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禁塑政策与竹产业发展机遇

2021-01-08李依然傅金和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降解塑料塑料袋塑料

李依然 傅金和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2 国际竹藤组织 北京 100102)

废弃塑料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以减缓塑料污染的加剧。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所颁布的禁塑政策也迥异。有些国家的禁塑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国家效果甚微。因此,为深入了解塑料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各国禁塑政策的差异,本文对世界各地的禁塑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希望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合的禁塑政策,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降低塑料污染,在寻找替代品时,优先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竹制品。

1 塑料污染的危害

1.1 废弃塑料制品难以回收和降解

塑料生产技术自19 世纪末发明以来,塑料制品因其轻便、结实、可塑性高、成本低等特点,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很难被大自然所分解,会长期遗留在大自然中,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危及到人类和动植物。据估计,在2016 年全球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中,约有1 900 万~2 300 万t (占塑料废弃物总量的11%) 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到2030 年,这一数据将高达5 300 万t[1]。

塑料废弃物难以回收是解决塑料污染中的一大难题。在塑料制品中添加了化学物质以及被食物垃圾污染的塑料食品包装使塑料回收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2]。全世界每年产生塑料垃圾约3 亿t,其中只有14%被回收,而得到再利用的只有9%。

塑料污染一旦形成,通常是不可逆转的[3]。有人尝试利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但目前还不能真正解决该问题。

1.2 塑料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塑料给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联合国环境署的报道显示,当海洋中的珊瑚与塑料接触时,珊瑚患病的概率将从4%增加到89%,而且珊瑚还会误食微塑料[4]。塑料垃圾是海鸟和海洋动物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人类威胁之一。据统计,每年有200 多万只海鸟和10 多万只海洋动物因误食塑料垃圾而受到侵害。而且,因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这种误食的机率每年都在增加[5]。

1.3 微塑料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 的塑料颗粒,这些颗粒可进一步分解成纳米颗粒。微塑料主要来自于废弃塑料的自然风化、衣物上微小纤维的脱落以及化妆品或者清洁用品中有大量的磨砂颗粒,这些颗粒随污水进入水体,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小型海洋生物会将微塑料误食进入体内,大型海洋生物在捕食小型生物的同时,会摄入小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更大型的生物往往摄入更多的微塑料。如此,微塑料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富集,最后可能会进入人体,造成不可预料的疾病。微塑料还可以与土壤动物相互作用,影响它们的健康和土壤的功能[6]。

2 全球禁塑政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及大型知名企业纷纷出台禁塑、限塑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塑料的使用。

2.1 国际组织的禁塑政策

2.1.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5 年6 月8 日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发布《化妆品中的塑料:我们是否正通过个人护理产品污染环境? 塑料成分对海洋微塑料垃圾的贡献》 的报告,倡议逐步淘汰并最终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2018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齐心协力解决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2019 年5 月,UNEP 在日内瓦召开缔约方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同意大幅度减少流向海洋的塑料垃圾。

2017 年,UNEP启动“清洁海洋行动”(Clean Seas Campaign),宣告“联合国将与海洋塑料垃圾抗争到底”。至2021 年7 月,已有63 个国家加入该行动,纷纷采取措施扭转塑料污染。

2.1.2 欧盟

2015 年欧盟发布《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以刺激欧洲保护环境,其中的限塑目标是至2019 年底欧盟国家的民众每年每人消耗塑料袋不超过90个,至2025 年减少将到40 个。2018 年6 月,欧盟议会发布新版废弃物指令(EU 2018/851)。根据法令,自2021 年起,欧盟将全面禁止成员国使用饮管、餐具和棉花棒等10 种一次性塑料制品,将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塑料瓶将根据现有的回收模式单独收集;至2025 年,成员国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达到90%。同时,法案还要求制造商必须对其塑料产品和包装承担更多责任。

2019 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发布“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消耗指令EU 2019/904”,自2021年7 月3 日起生效。该指令规定,任何由可氧化降解塑料制成和小于5 mm 的塑料产品如棉签、塑料餐具、盘子、吸管、饮料棒和杯子等从2021年7 月3 日起禁止使用。欧盟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截至目前,已有23 个欧盟国家针对“一次性塑料指令”进行了立法或采取行动。

2.1.3 东南亚国家联盟

2021 年5 月28 日,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发布《2021—2025 年应对海洋塑料垃圾的区域行动计划》。行动包括:指导成员国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协调回收和塑料包装标准的区域政策,加强对海洋垃圾的区域监测。虽然东盟各国分别提出了禁塑政策,但东盟目前尚未制定整体性的政策,主要是由各国官员参与东盟会议讨论环保议题,参考世界各国的作法,提出非强制性的倡议。

