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元足球时代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困境分析

2021-01-08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足球联赛足球队苏宁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一、引言

中国足球的职业元年是1994年,1993年1月8日,广州体委与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职业足球俱乐部——广州太阳神足球俱乐部[1]。在1994年职业联赛元年分为甲A 甲B 两级联赛,采取升降级制度,共有23支球队,多数球队是以原先的省足球队人员为班底,挂壳赞助组建的职业足球队。此后经历了假球[2],黑哨[3],退赛[4]等风波后,政府开始在足球界进行反腐扫黑风暴[5],肃清并改善了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大环境。随着2010年恒大集团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逐步开启了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金元足球时代,即用金钱来招募球员,以追求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球队的技术水平,并尽可能长期保持竞争水平和影响力。为获得更好的经济成绩,各职业联赛球队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球员工资水涨船高,俱乐部成本开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收购职业足球队,如华夏幸福,富力,佳兆业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外援、教练来到中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水平。而随着企业营收下降,母公司的输血能力下降,各俱乐部开始紧缩开支减少成本,加上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政策,越来越多俱乐部遇到困境。

越来越多的中国职业足球三级联赛的职业球队遭遇的困境成为当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一个严峻考验,其中新科中超冠军江苏苏宁的经历具有代表性。江苏苏宁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江苏省足球代表队,在1994年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元年组建了江苏省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江苏迈特足球俱乐部,由于资金缺口和管理不善,降入乙级联赛,此后江苏舜天集团接手了俱乐部,并以稳定成绩获得中甲冠军打入中超联赛。2015年苏宁集团与俱乐部签约,改名为江苏苏宁俱乐部,并在2020年中超联赛中获得江苏省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

1990年苏宁初创,从空调专营的门店经营起步,此后经历两次转型,一步步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生态[6]。苏宁集团于2015年接手原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成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此后以20 亿欧元买下意甲豪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7],在足球领域投入巨大,轰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但近期苏宁公司市场运营疲软,投资收入过低[8],企业遇到发展瓶颈,之后张近东表示: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良好[9]。2021年2月28日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发布通告表示球队停止运营。

这样的情况在过去一两年里不断出现和发生,据统计,自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成立以来共有11 支顶级联赛球队、14 支次级联赛球队以及70 支第三级别联赛球队解散,而在2020年一年就有16 支职业足球队宣布退出,如今又有江苏苏宁,天津泰达这样的老牌职业球队遇到困境,大批足球从业者失业,可以看到,当前职业联赛球队的生存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发展的极大困境。

二、困境原因

(1)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从投入角度来看,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投入大都来源于俱乐部老板的“供血”,在金元足球模式开始之前一支中超保级队成本在,争冠队在,中甲球队在,随着金元足球时代到来,房地产企业大规模进入职业足球,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在2017年一支中超保级队成本在,争冠队在,中甲球队在,可见投入增加非常迅速。从收益角度来看,与不断攀升的投入成本相比较,中国职业俱乐部受益却不大,一方面是足球俱乐部自身营收,另一方面是投资职业足球给母公司带来的收益。足球俱乐部的营收主要来自比赛日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和商业运营收入三个部分[10]。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27年历程中,由于是以省专业队为基础组建,球队投资人也缺乏培养自身球迷基数的意愿,导致与欧洲职业足球队相比缺乏群众基础,无法像欧洲职业足球队以比赛日门票,衍生产品作为自身营收的重要来源。而比赛转播权与球衣赞助收入也受到中超总公司影响,比如2015年虽然中超转播权卖出5年80 亿高价,但每家中超俱乐部仅分到8000 万人民币,与动辄几亿的成本相比差距巨大。由此可见,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营收能力低下。除俱乐部自身营收外,通过投资职业足球给母公司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收益是投资者的考虑因素。其中一方面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以广州恒大为例,在投资恒大足球队后恒大集团整体营业额从上涨到,这其中足球对其品牌的宣传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是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从其他方面获得的效益,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足球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青睐,政府常通过政策支持或直接入股出资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由此可见,通过投资足球给母公司带来的收益才是投资者最在意的因素。但随着投入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收益与成本间差异越来越大,投资足球成为一项付出多回报少的“亏本生意”。

