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独立院校开展足球项目的利弊分析

2021-01-08邓加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运动队队员

邓加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一、引言

校园足球活动自2015年转由教育部主导管理,特别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以来,校园足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高职高专,开展足球运动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持续增加,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政府主导与民间资本的良性耦合,依托百年名校创办了一大批民办独立院校,这些院校作为公办院校的补充,是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的良性反映。大多数民办独立院校是理工类院校,男生数量较多,相应地,体育项目尤其是足球项目参与人数多,学校内部有各类院系之间的比赛,外部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的比赛,这些比赛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足球项目开展现状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由体育部负责一切有关体育类的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目前开设有足蓝乒羽田和健美操六种体育专项课,以及六支常设运动队,其中足球运动队于2014年成立,拥有常规建制队员20 人,需定期参加各类省市级比赛。

(一)足球教学活动开展现状

在宏观教学方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只有大一大二年级共计4500 余人开展体育课,足球项目目前只有男生可以选择,每个学期有20 个左右的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在30 人上下;学校内部开设有足球社团,负责主办“新生杯”和“专业杯”两项赛事。

在微观教学方面,足球专项课相比于其他项目由于活动量较大,对学生体质有着较高要求,所以教学时间的控制及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标准的足球专项课除教授大纲指定内容外,还要进行十分钟的某项素质练习,包含上下肢力量和耐力爆发力,准备部分的热身和结束部分的拉伸需要结合整堂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足球运动队开展现状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足球队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足球俱乐部,球队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作风上顽强拼搏,球风上主打传控、注重整体,随着每年一批批新生入学,通过校队选拔,新鲜血液不断注入,球队始终保持着活力,在校内,通过每周三次训练课完善球队打法,在校外积极参加热身赛和省市级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由于大四队员面临毕业设计和实习找工作,大一新进队员还不适应球队打法,足球队的人员构成以大二大三队员为主,每周设置三次训练课,除两次常规训练外,另外一次安排教学比赛,通常以队内对抗赛的形式为主。在某项赛事的准备期间,针对参加比赛的性质,应安排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热身,保证每周一到两场,使队员提前适应比赛应激状态。

三、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开展足球项目的优劣势

(一)开展足球项目的内外部优势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依托百年名校同济大学建立的民办独立本科院校,其下设有多个理工类专业,男生比例相对较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众多,选材基数较大,有利于选出体育类人才;在师资方面,学校有专业足球教师四名,其中具备亚足联C 级教练执照教师一名,具备足球国家一级裁判资质一名;学校对于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无论是运动装备还是训练及赛事补贴都按时到位;队员在大一大二时期还有涉及体育课和学分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高了学生参加校队的积极性。

1.开展足球项目的自主性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可以针对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组织,足球队从2014年开始参加本市级和省级比赛,分别是嘉兴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组和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校校园组,学校在后勤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对比赛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发挥出了球队最强战斗力。学校内部每个学期的也会组织大量赛事,有五人制和八人制足球比赛,还有体育文化节中的足球项目,赛事平台的构建为足球人才的涌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足球项目的多样性

在教学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入校时并不具备足球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每堂课的准备部分都要花一定时间进行球性球感练习,这是技术技能进阶练习的基础,在进行球性球感练习时,体育老师被赋予了很大的自主性,练习方式的多种多样使得学生进步很快,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运动队方面,学校在现有男足的基础上,也在着手女子足球队的选拔和建立,在学生群体中不乏有热爱足球的女生,她们也有享受足球这项运动的权利,虽然还没有针对女生的足球专项课,但通过老师和部分女生的努力,成立了女子足球俱乐部,每周一次的课时安排为喜爱踢足球的女生提供了平台。

3.开展足球项目的丰富性

除足球队队员需要定期参加省市级比赛外,在校内,普通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类足球赛事体会足球乐趣,“新生杯”是针对大一入校新生举办的,“专业杯”是针对不分年级的各个专业的学生举办的,还有体育文化节中的足球项目,以足球游戏为比拼项目,各专业可以派出代表队报名参加且必须含有女同学,扩大了学生参与足球项目的基础,普及与提高并重,竞争与荣誉共争,体现了开展足球项目的丰富性。

(二)开展足球项目的劣势

1.学生群体参与度问题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高强度、身体对抗频繁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身体条件的差异导致男性相较于女性更适合进行足球项目,无论是国外主流联赛还是国内联赛,男足队员的关注度和收入等各方面都远超女性,这就导致参与足球运动的女性数量在不断萎缩。

在校园足球层面,同样,男生参与足球项目的积极性很高,而女生数量极少,很大一部分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对自身形象的顾及

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很多女生认为踢足球会被人看成“假小子“,所以,即使内心对于参与足球项目并不抗拒,但在实际行动方面却迟缓很多,每次兴趣班上课时,都会吸引很多学生驻足观看,其中不乏前来询问的女生,表示想要参与进来,但在下次课开始前却又以各种理由推辞。

(2)对学习影响的担忧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很多社团。在同浙,足球社团是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组织足球比赛的平台,很多热爱足球的女生在其中主要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完成一些裁判员或记录员的工作,但在参与女足训练时经常以课业过多难以完成为由推辞训练。所以,平衡好学业和训练的安排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担心踢球容易受伤

足球项目激烈容易受伤是人们的固有印象,尤其对于女生而言,害怕受伤是她们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在做好防护措施以及使用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受伤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这就需要从行动和心理上着手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固有看法。

2.学校支持问题

对于足球运动队而言,外出比赛和日常训练都会得到学校在后勤上的保障,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提高运动成绩还需要刻苦的训练和更加完善的场地设施,目前,同浙学院只有一块标准天然场地,由于缺少养护,夏天草地茂密,冬天基本上是硬地,虽然基本能保证正常训练,但是达不到比赛的条件,增加了队员非对抗性受伤的概率,这就导致在进行教学比赛时,只能前往临近学校的客场同对手进行比赛,增加了潜在的安全因素。

3.运动队常规化建制问题

同浙学院目前有六支运动队,其中男子足球队在2014年建立,成立后开始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常规20 名队员;在女足方面,学校刚刚起步,从兴趣班逐步过渡到俱乐部,一方面需要女足队员人数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女足建制规划上给予支持。

4.专项化培训问题

在学校开展足球运动,学生享受足球魅力的同时,关于教练员及裁判员方面的培训还较为缺乏,只是在各项赛事筹备期对有意向做裁判员的同学进行突击培训,临时上岗,由于时间仓促,学生裁判在专业能力上还存在不足,场上存在争议判罚时控制不住局面,学校内部也缺乏针对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只能依托社会力量,故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及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同浙学院足球项目开展情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足球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传播性和影响力,参与人数众多,民办院校体育活动开展与学业冲突较小,足球氛围浓厚,无论是专项教学还是运动队训练都有大批学生积极参加。

(2)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对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与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其要求之间的矛盾。

(3)男女足发展不平衡,缺乏针对教练员裁判员的专业培训。

(二)建议

(1)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球类活动,加强校内足球文化的宣传,培养球迷群体和球迷文化。

(2)较之于天然草坪,人工草使用寿命更久,维护成本更低,建议在现有运动场地的基础上进行维护和改造,制定球场改造计划,从铺设五人制人工草小场地入手,逐步过渡到十一人制,既满足日常教学训练要求,又能承接各项各类足球比赛。

(3)依托省大体协足球分会,加强对足球相关领域的培训,积极报名参加学生裁判员和教练员培训班,满足学生需求,提供多条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运动队队员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