2.1.4 非洲联盟

2021 年1 月,非洲联盟(简称“非盟”) 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承诺设立一个可持续和无废物非洲工作组,为帮助非洲大陆进行固体废物管理提供指导,并进一步协调2021 年9 月18 日在非洲大陆举行的“2021 年世界清理日”。非盟各国分别提出禁塑政策,但非盟目前尚未制定整体性的政策,主要是提出非强制性的倡议。截至2019 年6 月,在非洲55 个国家中已经有34 个国家颁布了相关法令,禁止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的使用或对其征税。

2.2 世界各国的禁塑政策

2.2.1 亚洲

1) 中国。1991 年1 月,中国发布第1 个限制塑料制品使用的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 》,规定在2000 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其后,先后于1995 年、2004 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鼓励利用再生生物质能和推广应用降解塑料。2007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自2008 年6 月1 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2013 年2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应用列为鼓励类。2017 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行动》 和《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目标,提高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比例。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和《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并要求各省制定省级实施方案。

2) 日本。2008 年4 月,日本修订了《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各相关行业开始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2018 年,日本政府公布一项解决一次性塑料的提案——“禁塑令”,目标是到2030 年将日本每年940 万t 的塑料垃圾减少25%,要求企业对塑料袋收费。2019 年12 月25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与环境省共同发布《义务使用收费塑料袋制度的运用指针》,明确要求自2020 年7 月开始,全国超市、便利店、药店等所有商家不得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3) 新加坡。考虑到塑料的实际作用,新加坡政府暂不禁止塑料的使用,而是注重回收。新加坡的综合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侧重于废物最少化和回收,或简称为3R (减少、再利用、再循环)。

4) 其他亚洲国家。自2010 年起,韩国、印度、蒙古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相继颁布“禁塑令”,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呼吁市民适应环保组织提出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建议。

2.2.2 大洋洲

1) 澳大利亚。南澳州是澳大利亚最早实行禁塑的州,2009 年即在超市和零售店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019 年,澳大利亚环境部批准《国家废物政策行动计划》。2020 年3 月,澳大利亚召开首届全国塑料峰会,通过《2020 年回收和废物减少法案》,其目标是:到2023 年至少80%的超市产品贴上回收标签;到2025 年,100%的国家工业包装可再利用、可回收或可降解的,70%的塑料包装可回收或降解,包装平均回收率为50%,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包装;到2030 年,与家电行业合作,逐步采用洗衣机的微塑料过滤器。2021年禁塑步伐再次提速,澳大利亚农业、水利及环境部(DAWE) 发布《国家塑料计划2021》,提出了每个年度的任务,目标是逐步淘汰传统塑料在包装、餐饮等重点行业中的应用,改为可回收或可堆肥的绿色塑料。

2) 新西兰。2019 年7 月1 日,新西兰开始禁止使用70 μm 以下的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企业需要提供替代品或要求人们自带购物袋。2019 年5月,政府启动“软塑料回收计划”。2021 年6 月,政府宣布将逐步淘汰某些难以回收的塑料和一次性塑料,计划到2025 年7 月全面停止该类用品。

2.2.3 欧洲

1) 德国。2016 年,德国政府就与有关企业达成协议,对一次性塑料袋进行征税。2020 年11月,联邦参议院批准了一项法令,规定自2021 年7 月3 日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2021 年2 月初,德国内阁批准了修订的包装法案,规定餐馆必须自2023 年起为外卖产品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自2021 年7 月3 日起在含塑料产品的包装中必须张贴标签,防止人们无意间丢弃含有塑料的物品,并禁止制造商销售未贴标签的塑料产品。

2) 英国。英国政府曾宣布将不遗余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对各种塑料制品征税、鼓励研发可替代材料外,还计划在2042 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除了政府,英国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禁塑决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2020 年10 月1 日,英国立法限制一次性塑料吸管和搅拌器的使用。

3) 意大利。意大利于2010 年12 月22 日通过塑料袋禁令,自2011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施行,成为欧洲第1 个全国禁塑的国家。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意大利将实施塑料税,对包装用一次性塑料征税。自2021 年7 月3 日起,开始禁用的塑料产品包括:刀叉、餐盘、吸管、棉签、聚苯乙烯材质的容器、水杯、气球、气球棒、塑料袋等。

4) 希腊。希腊政府宣布自2021 年1 月起在公共部门开始减少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瓶的使用。自2021 年2 月1 日起,希腊公共机构已终止采购塑料餐具、盘子、吸管和饮料搅拌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食品和饮料容器及盖子,以及所有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自2021 年7 月3 日起,对上述塑料产品的禁令开始全面执行。按照希腊政府的计划,自2021 年7 月1 日起,各地市政当局必须为所有游乐场和市政体育设施配备饮用水龙头,不再使用瓶装水。自2022 年1 月1 日起,希腊将对塑料杯盖以及一次性食品容器征收环境税。

