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的弊端和对策

2021-01-08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本质足球校园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校园足球是提倡在中小学以足球活动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一个开展中的政策。校园足球的开展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为了单方面提倡足球运动。而是为教育本质服务,研究校园“体教共存”培养人才理念的发展空间[1]。同时,由于我国校中小学长期缺乏对足球理念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导致校园足球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阻碍,迫切需要让群众了解校园足球的真正含义。

一、校园足球的相关内容

校园足球一般的开展形式有低强度的足球课和竞技性的足球比赛,这两种活动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开展模式。但是校园足球的发展不能停留于这两种开展模式,校园是教育基地,学生的依归,因“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德育发展健全的下一代。因此,校园足球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容教于乐”,让学生在足球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是真正的校园足球。为了迎合足球在中小学的开展,本文提出了几个符合校园足球的项目内容,分别是:足球训练、足球兴趣班、足球比赛、足球大课间、足球节、校园足球裁判培训、足球文化活动。与一般情况相较之下,这些内容使得校园足球的内容更为丰富,让足球渗透校园的手段更多。

二、校园足球开展的弊端

校园足球在2015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推行,推行初期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也被各方专家列举出不少诟病,本文视这些诟病为足球与教育的冲突,当中也涉及对足球概念的薄弱认知与不了解。

(一)对足球本质的认知偏差

足球本质的认知问题是足球训练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校园足球的完整体系的逻辑起点。足球本质一般就是探讨“足球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认为在活动里加入足球就是校园足球了。足球是以脚支配球,在规范的场地里力争把球射进对方球门而得分的运动,说到底足球就是一种比赛。其实在校园足球里出现了很多与足球本质不相符的活动,比如:“足球操”“足球舞”“足球保龄”。这些活动让校园足球流于表面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足球的误解。足球本质是一个要清楚介绍的概念,本文不是批判用手拿足球这类行为,也不认为用脚去做的“足球操”和“足球舞”就是符合足球本质。其实,很多中小学生都是从电视转播中认识足球,转播的画面往往就是比赛中的情景,以小型的比赛去开展校园会让学生更方便去理解足球,更容易练习足球技能与技术。

(二)足球师资业务水平低

由于校园足球的开展,对足球人才的需求增加,校园涌入一批又一批的足球教师和教练,有研究反映进入校园的足球师资有职业道德和水平低的现状,把负面的东西一并带进校园足球课,这些负面的因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会让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严重流失。据《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报告》显示,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正面临着人才贫乏的困境[2]。教练和老师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这方面把关不足,必定严重影响我国足球文化。比如:有些教练和老师过于偏重单纯的技术练习,传球技术的两人对传练习,有不少足球教练仍然是保持传统的观念,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如果技术不达标,就不能上场踢比赛。这种孤立的、追求整齐和阵列的足球活动不能使学生体验足球的真正快乐、也限制了青少年的创造力。技术训练的目的要求要和比赛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了解技术的细节,并在接下来的对抗训练中,把技术转化为技能,让学生具备拥有实战和比赛能力的足球技能,而不是抹去足球本质的概念,去创造一套脱离实战意义的足球训练。

(三)足球课缺乏科学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其中。在学校开展足球课是需要经过长远的策划和讲究科学性,如果是为了迎合政策而随意开展足球课,这种足球课不但失去教育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造成影响。比如:体育老师在某一节足球课应该教的内容,如何衔接前后足球课的内容。再者,足球的考核内容与指标的设定都有很严谨的要求。如果中小学校的足球考试还是传统的绕杆射门、双脚颠球、踢高远球,会引导学生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误以为绕杆快就技术好、颠球多就是球感好、踢得远就是会比赛。错误的观念会慢性蚕食,使得青少年的足球认知出现歪曲、抹杀有天赋的青少年、无法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良性发展。

