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坚守儿童立场,催生未来希望的最美教师
2021-01-08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附属小学
■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附属小学 卢 英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非常喜欢敲鼓,可以一天敲个不停,很多人都想让这个孩子安静下来,可是无论身边的人怎么做,这个男孩都不曾停下来。第一个人告诉男孩,如果继续敲鼓耳膜会被震破。第二个人告诉男孩,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可以敲鼓,因为敲鼓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第三个人给了男孩一副耳罩……很遗憾,这些方法都没用。最后,一位智者给了男孩一把锤子和一个凿子,并告诉男孩:“我想知道这个鼓里面有什么东西。”男孩有点迟疑地拿着锤子和凿子,并在智者的指导下“砰”的一声敲破了鼓。鼓破了,男孩有点意外,却豁然开朗地说道:“哦,原来应该使用的是锤子,我还以为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后扔下鼓便跑开了。众人一片哗然。
这个故事揭示出一个有趣的事实:儿童与成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人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去教育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于是关于“教育立场”这一命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此,成尚荣先生说:“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基于对儿童认识的儿童立场是教育的根本立场”。作为教师要时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研究儿童,才能找到适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通过教育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一、守望教育初心——保持童心
教师作为长大了的儿童,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童年体验,而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回归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样才会对改善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助力。陶行知曾说:“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而后才能为小孩除苦造福。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在这里的“赤子之心”指的就是“童心”。教师应该怀着童心去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教育儿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儿童“除苦造福”。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关键是应当有“爱心”,爱心与童心应该是并驾而行的。教师要时刻捕捉儿童的闪光点,用爱心滋润童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并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散发出独特的灵性和魅力。笔者有一次在给孩子上一节主题美术课《我的家》时,班上的孩子大部分画的都是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日常情境,只有小嘉一个人画了三棵树,笔者很好奇,就跟他聊了起来。小嘉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棵小树苗,以后我会长成一棵大树,永远陪伴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多么有创意的小暖男,笔者表扬了小嘉,并在班上公开展示了小嘉的作品。当时小嘉的眼里都是自豪之感,相信在很久以后,这份快乐也会一直温暖着小嘉的心,并陪伴他成长。
二、坚守教育底色——认识儿童
在拉丁语中“儿童”一词蕴含着“自由”之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传统的儿童教育多采取一味地灌输和机械地重复训练,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儿童自由与探索的天性。欣喜的是,当前我们的教育正在改变,因教育立场的改变,也收获了更多的教育感动与惊喜。笔者有一次给新加入水粉画兴趣班的孩子讲色彩的专业知识,谁知孩子根本不给笔者讲课的机会,都是迫不及待尝试的兴奋劲,整个课堂都是叽叽喳喳的声音。正在笔者想发火之际,突然想到曾经读到的一句话:“儿童的喧嚷就是快乐和愉悦。”于是笔者让自己平静下来,跟着孩子的步伐一起去探索,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笔者拿着棍子在讲台上装腔作势地大吼大叫有用得多。经过自主探索,孩子发现了颜色的调和与色彩的比重、浓度有关。孩子还惊喜地发现了色彩的冷暖相对关系,以及色彩中蕴含的情绪色彩。可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顺应儿童自由、探索的天性,并通过教育进一步促进儿童去探索和发现。
三、打开教育密码——发现儿童
回到儿童中去,才能真正发现儿童,发现儿童就要确信、坚信儿童是一种“可能性”。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了一首歌谣,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念。歌谣名是《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在这里为什么说大人比小孩还要小呢?那是因为小孩虽然人小,但心却不小。心不小,是因为心中有梦想、有理想,这才是最具“可能性”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可能性往往也会发展成为儿童的“未来性”。在美术课堂用范画给儿童进行示范,虽然轻松,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儿童多会模仿范画进行创作,缺少自主创作的灵性,就失去发展的可能性。孩子既有自主生长的愿望,也有自主生长的能力。他们既是自主学习的主角,又是自主学习的教育者。教师要相信儿童,并激发儿童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性,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快乐生活,让童年时期的教育成为一眼甘泉,持久滋润儿童一生的成长。
四、探寻教育目的——引领儿童
当前,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孩子最流行、最具号召力的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你好!”细想之,真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好吗?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成人以自己认为的理所当然,从自己的立场、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意念、想法、兴趣等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美其名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乍一看,儿童立场似乎非常的鲜明、坚定,但实际上是成人在儿童立场上出现了越位,使儿童立场异化为成人立场,其结果让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在引领儿童发展方面,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儿童是稚嫩的、是不成熟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在儿童的不完备中引领儿童开发潜能。第二,儿童处于发展时期,儿童的一切都有待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引领。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而为之,有时更需要耐心地慢慢等待。第三,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在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引领儿童抵达目标的同时,又树立新的目标。
教育的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当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就会发现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景,对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童年生活的整个世界。做一个“顺应童心”的最美教师,就会在催生未来希望的同时,展现自身最强的生命动力,洋溢出正能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每当看到儿童挥毫泼墨、舞弄丹青,就觉得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因为孩子在创造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笔者则在创造着一件件人类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