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近代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初探
2021-01-08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阿阳中学李少民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阿阳中学 李少民
对广大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侧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学生也仅仅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在乎的也仅仅是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认同感意识淡薄。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历史课程的时期,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通过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起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我们将围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宣传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力量。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初期,在这个时期树立学生的三观意识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中,将爱国主义思想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这是不可动摇的。除此之外,初中生也是素质、道德、文化夯实的重要时期,历史作为重要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的培养,使学生能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初中近代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立足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课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历史课程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国人的心情,让学生认识到国家解放胜利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还要给学生讲一下,在人民解放军战争时期,有多少个爱国人士不畏牺牲,在战场上英勇捍卫国家。在这一节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探讨在国家解放过程中,人民作出的努力,列举一些为了革命慷慨赴死的仁人义士。教师可以以多媒体引入相关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情感,放大学生心中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明白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并通过列举当时人民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国家的解放胜利的背后包含了多少先辈的热血挥洒,让学生铭记历史,提升个人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身上所背负的重担,升华教学主题,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历史人物讲解中结合名人名言名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为中国发展努力进取,甚至不惜牺牲身躯的先辈,只有让学生以这些人为榜样,才能为广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从革命先辈身上学习到那根深蒂固的民族气节。例如教师在讲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当今生活中,每一个人而言,都在努力创造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那么中国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民是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当学生们进行思考后,教师可进行总结:“中国梦的实现,是国家发展,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该精神,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民族梦,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创造中国梦。”
再例如,我们常讲“时势造英雄”,但我们还要客观认识到,凡是英雄都是在顺应时势的发展,甚至为时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英雄人物不胜类聚,这些英雄人物不仅仅是书写了历史,同时也创造了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故事,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这些历史人物为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然,历史教师还可以举一些反面的历史,让学生也认识到,那些出卖祖国利益,投敌卖国人的下场是什么。同时也可以列举一些国家历史为了国家荣誉英勇赴死的个人事例,让学生明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坚守国家荣誉,不被困难击垮、不被挫折打倒,让学生内心的国家荣誉感得到提升,这样不仅能深化教学过程,同时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自己肩上背负了伟大中国复兴梦,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强化。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读书角中,融入一些爱国题材的书籍,让学生能常读常思,将爱国教育渗透到生活当中,有效地发挥历史的人文价值,提升教学效果。
(三)参观历史纪念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师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育,同时也要展开课外教育。例如,学校和教师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带领学生走入当地的纪念馆或者烈士纪念园,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深化爱国主义。目前,我国很多的地区都建有抗日战争纪念馆或者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园,让学生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感受抗日抗争时期我国人民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当今和平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学生珍惜当下和平。在历史的学习上,初中生应从中国近现代史开始学起,因为年代距离现在生活较近,很多影像资料都能直观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根据时事热点分析教学,培养学生忧患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有部分初中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稍显淡薄,对此,历史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利用历史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剖析一个道理,即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都是要经历很多的磨难与艰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的故事,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古代的例子,用这些例子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学生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在当前竞争已成常态化的社会中,如果自身不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不积极改革创新,坐享改革成果,那么我们的结果是什么样,国家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通过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在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博物馆、节日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初中生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