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2021-01-08岳丹丹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村北环中学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耐力体能训练

岳丹丹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村北环中学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充分利用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规律开展体能训练,不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还能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相关教练员在探索体能训练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实际学习能力,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体能训练条件。

一、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取得体育竞技比赛胜利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在于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而体能训练作为锻炼运动员身体体质的重要举措,不但是运动员参与体能训练的前提基础,而且还是运动员提高自身战术与技术水平的主要渠道,并且高质量的体能训练还有助于加强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抵抗能力,促使运动员在长期体能训练下不断磨练自身耐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真正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抵抗能力

大部分运动员的体育竞技寿命只有10~15年,因此在制定体能训练方案时应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成长规律与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的体能训练,在锻炼运动员身体形态与基本素质的同时,整体提高运动员的抗伤病能力和抗疲劳能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延长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竞技寿命。与此同时,对于处于身心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运动而言,其机体形态和功能正处于体育竞技运动生涯的初期阶段,而高效科学的体能训练则能为青少年日后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常见的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一)耐力训练法

耐力训练作为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具备体育竞技运动要求的抗疲劳能力。对不同体育竞技项目而言,其对运动员耐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别。耐力训练主要包括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两种不同的形式,而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耐力训练时通常可以耐力跑的方式磨练自身精神意志,通过长期具有阶段性与周期性的耐力跑练习,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速率与忍耐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耐力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水平,严格把控耐力训练的时间与强度,以此达到最佳耐力训练效果。在青少年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耐力基础后,即可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员参与专项耐力训练,进而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感受体育竞技赛场的真实氛围。

(二)力量训练法

力量训练作为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核心基础,在青少年技术水平与战略意识的提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力量训练带来的良好效应。在开展力量训练时,一方面,应严格遵循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与机体成长规律,合理规划长期训练与短期训练的时间和强度,推动两种训练方式融合发展,同时在青少年运动员完成短期训练目标后,还应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促使运动员获得充实的满足感,从而有效调动青少年运动员积极参与力量体能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最大化力量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在力量训练开展过程中,还应精准把握青少年运动员机体状态达到最佳适应性的切入点,通过由简入难的方式锻炼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并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调整力量训练的强度与力度,从而全方位保障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性。

(三)平衡训练法

在体能训练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机体平衡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平衡能力有助于维持人体行走或运动的稳定性,既是人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人体完成各种姿势与动作技巧的核心基础。基于此,在开展青少年运动员平衡训练时,可通过转移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方式帮助其寻找平衡感,具体可选择单脚站立、脚尖站立以及平衡板站立等方式训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若运动员初步掌握连续移动状态下的平衡方式,则意味着运动员可以在身体两侧实施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动作,并通过顶物、过平衡木的方式达到平衡训练的中级阶段;而高级阶段的平衡训练则可以通过蒙眼、倒走和握横杆过平衡木的方式实现。实际上平衡训练在专项体育运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射箭、武术以及艺术体操等运动项目。因此在开展平衡训练时,可将其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核心力量的方式有效锻炼其平衡能力。

(四)柔韧训练法

良好的机体柔韧性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实施柔韧训练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柔韧性,与其他体能训练相互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与体育运动能力。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本就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优势,而充分利用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开展柔韧训练,则能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地完成各种难度较高的体育动作。实际上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越高,其对战术与技术的掌握也就更为灵活,因此有效开展高质量的柔韧训练可以真正为青少年运动员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升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打造氛围浓厚的体能训练环境

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不但能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积极参与训练活动的兴趣,促使其发自内心地自觉参与体能训练活动,还能从根本上保证体能训练的质量与效率,以此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方面的支持。但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对体能训练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能训练原本就具有枯燥、乏味的特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也未积极与教练员保持友好沟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教练员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应尽可能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元素,促使学生对体能训练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创新与研发趣味性教学模式,为青少年运动员打造生动活泼的体能训练环境。同时对训练中表现优异的青少年运动员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肯定,而表现较差的运动员则需进一步加大体能训练力度,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其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及时转变传统体能训练模式

在新时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体能训练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需求。目前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体能训练时,普遍已对传统枯燥的体能训练模式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利于体能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教练员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实际训练情况,不断创新与优化体能训练模式,在满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可调动其训练积极性的新型模式,进而有效实现新时代体能训练的深化改革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练员在革新传统体能训练模式时,应避免按照自身主观意愿随意改革,而是充分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运动诉求和基本能力等多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地改革与优化传统体能训练模式。此外,在实施体能训练模式时,还应对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予以高度重视,在尊重运动员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有效整改体能训练项目,以此将体能训练的实效性价值和作用全面体现出来。

(三)强化教练员的专业素养

教练员的专业化素养可直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施质量和效果,若教练员的职业素养未达到基本要求,不但无法为运动员提供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导,还可能无法解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最重要的是不能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与优化训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度。基于此,教练员不但需要注重自身基础体育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不断优化自身职业素养,从长远角度出发把控整个阶段的体能训练内容,最大限度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优势和效果。与此同时,提高教练员的职业素养并不局限于其技能水平的提升,而是侧重于教练员体能训练质量方面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教练员应认真观察运动员的成长动态与实际训练情况,积极与运动员展开面对面交流活动,在拉近双方距离的同时积极为运动员答疑解惑,真正与青少年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情感共鸣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契合运动员实际训练需求的内容。

四、结语

青少年运动员是助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储备人才,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十分重要,体能训练具有漫长的周期性与艰苦性特点,必须督促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坚持体能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耐力意识,从而发挥出最大化体能训练效果。因此,在体能训练实际开展过程中,教练员可从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平衡训练以及柔韧训练等方法着手,有目的性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真正为运动员奠定良好的体育竞技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耐力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试论体育竞技项目群众化推广的因素①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现代体育竞技与科学实验的类比分析*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