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舞蹈之美

2021-01-08彭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者观赏者意象

彭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一、研究缘起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引入我国,随着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始开设体育舞蹈课,1994年北京体育大学最先开设,随后各大学也开始开设体育舞蹈课。它以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和浓厚的审美情趣受到人们喜爱,其美学价值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因为体育舞蹈在我国开设时间较短,人们对体育舞蹈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体育舞蹈教学在开展中存在:①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灵魂和美感的凸显[1];② 体育舞蹈美的内涵未得以有效挖掘的问题[2]。可见,有必要对美的内涵和体育舞蹈之美进行探讨。

为把握我国体育舞蹈之美的整体研究,笔者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篇名中含“体育舞蹈”并含“美”两词的文献共73 篇(检索日:2020年10月5日)。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两类:① 体育舞蹈之美研究范围的文献,以观赏者角度探讨人体美(身材比例、形态)、动作美、造型美、服装美和音乐美的为主,其意图是全面揭示体育舞蹈美的形式。② 体育舞蹈美育研究范围的文献,其意图是在明晰体育舞蹈之美的基础上实施审美教育。另有少许文章是以体育舞蹈作品或比赛谈美。各学者皆想阐明体育舞蹈的美,一方面更多偏向于站在观赏者角度探体育舞蹈之美,另一方面侧重于舞蹈外在形式美的研究。而舞蹈是以“身体”这一特殊质料为媒介,实践者(跳舞之人)之美在哪?何为美?为解答这些疑惑,基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多年练舞经验,本文首先清晰美的内涵,进而从实践者(跳舞之人)的角度探析体育舞蹈之美,以促进我国体育舞蹈发展。

二、“美”的内涵

何为美?从古至今,对“美”的探讨颇多。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为肯定感性认识的地位,首次使用“美学”一词,其含义是研究情感的理论,是门非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学科。他界定美学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3]。

美是事物(审美对象)呈现形象于主体直觉时的特质[4]。美由美感来判断,与感性、感知有联系,主要依靠审美主体直觉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语言文字无法表达清楚,犹如老子的“道可道也,无恒道也”中的“道”,说不清,道不明,可意会。观赏者欣赏舞蹈,常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跳的真好,真美!”,起初观赏者对审美对象引起关注时,并不是靠理性思维,腿是否有1 米8 等量化指标来评判,而是靠观赏者对审美对象“整体”的直观感受,主要依靠直觉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美也是实践者创造出的产物(审美对象)。如雕塑家在空白的岩石上面雕刻艺术作品、建筑师建房子、庖丁解牛寓言故事等,都说明审美对象的产生是人们勤勤恳恳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舞者跳舞也同样,并非天生就跳的优美轻盈,而需要后天十年如一日般不断的学习积累与打磨。因物质媒介的不同,在舞蹈中实践者(跳舞之人)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做审美主体时,主要依赖于实践者(跳舞之人)自身的美感;做审美客体时,主要依赖于观赏者的美感。美感的获得与自身审美经验的积累有关,观赏者美感的获得更源自实践者的审美特征,实践者(跳舞之人)到底美在哪?

三、体育舞蹈之美

本部分以实践者(跳舞之人)的角度从舞蹈审美创造为线展开。审美主体心中的“情”与世间中的“景”交融互渗,在想象力与创造力作用下创造出舞蹈意象(虚),以“身体”为媒介,将虚幻的意象创造成肉体化的形象或动作(实),以达到传情达意[5]。

(一)美在身心合一

舞蹈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不一样,绘画雕塑结束,创造者与作品(审美对象)分开,而舞蹈则是人动之,则舞之。因为舞蹈是以舞者自身的“身体”为感性材料,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者与作品具有同在性和瞬间性。而此“身体”并非物理学、解剖学意义上“冷冰冰的毫无生气的躯体”(客观的身体),而是与运动感觉同在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洋溢生命气息的身体[6]。该“身体”包括外在的肉体器官和内在的精神系统。人的精神系统指人思想、意识、情感、观念等各种心理因素。换言之,体育舞蹈是心(精神)与身(肉体)的合一,是“身心一元论”,并非人们所认为的“身心二元论”。

