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英雄山

2021-01-08文_高

河南电力 2021年7期
关键词:鸠山农网柏树

文_高 卉

盛夏时节,我们前往位于禹州市西部边陲的鸠山镇。由市区西行约35千米,一路曲折来到群山竞秀的古村落,寻访这里曾蜚声全国的英雄山——天王山寨。

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鸠山镇,曾有着搬上银幕的光辉时代。1957年春,在当地女青年郭仙等人的带动下,当时的禹县薛沟乡动员500名治山人员,掀起了治山治水高潮,使1500多亩荒山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派人来到鸠山,以郭仙为原型创作了电影《江山多娇》,并于1959年7月在全国公映。这部20世纪50年代末红遍大江南北,由田华、陶玉玲等主演的电影《江山多娇》,描写的就是当时劳动人民英勇治理荒山的故事。

“共产党号召把山治呀,人民的力量大如天……”治理荒山的劳动极其繁重,田华饰演的主人公岳仙肩扛着一把铁镐,和突击队员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劳动……影片播出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全县人民尤其是青年男女看了这部电影,都被主人公岳仙崇高的精神感动。800多名青年男女像她一样推迟了婚期,把青春献给了大山。经过连续苦战,最终把“灰头土脸”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1958年8月23日,对郭仙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禹县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来到鸠山视察,称鸠山是“英雄山”,并为女英雄郭仙题词:“一定要把英雄山治好,一定要同群众同甘共苦。”从这时起,鸠山被人们称为“英雄山”。为了更好地巩固治山成果,1958年,当时的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留下一部分有志青年创办一所农林学校,为山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鸠山红专大学。

那个年代的故事渐渐远去,但红色的精神代代传承。

“山上的柏树、槐树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治理荒山时种下的,现在成了村民纳凉的好地方!”在天垌村,一处山坡上的柏树长势旺盛,几名村民坐在树下聊天儿。

据村干部张红光介绍:前几年村里虽有旅游资源,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变压器过载、全村供电“卡脖子”现象严重,村民电力需求与供电质量不达标矛盾突出。

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攻坚战的打响,国网禹州市供电公司加大对山区农网的改造力度,通过整村推进改造及工程标准化建设,共新建改造变压器2台,新增容量300伏安,改造400伏线路2.71千米,10千伏线路3.2千米,更换电表箱210个、电表260只,同时改造下户线。电网改造后,村里的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均达到标准要求,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电通了,灯亮了,天垌村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村民刘少锋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修复了村文化古迹——汪家大院,开了家庭宾馆,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

更开心的还有该镇三合鞋厂老板顾秋红。之前她在外地办厂,农网改造升级后,她把企业办在了家门口,解决了附近120余人的就业问题。“用电有保障,而且供电服务也很好,我这正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呢。”说到用电,顾秋红不住地点头。

感受着电给山里带来的喜悦与变化,谈笑间,我们顺着一条两米多宽的山路向前走,山上以挺拔的柏树居多。行走间,成排的柏树排成一条直线,用石块垒砌的“拦水堰”依然可见。

天王山寨顶上建有一座六角的“英雄亭”,正面立着一块两米高的石碑,上面镌刻着“鸠山英雄山”的简介。“百年大计绿大地,治山治水为人民”……亭子四周有几副楹联,见证了当年治山的壮举。

如今的天王山,林木郁郁葱葱,成了苍翠的绿色海洋和天然氧吧,引得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禹州市对英雄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着力打造美丽红色旅游景区。

借助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东风,如今,一个集生态休闲、登山怀古、野外垂钓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专业村秀姿初现,美丽乡村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村周边的天王山寨和红专大学遗址等已初步修复……连绵起伏的群山尽收眼底,淳朴清新的村落如同世外桃源,让纷至沓来的游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寄托了剪不断的乡愁。

猜你喜欢

鸠山农网柏树
柏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鸟儿和乌柏树
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分析农网10kV电容器故障原因及措施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离不开那片绿
做人需要弯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