(四)校园足球发展理念模糊

部分学校和家长没有清楚意识推行校园足球的根本理念是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以融体育于教育,传播立德树人、推进和深化学校体育政策的改革方案。根据调研显示,大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只关注足球校队的成绩,校内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甚至从未参与,也未能把校园足球重点开展到方方面面,例如:没有足球兴趣班,足球节和足球课的内容都是随意拼凑。种种现象都表明中小学对足球的理解只停留于竞赛和成绩,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育与足球的互补关系。

前文提及的校园足球一般开展的模式为安排足球课和举办各种校际,班际足球比赛,这是目前个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真实写照。根据政策纲要的描述,校园足球归根究底就是要让足球在青少年之间渐渐普及和变得大众化,使得青少年有更多锻炼的手段去发展全能。中小学在推行校园足球的初期,就需要确定培养理念和目标。有了明确的理念和目标,使得在学校能始终如一的贯彻“足球育人”的理念,培养方向出现偏差时也能够即使纠正。举办足球校队是可行的,有效的,符合足球本质的活动,但是校队比赛也必须是服务于教育,以往校园比赛频频出现不尊重开幕礼,人员无故迟到、足球暴力事件等,这些都学校误解校园足球内涵真谛的现象。

三、改进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对校园足球的本质宣传

校园足球发展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源于部分学校、家长、老师歪曲校园足球的本质概念。校园足球的发展不能止于校园足球比赛联赛,其核心目的不只是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与足球结合是为了在教育手段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校园足球以学校为载体,目的在于以足球运动锻炼在校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证明体育与教育良好融合,能相辅相成培养“文武双全”学子的良好范例。为此,中小学需要淡化功利、奖牌主义,不能集中开展小圈子的足球活动,不要在校园过早宣传“职业化”和“专业训练”,及时纠正以往错误的观念。

(二)加强对学校师资的专业培训

举办足球活动需要优秀足球人才为保障,要懂得灵活善用不同足球训练方式去引导学生习得足球,谈吐举止大方得体,性格风趣幽默,专业技术过硬的教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授课的能力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在探索校园足球的初期时难免会遇到阻碍,要克服这些阻碍,就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目前,部分体育高校都有为中小学举办足球教师资格培训,中小学可以借这一渠道向高校输送有能力成为足球教师的体育老师,其一,能够提升体育老师开展足球的业务能力,部分体育老师从小就没有接触过足球,在校园足球的大环境下,其发挥的作用甚微。但是,经过专业高校的再培训,激活这一部分的资源,使得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校园足球和投入其中。其二,向机构投入的师资回归校园后,不论对校园足球的活动开展还是校园足球的理论都有深远的影响,培训过的老师对校园足球有一定的了解,反馈的意见能夯实学校足球理论的根基,稳固发展校园足球的开展。其三,学校对招聘校外足球人员的审核要严谨,大部分学校都会为学生开展足球兴趣班,这时候对外面请进来的足球教练要有严谨的考虑,一方面要考察教练对足球训练的理念,另一方面要从其开展的足球兴趣班中考察其业务水平。再者,培养优秀校园足球人才还需要各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让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者在各方的交流合作中拓宽视野[3]。

(三)做好校园足球发展的科学规划

校园足球是一个长远的项目,学校领导以及基层老师应该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切忌追求急功近利。制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要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要考虑到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走势,同时又要兼顾本校的教学目标。以下举几个例子,学校在推行足球融入体育课的规划中,首先要合理安排足球课的内容,主要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而制定,小一至小四的学生应该安排个人的技术技能练习,确保每人一个球,因为这个年龄段少儿的主要学习来源是通过表象的事物(眼睛看到的东西),多安排一些简单的个人技术:前运、后运、前拖、后拖、扣球变向。小五至小六的学生进入身体发育时期,这时足球课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组合变化,快运减速变向、传射配合、小组控传都能有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合作精神。任何校园足球的形式都要忠于的目的,不能忘记“育人”的根本理念。因此,足球还需要于文化活动相互结合,制定文化墙宣传关于足球的写作、演讲、艺术作品。以足球为切入点,辐射教育到每个学生。

猜你喜欢

本质足球校园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