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企业变更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1-01-08张作本上海作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化工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投用化工企业管理制度

张作本(上海作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0 引言

中国的化工产业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越来越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但每年仍然有事故发生。因此,如何让化工企业不发生事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必须解决。国家从2010 年开始,在安全管理上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安全管理的关口也逐步前移,由事后管理向过程管控、事前管控转变。变更管理就是事前预测变更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以及发生的可能性,从而确定变更风险的大小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强调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预防事故的发生。

1 变更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同时化工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如果风险分析不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就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灾难性事故。根据对以往事故的分析,不少事故的发生与变更管理缺失有关。变更始终贯穿着每个化工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有效地管理变更、管控风险,就能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2 化工企业变更管理常见问题

2.1 部分变更未纳入变更管理

(1)部分化工企业的变更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将应该管控的变更纳入到变更管理制度范围内,造成部分变更未纳入变更管理;(2)变更管理培训不到位,具体提出变更的人员不清楚变更管理范围的要求,没有按照制度组织风险分析,也没有提交管理层审批;(3)变更管理执行人员觉得变更审批流程繁琐,不愿意按照制度严格执行,不按制度的规定提出申请,不经过风险分析、不经过审批就实施变更。

2.2 针对变更的风险分析流于形式

(1)不开展风险分析。针对变更的风险分析,制度中没有明确由哪些岗位组织开展,没有明确由哪些专业人员参与,没有明确使用何种风险分析方法,导致变更风险分析无人牵头组织,变更实施了,但风险没有分析。(2)变更后的风险没有分析。由于化工企业针对施工作业一般都有作业许可要素管控,在施工前都要开展风险分析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因此,在针对变更的风险分析时,如果分析施工作业的风险就会造成重复,但变更后的风险却没有分析,造成变更后的负面影响无法识别、无法管控。(3)风险分析不全面。很多参与变更风险分析的人员由于没有参加风险分析工具的培训,在风险分析时,不会开展风险分析,也不愿深入地开展风险分析,造成风险分析不全面。风险分析开展了,但风险没有分析全面。(4)风险分析由一个人完成。由于制度中没有明确哪些专业必须参加,也没有明确采用何种形式开展风险分析,导致由一个人承担风险分析的任务。有些变更涉及设备、电气或仪表,有些变更流程复杂,如果只是由安全员开展风险分析,很难深入分析变更带来的风险。(5)风险分析的质量没有人员把关。不少变更管理审批记录表单中风险分析一栏内填写“无风险”,审批人员没有退回要求重新开展风险分析,而是通过审批。

2.3 审批人不清楚审批内容,缺乏有效把关

(1)变更管理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审批职责和审批内容。变更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不同审批岗位的不同审批职责和内容。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岗位应该审核对应岗位管理的内容。(2)变更管理在审批过程中,“以批代审”。只是履行批准手续,对变更缺乏严格把关。明显与制度的要求有差距,但没有退回。使得不符合变更管理制度的变更流程重复发生,造成有制度但执行不好,企业的执行力下降,变更带来的风险不能识别、管控,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4 变更投用前的安全审查未有效实施

(1)有些变更没有取得相关法律法规许可,如新增压力容器,有些变更涉及“三同时”,但未开展。(2)变更没有按既定方案实施。由于变更方案考虑不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在实施变更时没有既定方案实施。这是变更中的变更,应该需要重新开展风险分析,识别实施方案调整后带来的风险并进行管控。(3)风险评估中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变更风险分析时要求在投用前完成的安全措施没有实施,意味着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就不能投用。特殊情况下应开展评估,采取临时替代措施。(4)相关人员没有接受培训或告知。相关的操作图纸、操作规程没有更新,也没有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可能因操作错误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变更后的人员培训非常关键,决定变更是否能够安全投用。(5)现场设备设施安装与相关标准不符合。涉及设备设施的变更,在变更投用前应组织开展“三查四定”,尤其应关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5 变更后相关生产信息未及时更新

