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01-08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高雪美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 高雪美
数学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精神、数学方法以及观点。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文化共鸣,从中深刻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更主动地去理解和吸收数学中蕴含的思想、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渗透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端正数学文化价值观,能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关注数学文化素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含有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材充满吸引力。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数学文化。例如,青岛五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栏目,通过文字说明、画面解读、趣味故事等将数学知识的演变、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等有机融入教材当中,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探究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学生在数学文化的了解以及探究中,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对数学知识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中,每一个练习背后都安排了“你知道吗”的栏目,同时设计了课外实践。学生在丰富的习题练习中,在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介绍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更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你知道吗(一)”的设置,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相关知识后的训练设置。在指导学生阅读“完全数”之后,学生不仅能明白完全数的意义,还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恰好等于它本身。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而小学数学仅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仍旧需要不断去探讨、去发现,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积极地投入知识探索当中,树立学习上的信心。
课外实践是在“你知道吗(一)”之后,学生学习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安排的。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了该部分知识的新的探究点,同时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这样的安排使数学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知识的掌握中,而是将数学精神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思维训练,也是数学文化的渗透。通过课外实践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更主动地投入自主探究当中,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你知道吗(二)”的安排是学生学习质数与合数之后,让学生了解我国伟大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了解哥德巴赫的含义。通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陈景润的成就,明白我国数学家的探索之旅,进一步提高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学习的感知。同时应适时适当地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彰显数学课堂中的文化属性
(一)将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但数学有着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则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对数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也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将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则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专注于知识学习,使课堂教学也充满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需要恰当地将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以及方法等训练,融入问题探究当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百分数(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回顾“百分数(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百分数(一)”的知识,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带领学生看教材中“相关链接”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视角范围更广。在教学中,教师要自然地让学生去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即“百分数(一)”,使其能够简单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符号构成、百分数的产生等。教师可以直接提问:百分数是如何产生的?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在第二问题的回答中,学生能够根据“百分数(二)”的学习,说出具体应用有折扣、税率、利率等等。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在连接点中提出问题,利用旧知识激发探索出新知识,整个知识梳理的过程也显得生动有趣。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等活动,将知识以递进式的状态呈现出来,不断向纵深处推进。百分数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也凸显出来,潜移默化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当中,进而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
(二)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应注重学生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最美的图形——圆”的教学中,关于圆的面积中“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一内容,学生会无法理解或产生怀疑。这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首先给学生播放模拟实验,即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将拼接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当圆形被分成足够多的份数时,其中的小扇形就越来越接近直线。然后将每个小扇形组成图形,学生就会发现图形真的变成了长方形。然后为学生播放“割圆术”视频,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也让学生习得了转化的方法。
三、在数学活动中探寻文化要素
教育必须是一种启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当中,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历经数学形成的过程,体验有着生命力的数学文化。例如,在“算24点”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准备3张、4张数学卡片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感悟。在“七巧板”拼图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并在课堂中展示成果,然后利用课件将古今中外的七巧板的奇妙玩法展示给学生观看,震撼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九连环、华容道等我们中国的传统智力玩具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数学实践中,教师只需为学生提供指导以及需要的相关器具,让学生参与到事件过程当中,从中去探索、分析、反思、总结,不断地促进知识的升华。
总之,数学文化对发展小学生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数学文化渗透的思想,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数学活动中,同时应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资源,借助数学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数学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