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与现状思考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唐会琴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 唐会琴
在幼儿园孩子接受的是通识教育,更是启蒙教育,所以孩子也接受科学教育。有人说让幼儿接触科学太难了,只要他们健康、开心就可以,到底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意义何在呢?
一、科学教育活动带给了幼儿什么
首先,科学教育活动满足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幼儿活泼好动,对一切都感到有趣、新鲜,喜欢交往和好问,幼儿的思维都是形象化的,兴趣容易转移,不会在同一事物上花很长时间。他们喜欢向同伴和教师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另外喜欢问问题,总爱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他们还喜欢积极了解和尝试,喜欢摸、看、听、闻。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孩子动脑、眼、口、鼻、耳、手来感知和探索他们周围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需要观察、描述、对比、分类、排序等。这些活动是动态的、活性的、自然发展的,不会让幼儿停留在同一活动中过久而觉得无聊,也满足了幼儿交流的需求。幼儿通过亲身试验、观察,发现真相,这比成人简单的说教更加形象、直观,影响更深刻。再加上幼儿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幼儿对自己特别好奇的东西可以进行探究,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其次,科学教育活动锻炼幼儿的形象思维和简单的探究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对自己熟悉的自然环境、事物、现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并进行简单探索活动。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一种初步的、简单的探究能力,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深入发展的。幼儿的探究能力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呢?
第一阶段:小班幼儿(3~4岁)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顶峰,他们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更直接,也更加简单,自我意识强烈,探究能力形成受主观兴趣影响大。
第二阶段:中班幼儿(4~5岁)
中班幼儿相对而言在探索中有较为明确的方向,其探究过程更有序,也比较完整,探究能力有针对性的发展。
第三阶段:大班幼儿(5~6岁)
大班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幼儿地探索过程如下:
1.在整个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严谨、注意力集中、坚韧等科学品质和精神。
2.通过质疑、发挥想象力、做小调查、动手操作实验来搞清楚事物变化的起因,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
3.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积极思索,与教师、同伴沟通、协作,理解和欣赏别人对探索结果的看法和探索方法。
4.以多种形式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和交流。
5.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简单的采集信息,并加以简单分析。
6.探索使用的常用小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回形针、漏斗、玻璃棒等,并进行大胆的猜测。
从以上内容来看,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对熟悉事物或现象有探索兴趣—感知、观察—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分类、排序—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调查、收集和解释数据记录—运用多种方式分享结论,观察记录。这一过程是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幼儿从感知观察中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在反复感知观察后,尝试分类、排序、总结,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技能是幼儿学习所有知识的必备技能,也为幼儿在其他四大领域的学习提供了经验基础,并且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幼儿未来的生活质量,也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幼儿才能学会使用这些产品,提升生活质量。但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电信诈骗现象。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可避免高科技的弊端。另外,幼儿时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幼儿探索欲望强,思维活跃,进取心强,无所畏惧。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启蒙、引导,尤其是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就为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因为创新的前提就是具有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现状的思考
未来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精神的时代,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能力。尽管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对我所在地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调查、走访后,发现结果却不甚理想。主要有下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目前一些一线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或利用图片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或现象,全然不顾幼儿的认知特点,用教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方法来教幼儿,基本不创设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去探索;或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有限,随着活动的进行,无法满足进一步的探索要求;或者教师本身就不知道如何通过科学小实验来探索真相,无法有效指导幼儿的探索步骤,指导语言更是啰唆难懂。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教师自说自话,提出或给出明显不符合事实的问题或结论,或者所有的探索活动紧紧围绕自己预设的结论,阻碍了幼儿有结论以外的猜想和探索,漠视了幼儿的不同结论、观点,非常不利于幼儿思考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时幼儿并未得出结论,教师便给出了结论。有时,由于教师自己科学素养不够或幼儿园条件限制,未能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就我所在的园所,幼儿较多,活动场地有限,没有更多可供幼儿观察探索的动植物和材料。教师和家长准备的材料基本不更新,时间长了,幼儿也就失去了兴趣。另外,家长的育儿观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能认识数字,会背唐诗、《三字经》,会写字和识许多字,会简单的算术,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到了小学以后才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所以目前我所在地区的幼儿教师往往更侧重于进行数学和识字等内容的启蒙,而轻视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广大幼儿教师需要认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尤其要努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那么我们怎样做呢?
首先,改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知识必需的思考和专注习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习惯、锻炼身体和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的习惯等一切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好习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要侧重学知识的想法有悖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他们在“玩”中学。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穿插在游戏中,家长误认为孩子只是玩,其实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知识。我们除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审美能力。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然后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眼光放长远,良好的习惯是用之不尽的宝藏。
其次,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学无止境,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尤其要学习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科学教育活动更好地呈现给幼儿。有些科学小实验如果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既形象又生动。对于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呈现,可节省大量做教具的时间,同样直观明了,并且顾及每一个幼儿。如果是实物教具的操作,后面的幼儿会看不清楚。教师自己要留意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要好好设计活动。教师要搜集常见材料,也可以让家长来搜集材料为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我们要多向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经验,尤其是科学探索活动,也学习他们制作科学教具的方法。
另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孩子关心大自然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以及主动观察、探索事物和严谨、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无所畏惧的科学态度和品质。所以,我们鼓励幼儿勤于观察和动手、动脑,鼓励他们所有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和保护大自然。
三、结语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态度、精神、方法、探究能力)和人文情怀(如不滥杀和猎食野生动物,饲养照顾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等)的培养应成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要摒弃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或只教数学知识而轻自然科学常识的幼儿科学教育模式。幼儿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索活动的价值,要以幼儿为主体,尽量创设环境,赋予幼儿充分探索、感知事物的机会。幼儿教师自身也要提高科学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关乎孩子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