由于得不到重视,变更投用后相关生产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长期累积,导致信息不全或不准确而影响安全生产。(1)变更的连带变更没有识别。在确定变更方案时,应将可能需要连带变更的生产信息逐一列出,并明确相关信息更新的责任人、完成时间。如果在变更实施前没有明确,就会造成变更完成投用后相关生产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2)变更的关闭没有严格把关。相关应该要更新的生产信息没有完成更新,但变更已经签字确认关闭。

3 化工企业变更管理常见问题的对策

3.1 明确变更管理的范围

依据《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 号)并参考《化工企业变更管理实施规范》中的要求,清晰、明确地界定变更管理的范围。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制度。变更管理的初衷是开展风险分析、管控风险。因此,只要能覆盖应该管控的变更,只要能有效识别变更的风险并实施管控,只要能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好的变更管理制度。化工企业要事前讨论、明确同类替换和非同类替换,避免在执行变更管理的过程中再研究,从而提高效率。

3.2 开展变更管理制度的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列出变更管理制度培训的效果层级要求,也就是岗位培训矩阵。不同的岗位,对于变更管理制度的掌握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能“大锅饭”一起培训,应该分岗位有针对性的培训,有些岗位应该开展练习、实操和考核。确保变更的提出、风险分析、审批、实施、投用前的安全审核、投用后的生产信息更新都有人负责,负责的人员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

3.3 开展风险分析方法的培训

现在大家提到管安全,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管安全就是管风险”。但在开展变更的风险分析时,许多人都会犯难。原因就是缺乏风险分析方法的培训。很多人的生产、设备、仪表经验很丰富,但对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却不熟悉,在开展分析时效率低、风险分析质量不高。因此,很有必要使相关人员掌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大家掌握了分析方法后就不再惧怕风险分析,也能高效、全面地开展风险分析。

3.4 明确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

在制度中明确针对不同的变更,选用何种风险分析方法,避免在变更执行过程中临时选择风险分析的方法。明确使用大家熟悉的风险分析方法,可以提高风险分析的效率,可以提高风险分析的质量。

3.5 明确变更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重心在变更后的风险

在制度中明确变更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重心在变更后的风险,避免分析变更施工作业时的风险。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中就有作业许可要素,有针对性的管控化工企业现场作业活动风险。作业许可要素有系统的作业风险分析的办法,针对特殊作业一般需要开展工作危害分析(JHA)。风险分析后有对应的作业管控措施,作业前有现场确认和作业票的签发,作业过程中有现场有监护、有检查,作业结束后有作业控制质量评估改进。因此,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应交由作业控制环节识别和管控,变更的风险分析重心应是变更后的风险分析。

3.6 明确变更管理中的审批内容

在制度中明确变更管理中的各岗位的审批职责和内容,确保变更流程与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能得到审批,变更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及措施的有效性能得到审批,变更的合规性能得到审核。将审批事项分层级、分专业,明确到岗位,避免同一个审批内容由多个岗位同时审批。尤其是针对风险分析的审批,应具体到岗位,明确审核的内容。变更管理的关键是分析风险、管控风险,因此是否组织了对变更风险分析、参加人员是否合适、风险分析的对象是否正确、风险分析的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要求、风险分析是否全面、制定的管控措施是否合理等都需要审批。

3.7 有条件的化工企业使用电子变更管理系统

数字化给化工企业带来了管理的高效、产能的提升、质量的提升、安全管理的提升,在变更管理方面,许多化工企业已经在使用电子变更管理系统。电子变更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可以方便地使用数据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

4 结语

化工企业中变更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提前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将应纳入变更管理范围的变更都有效管理起来。依据制度对变更提出申请、组织风险分析、识别变更后的风险并制定管控措施、开展变更投用前的安全审查、开展验收和及时更新生产信息,通过对变更管理中以上阶段的严格管理,确保变更带来的风险能得到有效管控,确保不发生事故,确保化工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投用化工企业管理制度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新厂即将投用!“中草药+功能性生物制剂”成破局之道,金林生物再发力
重庆市首座加氢站正式投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