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1-01-08赵崇然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学

赵崇然 沈阳体育学院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融入人文素养,能够充分发挥健美操教学对于院校的重要教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实现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培养并提高高校学生健美操学习的自主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健美操应当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健美操虽然在大多数高校都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发展,但总体上来讲,受教学形式及教学推广的影响并没有基于教学现状搭建起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和教学体系,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健美操缺乏一定的兴趣。与此同时,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化学习使得健美操所蕴含的体育文化无法被学生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素养教学崇尚自然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挖掘健美操中的内在美,重新审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延伸教学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实践中,以此更好的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营造良好积极的健美操学习氛围

高校健美操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处于边缘化状态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并没有立足于实际教学现状搭建起积极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过于枯燥,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疏离健美操运动。基于此,通过渗透融入人文素质,一方面,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的立体化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形式的限制和约束,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设计优化教学场所,同时有效降低学习门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价值理论知识,为其后期的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学,其感染力更强,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实现对健美操相关内容技能的有效传播,鼓励学生切身体会健美操的独特魅力,从而改变其对于健美操体育运动的错误认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现的人文素质

(一)合作精神

所谓合作精神,可以将其看作是全局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其本质上立足于对个体兴趣爱好及发展意愿的尊重,灵活利用协同合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所有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更好的实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整合协调。在高校健美操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牺牲个体利益,而是基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运动优势加以鼓励,在整体动作及队形变化时能够有效服从整体安排,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凸显出合作精神。

(二)意志品质

意志本质上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的现状及理想所设置的目标任务,个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会不断调整优化自身的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从而最终完成目标。在这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将其理解为意志。健美操本质上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内容动作多元化,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大多数初学者认为健美操的学习难度过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从而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也能够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审美能力

健美操本质上融合了美、健、力,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的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方式方法使得学生在追求美、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展示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健美操涉及音乐旋律等艺术元素,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从真正意义上凸显出形体美,环境美,帮助学生更好的判断,提高自身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从而在后期学习过程中有效转变自身状态和心态。

(四)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创新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开始注重创造力及创新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思维能力、想象力,高校实践教学并应当以此作为重要目标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人文素质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由此可见,健美操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动作优美,同时可以通过单个动作的组合凸显出形体美和艺术美,基于形体结构及个体造型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优势。高校健美操与人文素质的渗透融合充分立足于所有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发展特点,有效创编基本动作,通过自主选择音乐的形式凸显出健美操的个性美。

三、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普通教学经过一定的发展创新逐渐衍生成了高等院校教育,但从本质上来讲,二者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侧重点大不相同。具体而言,目前部分高校健美操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过于注重专项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对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现实以及推动作用。这一现状不仅仅体现在职业院校中,高等院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和弊端,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动作不到位、身体缺乏协调性,很多学生根本感受不到人文素质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因此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在院校中营造出良好积极的教学环境及人文素质氛围,切实帮助学生改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解决实际问题。健美操教学应当立足于我国的教学现状及学习特征深入分析,针对已经出现的或是潜在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及时高效地解决,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创新。

四、高校健美操教学渗透融合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及策略

(一)积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健美操教育思想

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和技术原则。基于此,第一,基于学生思想角度开展健美操教学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和布局,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确保健美操能够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第二,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错误认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平等尊重的角度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以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信任和约束关系,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第三,健美操所凸显出的教学需求应当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始终保持一致。由此可见,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的有效渗透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及教师更好的实现换位思考,确保教学在体育机制中的有效推广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健美操教学也应当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其与现代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搭建高效完善的多元化健美操教学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当代教学背景下所开展的健美操教学工作相比于传统教学内涵价值更为丰富,因此也被灵活运用于体育教学环节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凸显出健美操教学的多元化特征极其重要。尤其是在人文素质教学的背景下,高校必须立足于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搭建起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从而使得健美操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所。

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当前社会中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深入分析健美操的文化性、健身性、审美性特征,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征及时高效地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以此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高校的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健美操教学设置普修课及选修课,在渗透融合人文素质的同时凸显出健美操的时代性、时效性。

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第一,理论教学。通过开展健美操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理解基础相关知识技能,包括方式方法、健美操教学规则等,为后期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学目标任务。深入分析健美操本身的特征优势,将其与人文素质的教学特征渗透融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单元目标、分层目标及总体目标。第三,实践教学。在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基础、了解健美操初步训练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基础动作的印象,以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不断拓宽健美操教学途径

一方面,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设健美操社团,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健美操水平,实现学以致用,这样的方式方法渗透融入了健美操本身的文化性特征、健身性特征及审美性特征,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基于持续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健美操竞赛,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健美操教学应当积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健美操教育思想,搭建高效完善的多元化健美操教学体系,不断拓宽健美操教学途径。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