(2)母公司经营不善,营收下降:2010-2020 十年间中超联赛是属于房地产企业的十年。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恒大的成功经验,大量房地产企业进入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将其作为选产自身品牌的重要窗口,这其中既有恒大,佳兆业,富力,万达这样的私人企业,也有中赫这样具有国有背景的房企。这两年国家宣布不再将房地产作为支柱型产业,楼市逐渐降温,房企盈利能力下降,开始转型。而像苏宁,当代产业这样的非国企非地产企业营销额下降,母公司经营遇到困境,向俱乐部输血能力下降。

(3)俱乐部自身缺乏造血能力:职业足球俱乐部自身“造血”营收主要有俱乐部市场营销收益,球员转会[12]。俱乐部市场营销收益包括品牌赞助费用及球迷服务产品收入。由于此前中国足球受假球影响,自身形象不佳,品牌赞助费用不高,近期口碑上升,但受到中超总公司多方面限制,除少数俱乐部外普遍赞助市场收入不高;由于前体工队背景以及跨省转让多种因素,多数俱乐部缺乏本地球迷认同感,部分俱乐部虽然有本地球迷认同感,但在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效果不佳,俱乐部从球迷市场盈利能力不强。在球员转会方面,由于近些年本土球员转会费普遍虚高,出现了如辽宁,延边,长春等以出售核心球员维持俱乐部开销的案例,但随着中超投入的普遍增高,球员收入也水涨船高,这些收入也显得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三、未来出路

(1)限薪限投,降低投入去虚火:自2018年以来中国足协相继发布“限薪令”“限投令”,对于当时盲目火热的市场起到了一定的“降温作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各俱乐部的生存。大部分遭遇困境的俱乐部,多是因为盲目不合理投入造成的自身严重亏损,只有戳破泡沫,做到合理科学的投入,俱乐部才能长期生存。

(2)深入基层社区,加强自身造血能力:针对俱乐部与本地球迷联系不足,认同感不强的问题,青训与市场开发是最好的措施。通过青训,既可以增加俱乐部在本地的影响力,又可以通过培养人才自身造血,完善自身青训人才培养体系,再卖给具有购买力的顶级俱乐部,这也是一条合理的营收方式,如长春亚泰,浙江绿城在这方面经营效果不错。

(3)鼓励中小企业或地方政府接盘:自2010年来由于每年投入越来越高,能负担起俱乐部成本的企业越来越少,部分有想法,年轻的中小企业被挤出职业圈子,受疫情与限投限薪影响门槛降低,中小企业开始有机会进入;而对于各地方政府,一支职业联赛足球队既是地方的形象名片,又能完善当地足球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每年投入不大的前提下,也会有如唐山,洛阳越来越多这样的地方政府愿意牵头引进职业联赛足球队,对于职业足球的未来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4)科学准入机制,严格执行:在欧洲职业足球联赛对于俱乐部盈余,亏损限制较多,如亏损严重即取消注册资格;日本职业足球联赛中每三年有一定盈利要求,这些都保障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合理发展,避免出现破产解散情况。在中国目前在联赛准入机制上要求不高,没有对盈利亏损进行硬性规定,造成了俱乐部巨大亏损。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准入标准至关重要。

四、结语

大量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困境对于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形象是极大的损害,只有合理投入,增加营收,严格准入标准,同时鼓励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进入,才能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在戳破金元泡沫,另一方面也将给联赛带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足球联赛足球队苏宁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贫民窟中崛起的足球队
苏宁极物旗舰店
苏宁并购亦喜亦忧
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北京女子足球队中的应用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
认识足球(九)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团购
our children
阿里拥抱苏宁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