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经类专业《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

2021-01-0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焦 辰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61)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从知识结构体系、理论内容框架、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有许多不同。

就高职层次宏观经济学教学而言,应在高职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以后,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高职院校通常采用的做法,也是普通高校通常采用的做法。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是基于学习者学习的考虑。通常认为,学习者要先学习微观经济学,然后学习宏观经济学,这样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西方经济学教学上,有worm's-eye view(虫瞰)和bird's-eye view(鸟瞰)的说法。微观经济学是虫瞰,宏观经济学是鸟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体经济现象。从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学习,过渡到对宏观整体经济现象的学习,比较符合学习者的认知习惯。

二、宏观经济学教材研究

宏观经济学教材版本众多,国内外许多出版社都出版过宏观经济学教材。纵观这些不同版本和不同出版社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这些教材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内自编教材。国内自编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第二类是引进教材。引进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经济学家,或者国外知名大学经济学教授编写的。这些原版教材引进到国内以后,由国内知名高校出版社进行翻译,然后出版发行。从教学视角考察,这两类教材的主要不同在于编写体系有很大差异。这样的差异从本质来说,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教材编写者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也就是不同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存在差异。但是,如果是初学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者,在阅读这两类不同的教材时,就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甚至是疑惑不解,进而对学习宏观经济学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本文在众多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选取四种,这四种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涵盖了上述的两类教材。

(一)教材版本

尹伯成主编,《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陈宪、韩太祥编著,《简明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罗宾·韦尔斯(Robin Wells)著,《宏观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格伦·哈伯德(R.Glenn Hubbard)、安东尼 P.奥布莱恩(Anthony Patrick O’Brien)著,《经济学(宏观)》(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教材内容

尹伯成主编,《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分为10章,主要内容有①导论,②国民收入核算,③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⑤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⑥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⑦通货膨胀与失业,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⑩国际经济学初步。

陈宪,韩太祥编著,《简明宏观经济学》分为12章,主要内容有①宏观经济学概述,②宏观经济的衡量,③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④外生经济增长,⑤内生经济增长,⑥储蓄、投资与货币、金融,⑦AD—AS模型与经济波动,⑧失业与通货膨胀,⑨总支出,⑩IS—LM模型,稳定性政策,汇率与内外均衡。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罗宾·韦尔斯(Robin Wells)著,《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分为13章,主要内容有①宏观经济学:全景综览,②宏观经济学循迹,③失业和通货膨胀,④长期经济增长,⑤储蓄、投资和金融系统,⑥收入和支出,⑦总供给和总需求,⑧财政政策,⑨货币、银行业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⑩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减缓和通货紧缩,宏观经济学:事件和思想,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R.格伦·哈伯德(R.Glenn Hubbard),安东尼 P.奥布莱恩(Anthony Patrick O’Brien)著,《经济学(宏观)》(第三版)分为11章,主要内容有(1)GDP:总产出和总收入的测量,②失业和通货膨胀,③经济增长、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④长期经济增长:源泉和政策,⑤短期的产出和支出,⑥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⑦货币、银行和联邦储备体系,⑧货币政策,⑨财政政策,⑩通货膨胀、失业和联邦储备制度,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从学科知识体系视角来考察,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问的历史并不长。通常认为,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作为标志。但是,《通论》与目前各种版本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也有许多不同。不能认为《通论》等于宏观经济学,也不能认为宏观经济学等于《通论》。

从上述对不同版本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内容大致相同,也就是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学习者要掌握的核心内核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顺序,以及不同编写者的不同写作风格等。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表述为,通过宏观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这样的表述十分简单,其内涵却非常丰富。这与人们常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是基本相同的。不在于内容的多寡,而在于能够把知识的“窗户纸”捅破。其实,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便于学习者学习,能够使学习者通过教材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

上述的四种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讲授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特点,难分伯仲。如果以高职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宏观经济学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①导论,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生与发展。②宏观经济变量,内容包括总产出,消费、储蓄与投资,货币流通。③宏观经济模型,内容包括有效需求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④宏观经济运行,内容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⑤宏观经济调控,内容包括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效应,宏观经济调控技术。⑥宏观经济学流派,内容包括新古典综合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宏观思想也是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如上所述,学习者大多是在学习了微观经济学以后,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这样的教学安排,往往容易使学习者习惯从微观视角考察问题,宏观经济学需要的恰恰与微观经济学相反,需要从宏观和总体的视角来进行学习。比如,学习宏观经济学,通常要从“国民收入”这一概念开始,在学习这一概念时,需要准确理解GDP,有的宏观经济学教材,通过具体案例来讲授某一国家或地区GDP的核算,以此来帮助学习者理解GDP核算的三种方法。其实,这样讲授方式的初衷是通过具体案例,使学习者加深对GDP的体会和认识。这样一来,往往容易给学习者带来认识上的误解,在宏观经济学中学习GDP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求学习者掌握核算GDP的方法,而是需要学习者准确理解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本质是要理解“三面等价原理”,也就是“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至于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应该是国民经济核算需要讲授的内容。如果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明白这一宏观思想,大多数学习者就不至于从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就陷入盲目核算的误区了。

(二)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比如,使用教学课件、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互动等。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可以看做是教学的普遍方法。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大量使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这涉及教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宏观经济学在介绍某一概念时,往往通过语言描述、图形说明、数学证明三种途径来完成。这也是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范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把语言描述、图形说明、数学证明看做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要使用好上述三种方法,需要教师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