“身心合一”的是意象产生和实践者在运动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关键。如在练习伦巴舞中的左右库克拉恰中,感受颈椎力量向上延伸,主力腿脚下力量在向地板延伸拧胯,手上力量向旁、向前延伸,整个身体在严密有序的力场中运动,若身体在运动而心不在,不动脑想象或钻研,实践者(跳舞之人)很难体会到身体、力延伸的感觉,更难以找到“灵感”,犹如机器一般机械的运动。灵感或舞感的获得,皆因身心合一的状态使然。

(二)美在意象创造

舞蹈意象是舞蹈形象产生之源,是审美主体的“情”与客观事物的“景”交融互渗,在想象力作用下创造而来。意象是为欣赏者的感知与想象创造,意象的世界为审美对象,近似于西方人的“虚幻的力”,是非真实的物理实在,而是完整的、抽象的、情感的、虚幻的、感性的和充满意蕴的幻想世界。如手臂的波浪,让人联想到海浪、小鸟等。从舞蹈意象转化为舞蹈形象,需一个外化的过程。

体育舞蹈中,动作虽具有规范性,但在基本规范动作上,实践者用自身的身体在时空中创造不同的“力”或意象,来表现不同的情感。这种“力”究竟是如何运动的,在表现什么情感,实践者和欣赏者都很难用语言说明白,但是能感受到这种“虚幻的力”其情感指向是轻柔的、有力的,还是无奈的。如实践者练习拉丁舞,主力腿向地板延伸,想象树根牢稳地抓住地面的意象,这种力延绵有力;手臂八字绕动中想象抓把杆转胯的意象,这种力是刚中带柔。而此“时空”,并非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实践者根据自身生命运动节奏,舞蹈的内在逻辑等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如伦巴胯位律动速度,手臂延伸路线和幅度等。意象的生成要求实践者(创作者)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下从外面的材料中抓住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并将其对象变成有生命内在的意义的东西。

(三)美在动感形式

舞蹈最本质的特征是“动的艺术”。无论是原始舞蹈还是现代舞蹈,或乡间业余舞蹈,还是职业舞蹈,都是有生命的身体在思想情感支配下有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而“动感形式”是舞蹈的基本形象,舞蹈意象外化后有张有弛流动的实在形象。因此动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是对舞蹈最起码的要求。具有动感、流畅和连贯性的舞蹈,犹如人的呼吸有节奏感一般,让人有种“活着的感觉”,生命不止,呼吸不停。

体育舞蹈因源自西方传统舞蹈,与我国传统舞蹈相比,最主要区别在于更注重脚下的灵活变动,在力度上偏阳刚;而我国传统舞蹈注重上半身的运动,在力度上偏阴柔。因此,从舞蹈形式和风格上相比,西方的体育舞蹈相对于更欢快、动感。如欢快的牛仔舞中,胯部像小船般摆动;优雅的华尔兹像荡秋千般的摆荡等。在体育舞蹈比赛中,无论是技术质量的评判还是艺术欣赏的评判,动作的动感、流畅及连贯也是体育舞蹈审美评判的重要指标。

(四)美在传情达意

舞蹈不是一系列动作的机器组合,而是通过连贯、流畅和动感的动作来进行传情达意。在最初审美主体进行意象选择、意象储存到联想到的内容,都受到审美主体自身情感的制约。意象如何选,为何选择此联想等绝非偶然,都是创造者或实践者(跳舞之人)的情感使然。

体育舞蹈是用真实实在的动作进行虚幻的自我表现。这“虚幻的自我表现”是创造者或实践者(跳舞之人)想要向世间传递的思想情感,想象的情感。“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与精髓。正所谓“舞以尽意”,用舞蹈来表达跳舞之人的心意与情感。而情感的表达与人的意识观念、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直接相连。对体育舞蹈的传承与发扬,其实质是对西方文化、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酒神精神、个性和绅士风度等。文化不同,舞蹈风格、内涵及舞美不同,体育舞蹈与我国传统舞蹈最大区别正在于此。作为体育舞蹈实践者,我们应以西方的文化态度与精神来学习与实践,明白其西方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通过对美的含义进行梳理,进而结合自身实践教学与练舞体验,从实践者角度探析体育舞蹈之美。认为美与感性、感知相联系,是实践者创造出的产物(审美对象),也是事物(审美对象)呈现形象于审美主体时,审美主体依靠直觉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体育舞蹈之美美在身心合一、意象创造、动感形式与传情达意。

猜你喜欢

实践者观赏者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王尧:新中国藏学风雨60年的记录者与实践者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意象、形神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