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进展

2021-01-08张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宫素出血量产后

张玲

(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天津 武清 3017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者出血量超过1000 mL,或血红蛋白较产前降低至少10%,或需要输血者;部分患者可表现出失血性休克和严重贫血症状;产后出血患者死亡风险较高[1,2]。子宫的正常收缩有助于分娩后控制出血,因此任何影响子宫肌收缩力的因素均可能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如心理状态不佳、身体营养差、年龄过大、产程体力消耗过多等;尽早对症治疗控制出血、减少出血量对于产后出血的救治极为重要,尤其是当产妇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脉压缩小等症状时,须立刻启动抢救程序[3,4]。目前临床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方法较多,如药物、手术等[5,6]。本文综述了产后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为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临床建议。

1 产后出血风险因素

产后出血提示产妇伴随较高危险,因此为预防产妇死亡,发现任何异常均需引起重视,尤其合并休克和贫血症状患者,需采取抢救措施[7]。临床认为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可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其中全身因素包含心理状态、产程风险、合并血液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全身疾病,局部因素主要与子宫疾病有关,如既往剖宫产史、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层水肿及渗出、宫腔感染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受到药物因素、胎盘因素等影响而导致子宫收缩力下降[8]。

2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妊娠前子宫容量少,一般为5~10 mL,妊娠后子宫容量快速增加300~1000倍,而分娩后又快速恢复至妊娠前容量,此过程主要依靠子宫肌肉的收缩能力[9]。产后子宫腔突然缩小,对血管起到压迫作用,促使血液滞留,形成血栓并止血,而产妇分娩前后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子宫肌纤维无法正常收缩,出血增加[10,11]。子宫收缩力异常主要是指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子宫不收缩导致供应胎儿的血管无法闭塞,导致大量出血,而且可能因快速出血导致休克,需及时对症处理[12,13]。产后出血症状与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及出血速度密切相关,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多呈现为鲜红或暗红色出血,并伴阴部疼痛,剖宫产产后出血表现为胎盘剥离的广泛出血,而且可能伴随腹腔内出血[14]。救治时需依据出血量、出血原因进行初步处理,并结合子宫触诊、生命体征监测、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等明确具体原因,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迅速控制出血,并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15,16]。

3 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3.1 急性期治疗方法

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能短时间大量出血,引发休克及严重贫血症状,病情危急,因此急性期治疗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多方重视,以防治失血性休克、减缓病情进展为主。急性期治疗强调多学科协同诊治,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保暖及吸氧支持,结合呼吸、血压、脉搏等评估病情,通过静脉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血压降低需给予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尿量少于25 mL⋅ h-1需快速补液,预防肾衰,若出现心脏衰竭需利于强心药物和利尿剂保护心脏;并随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在寻找产后出血原因同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17]。

3.2 药物治疗方法

作为临床上常规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缩宫素可起到促进子宫平滑肌兴奋、改善收缩频率、增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而且价格低廉,起效快。但缩宫素作用时间较短、疗效个性差异大,且用量过大可引起高血压、水中毒等副反应,因此缩宫素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且需控制药物剂量在100U内[18,19]。除了缩宫素,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药物用于防治产后出血,通常依据患者个性化特征来判断选择最适药物。垂体后叶素可起到增强子宫收缩频率作用,用药后促使子宫强制性收缩,加强对血管压迫作用,达到止血目的。垂体后叶素可采取宫体或宫颈注射后方式,一般剂量为12 U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可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减少产后出血量。需注意,青光眼、哮喘患者禁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3.3 物理治疗方法

子宫按摩法属于安全、可靠、有效的产后止血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科学规律的宫底按压促进宫缩及止血,一般需配合宫缩剂。子宫按摩过程需全程采取无菌操作,避免病菌侵蚀。若子宫按摩无效,按摩后仍伴有出血者可给予纱布填塞,即经产妇宫底两侧逐渐向宫腔内部填塞无菌纱布,确保填塞无空隙,起到压迫和堵塞作用,刺激子宫收缩,降低出血量。球囊压迫法近年来应用普遍,其作为替代纱布填塞的治疗方法,具有弥补纱布填塞不足的优势,如水囊可塑性高,能够通过自重压力促进水囊与宫腔紧密贴合,压迫血管控制出血,并刺激子宫收缩。

3.4 手术治疗方法

B-Lynch 缝合术作为最为常见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主要通过加压子宫平滑肌后缝合并结扎,达到止血目的,具有保留子宫及保护生育能力优势[20]。针对宫缩剂、按摩子宫无效或子宫切口撕裂而止血困难患者,可采取盆腔血管结扎术,通过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达到止血目的。近年来介入治疗产后出血越来越受到重视。介入主要是指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置入支架栓塞动脉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等优势,但禁忌症较多,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对造影剂过敏者禁用。盆腔血管结扎术及介入栓塞术可能受到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等导致止血失败,尤其产妇年龄偏大、急诊剖宫产失败风险较高。子宫切除术属于经各种抢救方法无效后,为保障产妇生命,将子宫切除达到止血目的的治疗手段。

4 总结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作为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风险因素较多,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支持、促子宫收缩、和手术介入,其中促子宫收缩的方法包括了药物方法和物理方法。缩宫素为常见治疗产后出血药物,也可作为预防性药物应用,用药可加强对血管收缩的促进作用,预防产后出血。若患者仍发生产后出血,应配合子宫按摩法,从物理角度压迫血管控制出血,实现双重作用。若药物和物理方法控制不佳,或出血较快,应采取手术控制出血,其中B-Lynch 缝合术可加压子宫平滑肌后缝合并结扎,或盆腔血管结扎术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上述属于相对创伤较小,保留子宫及保护生育能力的治疗手段,但若经各种手段仍无法控制出血,最后无效者需采取子宫切除术保障产妇生命。

综上,在治疗产后出血时应及时采取缩宫素子宫体注射、子宫按摩等方法防治产后出血,并综合分析明确具体病因。产后出血急性期需密切监测,补充血容量;明确子宫收缩性乏力产后出血的原因后需通过预防性用药、快速评估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控制出血,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最终需以保证产妇生命为主。

猜你喜欢

宫素出血量产后
缩宫素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