5) 欧洲其他国家。自2002 年起,法国、葡萄牙、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马其他、冰岛、丹麦等国纷纷颁布法律或法令,禁止将某些常见的一次性塑料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产品包括一次性塑料棉签、塑料餐具和盘子、吸管、搅拌器、气球杆、泡沫塑料制成的食品容器、饮料容器、玻璃杯和杯子,并对塑料袋生产商征税。

2.2.4 非洲

1) 南非。南非自2004 年6 月开始对特定类型的塑料购物袋征收3 美分/个的费用。2021 年4月7 日,根据《国家环境管理法》 和《国家环境管理:废物法》,禁止在南非生产、贸易或商业分销国产或进口塑料手提袋和塑料扁平袋。违反法令者即属犯罪,可处以不超过500 万兰特的罚款或不超过5 年的监禁;如果出现再犯或多次被定罪,可处以不超过1 000 万兰特的罚款或不超过10 年的监禁。

2) 非洲其他国家。卢旺达、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于2008 年左右,先后开始全面禁止塑料袋的使用,并通过减税鼓励回收。其中,肯尼亚于2017 年8 月正式实施“全球最严”禁令,禁止使用、制造和进口所有商用和家用塑料袋,违者将面临1~4 年监禁及最高400 万肯尼亚先令的罚款。

2.2.5 美洲

1) 北美国家。旧金山是美国第1 个禁塑的城市,自2007 年起便开始实施禁塑政策。2014 年,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1 个禁止使用塑料袋并对销售的塑料袋收费的州。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出于对疫情担忧,一些州的城市推迟了塑料袋禁令的实施。2020 年10 月7 日,加拿大联邦环境部宣布,自2021 年起加拿大将禁止部分一次性塑料用品,其中包括塑料袋、吸管、搅拌棒、餐具和食品容器及用于固定瓶装产品的6 件套件。墨西哥自2020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墨西哥城固体废物法》,其中第25 条规定,除特殊用途塑料袋外,禁止商店免费提供塑料袋,违反者将被处以罚款。

2) 南美国家。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巴拿马等国自2014 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其中哥伦比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于2021 年6 月启动了《国家一次性塑料可持续管理计划》,该计划承诺,到2030 年投放到市场的一次性塑料100%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自2015 年起禁止商家在旅馆、餐厅、酒吧和面包店等地供应塑料吸管,违反者将面临罚款。

2.3 国际知名企业的禁塑行动

基于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积极加入禁塑行列,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如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肯德基、星巴克、瑞幸咖啡、酒业巨头保乐力加等提供纸吸管替代塑料吸管。

2018 年,迪士尼公司宣布其所有运营场所将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并计划于2019 年中期全面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瑞典连锁巨头宜家家居承诺到2020 年全面禁塑,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盘、塑料杯和塑料垃圾袋等;到2019 年,全球29 个国家的宜家家居将正式实施禁塑措施。

同时,部分线上商家也出台禁塑令。2021 年5 月27 日,中国海南省商务厅举行电商平台“禁塑”工作座谈会,向全省电商行业发出“禁塑”倡议,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苏宁、橙心优选等6 家电商平台的代表在海南省禁塑现场签署了承诺书。参会企业代表表示,将严格遵守海南“禁塑”法规,多举措推进“禁塑”工作。

3 全球禁塑政策的特点

3.1 以构建回收系统作为禁塑手段

在一些回收制度比较完善、公民环保意识较强的国家,政府会考虑采用回收塑料的方法而不是禁止塑料的使用。公民的环保意识可以保证较少出现滥用塑料的现象,而完善的回收制度又可以将必要的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并且可降解塑料在完善的回收制度下可以高效地被降解。例如,新加坡政府暂不禁止塑料的使用,而是注重回收,通过3R 政策从源头上防止废物产生,并使塑料发挥最大作用。

3.2 以罚款作为禁塑手段

在一些国家,特别是非洲的很多国家,为防止出现塑料污染问题,在国家发展的初级阶段就颁布严格的禁塑令,以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同时,罚款还可以给政府带来一笔财政收入。例如,肯尼亚则于2017 年8 月起实施的“全球最严”禁令。

3.3 以收费和征税作为禁塑手段

有些国家的禁塑从销售方面着手,这样既能够方便确实需要使用塑料的人,也让贪图便宜、滥用塑料的人再三考虑。这一手段在禁塑的初期效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例如,德国政府于2016 年就对一次性塑料袋进行征税,政策实施以来,德国人均塑料袋消费量从2015 年的68 个下降至2018 年的24 个,全国塑料袋的消费量下降64%。

