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甘孜藏区“赛马节”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2021-01-08鲍鹏程四川民族学院
鲍鹏程 四川民族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中就包含体育民俗活动[1]。赛马属于体育民俗活动的一类,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藏民族地区,无论是庆祝活动还是大小节日,赛马都是进行表演的首选节目。赛马活动既能充分体现藏区文化魅力,又能充分展示民族豪情。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赛马、养马的热情下降,使得赛马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
藏区人民对于马文化寄托了太多的追求,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浓重的艺术文化进行传承,在当今物质和精神文化交加的社会现实中仍不落下风、受人追捧。目前关于藏族赛马节的研究资料并不多,大部分是以西藏当雄、青海玉树等赛马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甘孜藏区的赛马节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如何将甘孜藏区赛马这种民间风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下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甘孜藏区赛马节的概述
(一)赛马节的起源
赛马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格萨尔王时期。早在《格萨尔王转》中就有记载有关赛马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和赛马节相关的比赛、战争、生活场面。其中比较著名的情节是关于格萨尔王在16 岁时通过赛马赢得比赛胜利而被人民拥戴成王的篇章,从此他开始南征北战、捍卫本土、抵御外敌,为民族的融合居功至伟。因此,备受世人称道和颂扬,成为藏民族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
吐蕃时期,马已经开始广泛普及,载人载物,成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不仅在生产生活上,在军事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骑兵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军事力量,为吐蕃王朝开疆拓土、统一藏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松赞干布就是骑马运动爱好者之一,衷爱骑马刺杀。后来,骑射活动逐渐体育化、竞技化、娱乐化,吐蕃骑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出使手段与唐朝宫殿进行交流。
自古以来,藏民族地区对于赛马的崇拜,寄托着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无论是放牧还是远行,人们都骑上自己的爱马,在节日表演、民俗活动都要对自己的爱马进行装饰。马在历史上与人类有非常亲密的关系,更是牧人生命的一部分。在藏民族地区随处可见的风马经幡,以及在众多节日中都会选用赛马活动进行助兴,为节日添彩[2]。赛马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娱乐的方式之一,也构成了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赛马节的传说
藏族赛马在藏语里被称为“达久”,是藏族人民最喜爱、流传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赛马活动的举办是用来庆祝丰收,缅怀先辈的方式之一,也逐渐成为藏族人民日常交流、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与平台,是藏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
康定跑马山会,又称康定跑马山赛马大会,“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每年五月十三日举行赛马会。相传原土司旧衙在今色多衙门,在某一年的五月十八日发生山洪时,当即就将旧城摧毁。为了祈福“山神”庇护,永绝水患,明正土司决定在每年的旧历五月十日把康定的百姓、寺僧都集于跑马山,与四十八家锅庄头人共同祭祀“神山”,起初的赛马活动是以此为目的,随之跑山会也成为百姓贸易买卖交换的集会。在赛马会上,四十八家锅庄各自挑选人马进行比赛,按锅庄大小进行分摊定额马匹人员。赛马者通常是十二三岁的放牛娃。五月十三日一早,点马官就开始唱名,各锅庄的选手依次牵马排列。赛马的路线是沿着跑马山的缓坡进行,选手以对面山上鸣的枪为号,一时众马齐发,在观众喧嚣的呐喊声中飞驰而去。
理塘县的“八一国际赛马节”已经有400 多年的历史,是由“祝毕日晓”发展而来的。相传在每年的藏历六月,理塘长青春科尔寺总会按照古老的习俗举办转山会,举行敬神山仪式祈求福祉,以精彩的马术表演作为赛事的项目之一。因为理塘的海拔较高,每年到了七、八月景色才是最美,所以在1964年将这一节日改为8月1日,和全国建军节同日进行,延续至今。并对活动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增添了文艺活动如锅庄表演、藏戏、舞蹈比赛、服装展示等以及如打酥油茶、捏糌粑、搭帐篷等民俗比赛。
二、甘孜藏区赛马节的现状
藏族赛马从古至今传承下来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由养马、训马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走马、赛马项目;一种是由骑兵的军事活动发展成今天的马术、马上射击项目;最后一种是由宗教祭祀的仪式衍变成为今天的传统节庆的重要内容。甘孜藏区赛马活动也是以这三种形式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定跑马山会”和“理塘赛马节”。
康定作为州府,是西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康定跑马转山会是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赛马节活动丰富,项目众多,趣味性强,增加了游客来藏旅游的兴趣。但对康定跑马山会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地方政府在积极开发民族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民族体育赛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但是赛马活动在开发应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体育和旅游进行融合,以此打破体育、文化、旅游各自管理的壁垒,以融合发展的思路来推动赛事发展。同时不同地域赛马活动的兴起,对康定赛马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究其原因,在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未曾形成卓越的知名品牌,在我国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
