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关节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单底座中位成高位难度成功率的影响

2021-01-08姜仁维李枫于伟志王煜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尖子杠铃肌群

姜仁维 李枫 于伟志 王煜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

技巧啦啦操是一项以托举、篮抛、金字塔,翻腾、操化所组成的啦啦操项目,目前在国内广泛发展。世界啦啦操锦标赛技巧啦啦操集体项目的前八名队伍中单底座托举成套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该难度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1],而我国的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中单底座托举使用率较低,使用单底座成高位的难度数量更少[2]。技巧啦啦操单底座成高位的训练过程中,多数教练更多关注单一肌群的最大力量,而忽略了全身为整体发力的协调性。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重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训练手段,效果更为显著。本文通过实验法,运用以全身为整体,进行多关节力量训练,探究是否有助于提高技巧啦啦操单底座中位成高位难度成功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12 名(皆有过一年以上专项训练),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 人,实验组6 人。所有实验者实验过程身体状况良好。

2.测试仪器

10KG 哑铃、15KG 哑铃、20KG 哑铃若干,杠铃若干,20KG 杠铃片若干、龙门架,坐姿上举器,训练凳。

3.测试指标

连续20 次测试底座运动员以单底座中位成高位难度的动作的成功次数与成功率。

4.训练内容

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为期12 周的技巧啦啦操训练,每周训练4 次,每次训练120 分钟,训练方案的热身部分,基本部分的难度学习,结束部分的训练内容完全相同,仅仅在力量训练部分产生差异。对照组以传统力量训练包括卧推,两头起,负重深蹲,坐姿肩上推举训练。实验组的力量训练以多关节力量训练手段为主,包括平板支撑、站姿腿部辅助肩上推举、杠铃挺举、借力推、杠铃高翻、杠铃抓举。两组力量训练的负荷皆不低于1RM 的70%。

5.测试方法

实验前试验后在体操房,经过充分热身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每个底座运动员,依次用同一个尖子运动员进行连续20 次单底座中位成高位动作,保护者站在两则进行保护。难度失败后,由保护员辅助重新到达中位继续完成剩余次数。每个底座运动员测试过后,尖子运动员间歇5 分钟,再进行第二组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照组实验可以发现,通过抗阻训练提高底座运动员的各个肌群的肌肉力量从而提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有一定帮助,但效果远低于实验组的通过多关节力量训练,这表明多个关节发力的力量训练对底座运动员单底座难度动作效果更为明显。技巧啦啦操难度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多人配合、协同完成是难度动作的配合的默契程度[3]。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测试过程中采用同一个尖子运动员,以避免不同尖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让尖子进行间歇,以保证身体机能的饱满。

技巧啦啦操运动中在高难度的单底座托举动作是通过手臂、腰腹和腿部的肌群协同而快速地发力所实现的,因此该难度所需的力量并不是绝对力量而是快速完成难度动作的爆发力[4]。中国传统武术的学者认为自下而上、节节贯穿的发力方式是人类运动普遍具有的发力方式[5]。技巧啦啦操的单底座成高位的难度动作同样符合这一发力规律,尖子运动员从中位的静止状态到达高位,这个过程的运动方向是从下而上,因此在难度动作开始阶段,底座运动员需要释放足够的力,给予尖子一个自下而上的初速度,在过程阶段,底座运动员持续发力,将尖子运动员送至高位,最终定格展示。整个过程由股四头肌,臀大肌向心收缩,产生爆发力使膝关节伸直,通过腹直肌,背阔肌胸大肌保持等长收缩维持稳定的躯干传导到肩关节的同时三角肌、肱三头肌也向心收缩产生力量最终使手臂向上举起。在此过程各关节的肌肉虽然几乎同时用力,但大多数技巧啦啦操教练员普遍关注加强底座运动员上肢与下肢力量,而忽略了上下肢同时发力的协调性与同步性,以及发力过程的躯干的稳定性。从运动解剖学可知,下肢肌肉力量一般大于上肢,伸膝肌力远大于上肢肌力,伸髓肌力也大于上肢[7],从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也可以看出,通过抗阻训练使得运动员虽然各个肌群力量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仍然不能保证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平均成功率仅为44.5%,难度失败表现为膝关节伸直后,肘关节不能伸直,不能借助骨骼的支撑力而导致难度动作的失败。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运动员肌肉发力的协调程度过低,在训练中过多使用单一关节的肌肉收缩进行力量训练所导致的发力的同步性不足。通过观察举重项目上挺过程可以发现,上挺发力的主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使杠铃获得最大的垂直上升速度且上升到合理的高度[7]。技巧啦啦操同样需要用最大的垂直上升速度将尖子送到合理的高度,因此可以借鉴举重项目的训练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募集更多的肌肉群参与,从而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实验组的训练过程中,采用与技术动作更相似的训练手段,比如采用腿部发力站姿肩上推举,可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与效率,难度的平均成功率达到72.5%。

分析认为,最大力量是速度力量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速度力量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多关节力量训练时参与了更多的肌群,瞬间释放的力量更大,更有助于提高动作速度,同时有助于在短时间募集更多肌群参与的能力,与技术动作的发力方式更加切合,提高体能、技能训练的结合程度,促进运动素质的专项化转移[8]。同时,因为体育运动的动作本身是以力量为主体、肌肉的功能必须依靠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才能发挥作用,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动作技能之间的正迁移,加快建立动力定型[9],以与技术动作发力形式相似的训练手段,更有利于难度技术动作的完成与发展。

三、结论

(1)多关节力量训练相对于单一肌群的抗阻训练对加强技巧啦啦操中位成高位的难度动作帮助更为显著。

(2)注重力量训练的同时,应关注力量训练手段的发力方式与难度技术的发力方式是否一致,尽量采用与难度技术发力相似的训练手段。

(3)技巧啦啦操的技术特点是以大量肌肉群参与收缩所完成技术动作,而不是采用单一肌群,因此训练中应尽量使用多肌肉群参与的力量训练,以提高发力的协调性。

(4)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没有尖子参与进行力量训练时,可采用哑铃、杠铃等器材进行借力推、高翻、挺举等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训练手段进行力量训练。

猜你喜欢

尖子杠铃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赶牛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技巧啦啦操中尖子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高校教学中技巧啦啦操运动员难度动作保护能力培养探析
杠铃练习可增肌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世界头号大力士拉起524公斤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