3.4 以监禁作为禁塑手段

有些国家的禁塑手段是以监禁惩罚为主,或者对于严重违反情况使用监禁手段。例如,南非规定违反禁塑法令属于犯罪,一经定罪,即处以罚款或监禁。

3.5 允许使用可降解塑料

由于可降解塑料对于降解环境要求较高,一般自然环境下无法降解,因此在欧盟的一次性塑料禁令中对于可降解塑料的使用也是禁止的。但有部分国家,自身回收制度完善,可降解塑料产业较发达,公民环保意识强,因此政府允许使用可降解塑料来代替传统塑料。例如,意大利反对欧盟的一次性塑料禁令,批准第53 号授权法,允许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物品。

4 有效落实禁塑政策的建议

综上可见,世界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大型企业为了限制塑料使用,均颁布了一些政策或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这些政策存在如下不足:偏政策性的指导多,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指导少;禁止塑料制品的使用,缺乏可替代性技术的研发;重禁令轻宣传,未能真正改变人们对塑料的态度。借鉴世界各国的做法,为使禁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提出如下建议。

4.1 减少塑料的使用,寻找替代品

塑料制品售价低是导致人们浪费和滥用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塑料制品进行收费、处罚及征税可有效减少塑料的使用量。此外,鼓励使用替代品也可有效减塑。目前,已开发出许多生物质材料,既可以替代塑料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回收、可降解,原料可再生,对环境友好。

4.2 减少塑料的浪费,提高回收率

一是要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公民自觉地减少使用塑料,并有意识地将废弃塑料投入回收箱。二是要完善社会的回收制度,首先要帮助公民识别产品中的塑料,可以采用特殊的标签以警示,其次要保证使用后的塑料进入回收系统,这样也可使可降解塑料被有效降解。

4.3 减少微塑料的使用,完善微塑料过滤技术

禁止向化妆品、护肤品中添加微塑料可以有效减少微塑料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建议对微塑料管理采取预防性措施,逐步淘汰并最终禁止将其用于护理产品和化妆品。此外,清洗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可以通过过滤器过滤,防止其流入自然水体中。因此,政府应该建议洗衣机制造商添加微塑料过滤器。澳大利亚已准备与家电行业合作,逐步采用洗衣机的微塑料过滤器。

4.4 推进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利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废弃塑料,让塑料快速分解为无害物质回归自然,能够避免塑料对环境造成伤害。各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可以对生物塑料进行降解。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不同,在土壤和堆肥环境下,微生物的多样性较高,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塑料降解性。不同微生物的共培养可以促进塑料的生物降解,但是相关降解机理有待研究[7]。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微生物共培养的相关机理,推进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的发展。

5 禁塑形势下竹产业发展的机遇

鉴于塑料污染为全球环境带来的危害日益严峻,禁塑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相继提出禁塑时间表。目前,寻找塑料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这也为塑料替代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竹材及竹制品因资源丰富、生长快、可再生、产品用途广以及绿色、低碳、可持续、可循环和可降解等优势,将成为塑料制品的最佳替代品。

5.1 竹材是塑料的最佳替代品

竹子替代塑料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竹资源丰富,在全球分布广泛,全球竹林面积超过4 700 万hm2,年产竹材超过5 亿t。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3~4 年即可采伐,且年年出笋长竹,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

2) 竹材用途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中国是竹产业发展规模最大和最先进的国家,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竹林培育和竹材加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 万种,涉及到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将会有更多可替代塑料的新材料、新产品出现。

3) 竹子已经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从竹叶、竹液到竹根都可以利用,竹废料亦可用作炭及活性碳。

4) 竹制品使用后可以迅速完全自然无害降解,对环境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5.2 以竹代塑可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竹子替代塑料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竹子及其制品可以通过3 种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竹子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竹制耐用品可长时间储存碳,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保持低水平甚至零级别碳足迹;竹子可以替代木材以及高耗能、高排放的塑料、混凝土和钢材等,从而节能减排[8]。

5.3 国际竹藤组织在推动以竹代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竹藤组织(INBAR) 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截至2021 年7 月,INBAR 有成员国48 个,遍布全球。INBAR 致力于竹藤价值的推介和宣传,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竹藤资源的价值,尽最大努力为竹藤代言。目前,国际竹藤组织正在推动以竹代塑,利用自身多元而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展示竹藤资源的价值,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降解塑料塑料袋塑料
环保可降解塑料的分类、标识、标准体系分析
我是一个塑料袋
降解材料崛起 绿色包装得益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塑料也高级
废塑料的危害及其技术防治措施的研究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
对塑料袋说“不”
塑料袋:正确还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