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体系提升化工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021-01-08武亚明
雷 玲 , 武亚明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48)
0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国内众多制造业已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型到技术产业型,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转向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2016—2019年“工匠精神”四次写入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达标,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建设知识、技能、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开展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1]。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工匠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高职教育在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上负有重要责任,探索工匠精神如何融入到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涉及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近几年人才招聘市场来看,许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看重求职者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以化工行业为例,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有必要在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素养,让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根据目前化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还有待落实和加强。
1 高职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1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体现。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持续专注、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简化为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虽然强调坚持专注甚至是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工匠精神也包含了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具体地说,工匠精神就是指从业者爱岗敬业,专注于干好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并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技能,追求技术(或产品)创新的职业精神。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工匠精神是高技术人才具备的职业品质。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1.2 工匠精神融合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①日常课堂教学中缺少工匠精神的融入。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主要讲授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对工匠精神内容讲解很少,在教学中也较少运用工匠精神事例去教育带动学生;多数学生只进行专业课学习。因此许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全面,头脑中缺少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理念;还有部分学生对做好事情缺乏竞争意识等。②实训教学中缺少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内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主要注重技能训练而常常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比如在化学类基础课程实验及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教师考核通常注重最后的操作成绩而忽视实训过程中的考核,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操作理念,认真求证实验结果的务实精神等方面的考核。有部分学生做实验时表现为责任心不强,马虎了事,只想混个成绩,缺少求真务实的精神。③校企合作共育中学生工匠精神有待加强。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等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某些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愿意多承担一些学生的职业专业培训及职业精神培训等任务,特别是如何将培养专业技能与培养工匠精神相结合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有待加强。
1.3 化工行业需要大量高技术工匠人才
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有些国有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化工行业需要尽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技术跃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培养具备高素质核心竞争力的化工技术人才是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传统职业教育一般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训技能,而常常忽视对技术型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化工类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高技术工匠人才,是加快发展化工行业高职教育,适应我国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
1.4 培养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企业招聘人才时,常常对求职者提出以下要求:在工作中能吃苦有恒心、有严谨负责态度、技术水平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等。可见,当前就业者能否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力,关键在于就业者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以化工行业为例,国内化学工业正逐步转化为新知识新技术工业,化工企业需要大量既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又热爱本质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目前这类人才非常短缺。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要求学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需负责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素养,以使学生将来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化工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
2.1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必需培养掌握必备专业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强,知识面较宽,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类基础课程、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原理)、反应器操作技术及化工生产技术等课程。为了让工匠精神融入到化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工匠精神内涵来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改革。总体来说,要重新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要切实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及创新能力融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2-3]。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例如在化工单元操作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如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等操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一边讲授操作原理(理论),一边对着实验室现有实训装置(实物载体)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实训装置有了感性认识,觉得学习实在、易记住。并且在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联系生产应用提出某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并最终解决问题。有了这样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化工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内实验和专门实训两类。课程内实验主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验中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想法或解决办法。专门实训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认识实习注重训练学生对现代化工生产装置有初步正确的认识,会进行简单操作。生产实习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完整的现代化工生产过程,掌握几个典型化工生产技术基本操作,学会解决较为简单的技术问题,并通过技能培训考核。实训要求学生在课程实验和专门实习操作过程中逐步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
顶岗实习是典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属于毕业环节实训。学生在真正的企业中跟着师傅学习操作规范及工厂安全法规,并进一步掌握生产装置技术操作,逐步学会独立工作,学会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且通过实习考核,成为能够胜任技术岗位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接受企业真正的专业实践体验,进一步感受到培养爱岗敬业持续专注的工匠品质的重要性。
2.3 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教学的最终成效负有决定性作用。新时期,以工匠精神为指导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参加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各级培训,到重点高校进修,或者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等,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师先要争取做工匠精神的领先践行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精益求精;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来组织教学及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以使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2.4 以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近年来我校化材院/环境院每年都组织化工类专业学生参加江苏省(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检验项目,并且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或二等奖。在技能大赛的每一个环节,每位参赛学生基本上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必须做到符合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经历过一次技能大赛,对参赛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工匠精神品质的提升;这样真正做到了以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经过近年来的毕业生反馈,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职业发展都很好。
此外,本项目组教师还指导学生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项目组教师更进一步指导学生申报并完成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还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并且获得多个奖项。学生通过多次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比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工匠精神。
2.5 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工匠人才
校企合作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办学模式,新时期高职院校需深化校企合作,以共同培育工匠人才。①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双方需共同搭建人才培育平台,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相关合作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有效可行的实践平台,实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以产学一体化教学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工匠精神。②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体系。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目标及科研项目相结合,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融合,改革课程教学设计,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将素质目标要求、工匠精神素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之中。以南京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现已完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建设,邀请了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惠生(南京)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成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召开了有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研讨会,围绕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的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合理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工学结合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高技术化工人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简称南京科院)“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与普通本科大学两校协商合作共同制订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并听取企业一线专家意见,南京科院建立了应用化工专业“项目载体、学做交替、四级递进、虚实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确定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学校学习和真实岗位操作之间交替,学校实训室计算机模拟运行训练与真实生产装置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四级递进,以完善专业教育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培养化工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目标。
3 结语
分析了当前工匠精神融合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了高职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策略,如在化工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工匠人才等。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南京科院已构建了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学体系,在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化工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本研究旨在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化工类专业高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化工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