1.语言描述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中,语言描述看似比较容易简单,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习者都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和切身体会,阅读宏观经济学教材,可能出现“满纸中国字,不解其中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宏观经济学教材编写过于晦涩,诘屈聱牙,导致学习者难以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学经典著作,比如,上述提到的《通论》,想真正理解和全面掌握,确实有难度。二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学习宏观经济学要具备微观经济学知识,同时还要建立上述的宏观思想,如果没有这些,学习宏观经济学也有不小的难度。学习者容易出现的这些情况,就是教师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要着力解决的。教师在使用语言描述教学方法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学习者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讲授难以理解的理论。

使用语言描述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习者往往不在同一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上。相对而言,教师知知较多,学习者知知较少。教师往往以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以熟悉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视角,向学习者介绍宏观经济学,这就容易出现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习者往往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区别时,教师基本上会说,微观经济学是从微观视角研究市场中的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运行及其调控。具体到每名教师,使用的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要讲授这些内容。这样的表述方式无可厚非,如果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下功夫研究教学中的语言描述。有些学习者听到这样的表述方式后,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整体的经济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在表述时,把“整体的经济”一词,替换为“家户、厂商、政府、国外四部门”,可能就会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

2.图形说明

图形说明是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教材广泛使用的讲解方式,翻开宏观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本文所指的图形,包括坐标图、统计表格和示意图等,是广义的图形。

图形说明,基于观经济学理论研究视角考察,是理论研究的一种范式。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基本上都采用经济模型和数学论证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要使用图形,这也是宏观经济学教材大量使用图形的原因所在。

教师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在讲授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时,如果只给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图形,学习者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图形是这样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什么关系”等。

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如果教师没有潜心探究,恐怕学习者就难以借助教师课堂教学掌握知识。教师要认识到,图形说明往往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最终呈现,学习者如果从一开始就从最终呈现的理论成果入手,就难免不得要领。教师需要讲授的是,最终呈现的理论成果是如何通过一步一步研究得来的,也就是要把分析过程和研究步骤逐一作介绍,使学习者通过分析过程和研究步骤理解理论成果。

有的教师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大量使用图形,出现用图形说明代替教学的情况。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图形,尽可能减少艰深晦涩的语言描述,图形说明也确实有简洁直观和记忆深刻的优势。在使用图形说明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图形说明在教学方法中使用的比例,不能全部使用图形说明,也不能不使用图形说明。

3.数学证明

数学证明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与上述的图形说明有相似之处,也是目前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一些国外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更是十分普遍,而且越是高级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数学证明的使用也越多,其难度也越大。宏观经济学中数学证明的使用,有其客观需要,也有其现实必要。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定量研究,并不是定性研究不重要,而是要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趋势,就会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满是图形说明和数学证明的情况。

但是,教师要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还是有别于数学的。西方经济学是通过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提出经济理论的一门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中使用图形说明和数学证明,是将其视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来使用的,而不是将图形说明和数学证明视为研究对象,图形说明和数学证明只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有力助手,切忌不分主次,喧宾夺主。

面向高职学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可以适当使用数学证明,而且要说明数学证明是用来支持和解释经济理论的,不能用数学证明来代替对经济理论的讲授,更不能把宏观经济学教学转变为讲授数学。

上述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可以使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在使用数学证明后,还可以通过图形说明来呈现。

(三)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投入毕生精力也恐难达到完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尽可能的完美,这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使命。宏观经济学教学研究也是这样。

教学策略,可以说见仁见智,不同的教师对教学策略有不同的认识体会和实践探索。就宏观经济学教学而言,教学策略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

1.经典著作导读

宏观经济学经典著作众多,其中划时代的鸿篇巨著要首推凯恩斯的《通论》,《通论》原著是用英文写作的,后来翻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文字。《通论》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宏观经济学教材也不是按照《通论》的结构体系来编写的,只是使用《通论》的主要理论,并吸取当前宏观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适宜学习的方式来编写的。

高职层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不可能使用《通论》作为教材。但是,在本质上宏观经济学教学,总能看到《通论》主要理论的踪迹,宏观经济学是在《通论》的框架内展开和继续发展的,这就充分说明,宏观经济学与《通论》的渊源与联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教学时间进行《通论》的导读,以拓宽理论视野,提高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采用学习《通论》英文原著的方式,学习英文原著是理解《通论》的最佳方式,阅读《通论》译本是间接学习的方式。所谓文本“翻译”,其实也只是翻译文本的大意,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译本,对原著内容的呈现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一点可以通过对不同《通论》译本进行比对得到证明。如果对不同《通论》译本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不同译者的译本不仅使用的词语不同,甚至断句位置和句子结构等都有很大差异。这就会造成学习者如果只阅读译本,就难以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内容,直接阅读《通论》英文原著才是最佳选择。如果使用《通论》导读的教学策略,教师就要具有相当高的英语水平,至少要把《通论》英文原著弄明白,还需要深入研读徐毓枬、高鸿业、魏埙等的《通论》译本。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学策略,对宏观经济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使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者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与经济生活紧密联系。比如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又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减税降费,三农政策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中生动事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安排,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高职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而言,这些真实生动的宏观经济事例,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职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学习,不会出现“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的教学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学的困难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3.借鉴引进教材

如上所述,引进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有比较多的案例,这是引进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引进教材,从中选择一些难度适中,易于理解,适合学习者的案例在教学中使用,也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借鉴引进教材,这对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先不考虑引进教材的价格因素,只考虑研究引进教材需要付出的时间。引进教材的特点是“大部头”,动辄几百页,厚厚的一本书,往往令人生畏。这就需要教师有坚韧的毅力和极大的耐心,也就是教师要敬业修德,潜心问道。

如果教师能够借鉴引进教材的经典案例,最受益就是学习者。基于教师视角考察,这样的研究过程也是进步,也是对教师学识的极大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宏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宏观与政策
MBA宏观经济学[HT19.H]教学理念的多维视角探讨
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及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研究
宏观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