况,以及一些大型设备产生的噪音问题。第四,心理因素。工作放慢、劳动强度大、压力大、精神紧张等也会引发一些心理性职业病,这些问题也要得到注意。
2 实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2.1 危害因素识别和采样分析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试剂种类较多,其中有很多具有易燃爆、易挥发、易腐蚀特点,此外还有一部分实验环节也具有危险性,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仅如此,实验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仪器运行产生的射线、噪声等,也是威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潜在危害。
文章以某化学实验室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步骤中存在的化学风险。重点针对实验过程中所应用的试剂、工作流程、个人防护用品等内容进行调查,识别确定化学实验室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该化学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承担着农药、化学品毒理学实验中的毒性检测工作,实验室面积达300 m2,其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一部分房间地面经过防腐处理,每个房间20 m2,工作人员8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酒精灯、电炉、电热板、马弗炉等加热设备以及其他精密仪器。该实验室制定有严格的技术人员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服装、水电开关、卫生管理、试剂药品管理等内容[1]。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该实验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甲醛、乙醇、叔丁醇和α-蒎烯等。这些因素来源于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液。以某实验环节中使用的透明试剂为例,其中就含有54.33%叔丁醇和40.64%α-蒎烯[1]。另外该实验室内还存在物理性危害,如高温、有毒气体、噪声等。
3 实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
3.1 物理因素防护
由上可知,在化学实验室中,对职业人员最大的危害在于有毒化学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工作人员无法避免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接触,因此,必须要加强重视程度重视对其的防控。在化学实验室中很多试剂易燃易爆,此外,还有一些仪器设备都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不仅会给实验室带来财产损失,还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安全。以某化学实验室为例,根据建筑内部设计情况,科学建设消防设施,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灭火。此外,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妥善保存,并且在周围布置灭火器和消防栓,定期对消防设备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认其具备基本的防火安全意识。对工作时产生高温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如带好隔热手套,使用坩埚钳,煮沸时加玻璃珠防爆等,避免烧伤、烫伤。对非电离辐射的防护,应遵循屏蔽、缩短照射时间和保持防护距离的要求。产生噪声的仪器设备,可设立玻璃门窗进行隔音,无法进行隔音的实验人员可佩戴耳塞进行防护。
3.2 生物因素防护
生物因素防护难度较高,可以通过个体防护装备配备等方式实现。比如,生物防护柜,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气溶胶的传播,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并有计划地接种免疫相关疫苗,也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因素防护方式。
3.3 化学因素防护
随着化学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试剂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易挥发试剂,加之一部分实验室通风设备不良,非常容易导致室内大气污染。最为主要的是,低沸点有机溶剂的挥发和化学反应,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如氯化氢、硝酸、一水合氨等具有挥发性的强酸碱,以不同的方式逸出容器之外,对人体造成伤害。接触者眼睛、鼻子的粘膜、咽喉、皮肤等都会受到这些物质的影响,轻则出现头疼、过敏、神经衰弱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癌症,必须要得到真正的重视。尤其是前文提及的甲醛已经被确认了对人体的致癌性,而氯仿、四氯化碳等化合物也被确认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致癌性。因此,长期在化学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提高重视。以某化学实验室为例,其在室内打造了全新的通风系统,并且为实验预备室以及重要实验室配置了通风柜和桌面通风系统。定期对一些长期无人进出的实验室和药品室通风,最大程度确保证室内安全。该实验室通风系统还设置了吸附、淋洗净化装置,确保废气经过处理后排入到大气环境中。涉及到有毒有害试剂的操作全部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有毒蒸汽扩散。实验人员操作时需要佩戴防护用具,全身防化服、防毒面罩、手套等结束操作后进入消毒间接受清洗,并且脱掉防护衣物后二次清洗,最大程度避免易挥发试剂的危害[2]。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还有很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如浓酸、浓碱、铅盐、铬盐、汞盐、钡盐等,但是实验人员在准备实验、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此类试剂。长时间处于此种环境,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部分工作人员缺少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完成实验后,直接将废液导入水池内进行排放,如果是挥发性有害废液,排放入空气中,有可能对广大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实验前,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药品的性质,是否具备腐蚀性和毒性,在配制试剂过程中,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例如,在进入实验室前,穿白色实验服及时发现身上的化学试剂,佩戴的防护手套无破损,避免直接接触具有腐蚀性的试剂。在完成实验后,要对废液和有关器皿进行妥善处理。例如高氯酸需要用浓硫酸稀释后存放,但稀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而且其作为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一种试剂,不仅腐蚀性较强,刺激性也相对较高,操作过程中不能直接倾倒,需要沿烧杯壁缓慢倒入,并且不断搅拌。只有严格地遵守相应操作规范,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化学因素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让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地完成检测工作。明确规范有毒有害废液的回收处理措施,根据废液种类、成分、储存条件,科学地制定处理措施,以此避免废液之间反应,产生新的有害物质。以某化学实验室为例,在对废液进行初步处理后,集中交给专业的处理部门,减低腐蚀性试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直接接触的问题,最大程度规避风险[3]。
3.4 其他方面的防护
虽然在化学实验室中有毒化学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内容,但物理危害也不能够忽视。设置工程防护设施、配备防护用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意识、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包括:PPE、培训考核、健康监护等措施,这也是现阶段防护重点,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职业病的概率。实验室应该明确规范操作规程。比如,在预热仪器时带好隔热手套,煮沸时加玻璃珠防止爆破,避免出现烫伤、烧伤等情况。针对一些噪声较大的仪器设备,设置玻璃门窗进行隔音,必要时可以为实验人员提供耳塞等防护设备,及时淘汰一些陈旧设备。以某化学实验室为例,建立安全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该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安全操作、应急处理以及潜在危险预防等方面的考核,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工作。化学实验室的核心关键就是保护人员生命健康,管理层应该定期展开自查,解决其中存在的危害漏洞,将职业病危害降至最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在保证工作人员健康的同时,确保实验室得到真正常运转,这是实验室工作重点。化学实验室较为特殊,相比较其他类型实验室而言,其含有的致病因素更多,不仅会威胁到有关人员,还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到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