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综述

2021-01-08杨晶晶张浩博向雨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排球状态运动员

杨晶晶 张浩博 向雨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在三大球类运动中,排球属于隔网对抗项目,对抗双方并无身体接触。观看比赛可以发现,排球场上的运动员不但身体素质水平高、技术好,而且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赛中的关键得分通常是那些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球员表现的更加出色,心理不过关的运动员在比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动作变形,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因此,教练员应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高度重视球员的心理,目前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一、国内研究状况

(一)体育运动心理训练研究现状

心理训练应用于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中,理论基础是体育运动[1]。平时我们也时常听到“心理训练”一词,心理训练广义上的概念是指有意识的干预运动员的心理及其认知特征的过程[2]。狭义的心理训练是指引导运动员使用相关的方法建立积极心理状态的过程。这一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国内外有很多的定义,其中被大多数人都接受的概念是通过学习和使用“心理技能”使一个人具备超越常人的心理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在体育比赛中展示技能,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3]。

雷铁柱在2015年针对排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现象做出了关于心理训练的研究,对运动员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性格特征进行了评估,得出赛前心理状态与信心、意志、情绪、抗干扰能力和赛前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并对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心理训练,包括自我暗示、放松心态、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自信心等训练方法。

许嘉希等人在《艺术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综述》中探讨了国内艺术体操队备战北京奥运时心理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平时的心理训练和赛前的心理训练这两个方面,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施压练习法、分解练习法、集中练习法、模拟练习法等,通过设定目标来提高运动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看到,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参加大型赛事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除了排球之外,还包括游泳、轮滑等项目,研究的方法包括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和实验研究等,通过以上研究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运动员能在各项赛事中获得优秀成绩作出了贡献。

(二)排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研究

文小琴在2019年根据排球运动员心理健康状态指出: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对他们的比赛表现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总结了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心理状态,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策略。

黄善球学者对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排球运动员在心理准备不足或在情感上有所克制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运动损伤,压抑情绪也是身心疲劳的主要表征,对运动员受伤之后的心理变化展开深入研究发现排球运动员受伤之后的心理康复训练与其运动机能的恢复直接相关。

目前国内关于排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研究多为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较少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表象训练进行研究。此外,很少有关于心理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模拟训练、放松训练等,这对排球运动员缓解情绪都非常重要。

(三)比赛心理学以及对策方法的研究

根据项群训练理论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身体力量和能力的两种穿插式评比发现,常见的心理方向包括自我指向型、社会指向型及其他指向型,表明这是形成一个正确心理方向的积极因素。首先,赛前情绪稳定、身心准备充分、赛前技术运动熟练的运动员自信心更强。其次,赛前表现不佳,对于比赛结果过于担心以及轻视参与比赛的重要性容易造成心理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从而使比赛难以取胜。

张利明、司徒小华两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描述,总结了运动员负面影响的三种心理状态,包括过度兴奋,冷漠和过度自信,并分析了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了怎样快速有效的消除运动员的赛前负面的心理状态,怎样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以及教练怎样帮助运动员调适心理。

褚伟康、魏彬根据运动员焦虑的因素,对排球运动员在比赛前、比赛过程中、比赛结束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总结了导致运动员产生负面心理状态的根源,指出教练应该在赛前做好队员的心理辅导,并提供了一些现场心理辅导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赛前不良情绪对其心理状态的负面影响,帮助排球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尹沛,王霞指出在激烈的比赛中,心理因素常起着核心作用,而心理因素对竞赛结果的影响则更为复杂。文中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运动员经历过不佳的准备状态,而只要有比赛,几乎80%的运动员都会处于失常的心理状态。同时,分析了造成运动员心理状况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措施,以减轻运动员赛前的负面心理影响。

张力为根据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的特征总结了赛前情绪的主要类型,如对个人失败的恐惧、对社会期望的恐惧,躯体不适焦虑、缺乏自信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含上述情绪要素的情绪模型,使用情绪量表来对排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进行量化测试和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看出,国内比赛心理学以及对策方法领域的大多数研究人员是大学教师,体育行政部门的一些学术研究人员以及排球教练,研究对象主要是学生和高水平运动员,研究方法主要有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心理测量等,研究方法非常丰富,且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四)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研究

邓勇在2012年研究分析了运动员赛前心理最佳状态的形成因素,通过对系统训练、赛前心理控制与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对比分析得出最佳心理状态与这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由此可以得知赛前心理控制和系统的训练是赛前获取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

张忠秋2012年分析并总结了如何培养优秀运动员最佳的心理状态,针对运动员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了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是通过“逼”而来的,针对“逼”这一方法进行测试分析了前提条件以及心理品质,并得出运动员在比赛中最佳心理状态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教练员也要多指导。

二、国外研究状况

通过查阅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关于比赛心理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向。

(一)对运动员比赛负面心理状态的研究

赛前负面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国赛德克斯在《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the pre-competition period in elite soccer players》中对其赛前心理和生理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认为负面的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主要分为愉快和不愉快的躯体因素,例如过度疲劳、情绪愤怒、高度抑郁、过度紧张、高压、羞耻、淡漠、精神恐惧、自信心低下、骄傲、兴奋、过度放松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员比赛的发挥。

(二)对影响运动员形成良好心态的因素的研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员赛前心理出现过度焦虑的结果是难以专注于比赛的。体育心理学家Verardi.C.E.L 等人指出,大多数运动员在调查阶段呈现出了冰山剖面的特征,这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良好的运动成绩。研究得出不同的心理状态需要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例如,慢性压力、缓解疲劳、保持幽默等。最重要的是赛前监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积极调节是运动员形成良好心态必要的干预措施。

Sun Nannan,Wu Xiaolong 在2018年发表的《Analysis on the forming factors of the best mental state of martial arts routine athletes before competition》一文中,认为武术套路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是决定比赛的重要因素,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得出通过自我暗示法、模拟训练法、心理训练法等科学的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成绩形成良好的心态。

Ohuruogu.D.B 在《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Peak Performance in Sports Competition》中主要研究了运动员在比赛心理准备中采用的各种技术,以及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动机因素、环境因素。应采取干预措施、培养专注力、掌握基本技能等从而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必须将这些因素积极互动,积极的因素条件会产生高质量的表现。运动心理学家也可以采用各种心理策略、技术和原则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文献,国外研究者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形成结合自己研究的领域给出了形成良好因素的干预措施,并都认为积极的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排球运动员比赛开始前的心理状态会受到个体对比赛的重要性、比赛失败后果、运动损伤的认知和压力感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赛前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将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对比赛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在比赛开始前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运动员性格特质和认知特点,对心理状态不好的运动员进行放松、静心、自我暗示、防挫折、自我控制等心理训练方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使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运动员赛前心理提出消除运动员负面的心理状态的干预措施,在比赛中教练员需要找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指导运动员通过各种训练方法较少不良情绪的产生,这对排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排球状态运动员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