对于理塘县“八一国际赛马节”而言,高原赛马节作为高原地区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前期部分赛事的成功举办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些许不足。首先是举办地城市品牌效应不强,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其次是特殊的地理环境,理塘属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低海拔地区的人来到高原参赛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对低海拔地区的游客不太友好,更有甚者会有生命危险;最后是缺乏资金的支持,根据以往举办赛马节承办方分析,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或者企业赞助,很小一部分是来自社会的支持。高原地区地处偏远,发展缓慢,资金上限制了赛马节推广的手段。比赛前期宣传方式单一,大都采用传统的宣传手段。
由于甘孜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农民更多的是关心收入水平高低,因此对赛马的热情也有所下降。再者,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老人没有体力和能力去参与赛马活动,导致参与的人数和范围都在缩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赛马活动的传承。就目前而言,虽然甘孜藏族赛马节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形式,赛事也有所改变,但藏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已导致赛马的社会功能减退,文化传承制度的缺失和社会保障滞后也加剧了赛马的传承困境。
三、甘孜藏区赛马节发展与创新路径
(一)创新宣传形式,提升知名度
甘孜赛马面临的困境包括部分人不了解甘孜州、部分人对甘孜州的认知不全面,一小部分人不了解甘孜藏区的赛马活动。为此,应该扩大全面化宣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政府性宣传。赛马活动作为甘孜藏区的民俗活动之一,对于政府而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将赛马活动作为地区旅游与体育融合的亮点项目进行推广,增加曝光度。积极打造城市的品牌效应,以城市的品牌形象促进赛马活动的发展。第二,增加新渠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当下网络媒介包括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制作小视频、图片等精彩内容吸引广大群众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宣传让人们广泛了解甘孜州,对赛马活动进行关注。
(二)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促经济发展
赛马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它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赛马表演,更是具有悠久历史、寄托美好祝愿、融合文化内涵的“饕餮盛宴”。赛马节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包括有养马、卖马、骑马、赛马、马术、骑马文化的马业产业链条,还涉及到了与赛马节有关的其他产业,例如交通、运输、酒店、餐饮、服装、房地产、媒体、印刷、通信、体育竞赛表演、电子商务等行业,这些都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效益。这些产业链的发展都有助于更好地完善甘孜州赛马节,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赛马节打造成甘孜州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
(三)注重科学化指导,打造“旅游+体育”新模式
一直以来,人们的固有思维就是体育即体育、旅游即旅游,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宣传,没有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将二者融合打造“旅游+体育”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体育效应带动旅游发展,通过旅游发展促进体育赛事。让赛马节符合当今市场化的先进理念,就应该注重科学化研究,发挥赛事多元化的功能[4]。利用体育赛事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内容设置上面进行内容简化,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直接感受赛马的魅力,通过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让赛马民俗活动成为大众可以接受的项目,促进赛马活动的发展。
(四)重视赛马活动传承,勇于创新
甘孜藏区赛马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拥有更多的优秀继承者。目前甘孜藏区的赛马传承主要是以家族传承或自学为主,与专业从事马术教学的人员还有很大的差距[5]。目前,在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形成马术专业院校,尤其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可以充分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利用校园体育进行传承,开展全方位体育课程,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专业化教育,还有利于甘孜藏区赛马的传承。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瑰宝,赛马活动作为甘孜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在传承和发展上得到更好的保护。甘孜藏区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再加上人们对于甘孜藏区的了解甚少,使得赛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危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产业化发展,再加上科学化的引导让赛马活动让更多的人熟知,重视赛马活动的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甘孜藏区的赛马活动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