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苗培育及生态养殖技术
2021-01-08冯建新屈长义杨兴丽赵宏亮
冯建新, 屈长义, 张 芹, 杨兴丽, 赵宏亮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郑州450044)
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主要水产养殖种之一,目前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年产量379 万t。我国是最大的鲤养殖国和消费国,年产量302 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0%,位列大宗鱼类第4位,黄河鲤更是中国的“国鱼”。豫选黄河鲤良种养殖产量约占全国鲤鱼产量的10%,占河南省鲤鱼产量(约20万t)的50%。但是,豫选黄河鲤良种子代还存在红色、散鳞等分离现象(<1%),影响商品质量;生产性能减退、养殖成活率降低等问题,严重制约黄河鲤产业发展。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水产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项-黄河鲤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了新品种豫选黄河鲤2号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和黄河鲤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豫选黄河鲤2号育种基础群体来源于野生黄河鲤种质资源库中经连续传代的黄河鲤群体。2010年从该种质资源群体中选择337尾生长性能具有较大优势的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以生长、成活率、体型、体色等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连续4代分子标记辅助群体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经过多代选育,与对照系相比,豫选黄河鲤2号生长速度提高17%以上,存活率提高22%以上,体型好,体色纯正,无红色、散鳞等分离现象。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2019年通过省级审定。
2015年以来,通过河南黄河鲤良种场、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荥阳富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延津县渔场、河南省水产良种引种中心等良种繁育场,向社会提供选育系黄河鲤F3、F4苗种,以夏花周年养成、二年养成食用鱼、稻田养殖等形式,在荥阳市、延津县、武陟县、中牟县、吉利区、灵宝市、兰考县等地开展试验示范,与选育前的豫选黄河鲤相比,成活率高、生长快、体色纯、体型好,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1 苗种培育技术
1.1 鱼苗池条件
(1)水源充足:鱼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且排灌方便。
(2)面积和深度适宜:实践表明,黄河鲤鱼苗池面积以0.1~0.4 ha为宜。面积太大,易受风浪起伏的冲击而引起池水浑浊,损伤鱼苗或直接影响鱼苗的摄食和生长; 同时也不便于拉网操作等。面积过小,水质、水温变化快,不易控制,对鱼苗的生长也有不利影响。鱼苗刚下塘时,水深可在50~70 cm。这样由于水浅,水温回升快,肥料分解快,饵料生物生长繁殖快,有利于鱼苗的摄食和生长。以后随着鱼苗的生长,应逐步加深水位,培育后期水深可达1~1.3 m。
(3)池形和池底:鱼苗培育池池形以正方形为好,这样便于投喂和拉网操作,且能节省劳动力。底部较为平坦,池底应无砖瓦石砾,没有大量水草丛生,且淤泥厚不超过15 cm。淤泥过厚,会使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易使池水缺氧,同时还会产生硫化氢、氨等有害物质,直接影响鱼苗的安全。过厚的淤泥也是病原菌孽生的温床,较易致鱼发病。
1.2 鱼苗池的清塘
通过对鱼苗池的清塘,不仅能清除和杀灭野杂鱼类、底栖生物、水生杂草、水生昆虫、致病菌等,而且能有效改善池底状态,从而更有利于鱼苗的成活和生长。清塘一般在鱼苗放养前10~15 d进行。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清塘方法有生石灰清塘、漂白粉清塘等。
(1)生石灰清塘
干法清塘:先排出池水,当池底尚有10 cm的水时,在池底边挖若干个小坑,按150~200 g/m2的用量,将新烧制的块状生石灰放入坑内,加水化开并搅拌成乳状,均匀泼洒全池,凡是水位线以下的地方都要泼到。为提高清塘效果,第二天用铁耙耙动塘泥,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第五天可灌注新水,灌水时进水口一定要加过滤网,以免野杂鱼等进入池中。
带水清塘:先注水淹没池底至少10 cm,浸泡池底1~3 d,使池底的泥鳅能潜出底泥。将石灰块分成若干份堆放入水中,待其充分分解,及时均匀泼酒至全池。生石灰的用量200~300 g/m2。7 d后毒性消失开始加水放养。
(2)漂白粉清塘
漂白粉清塘也有干池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经暴晒过年的池塘,可在注水时把漂白粉袋放在注水口,使漂白粉随水分散到池塘中,一般用漂白粉15~20 g/m2。带水清塘时,先注水至全部淹没池底至少10 cm,一般用量20 g/m2,施用时把漂白粉放在塑料容器中,加水溶化稀释,并均匀泼洒全池。一般隔5 d后即可注水。
1.3 鱼苗池培水
鱼苗池注水后,应施入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当鱼苗下塘时,正值轮虫和小型枝角类处于生长高峰期,维持一定的高峰时间,可使鱼苗获得较为充足的饵料。
一般在鱼苗鱼卵下塘前5~7 d施入生物有机肥+培藻复合营养盐1份;也可施入经发酵熟化的鸡、猪、牛粪等有机肥。一般每667 m2施用发酵鸡粪75 kg左右,猪、牛粪100 kg左右。
施基肥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⑴粪肥应与石灰拌和,以加快熟化和杀灭部分病菌,一般石灰与粪便比例为1/6~1/8,拌和均匀堆积后用泥土覆盖,露天发酵5~7 d后即可施用。
⑵若施肥过早,轮虫高峰已经出现,可在鱼苗下塘前7 d后再遍洒一次漂白粉,使轮虫再次萌发。如临近放苗前出现大型蚤类,可以在凌晨用敌百虫点杀。
1.4 鱼卵鱼苗放养
鱼卵的放养可在施基肥培水后的2~3 d,投放。放卵密度一般为100万粒的卵巢,将着卵的卵巢固定在池塘背风处。
鱼苗的放养一般施肥后5~7 d,天气晴好,鱼苗可口的轮虫出现旺盛繁殖期。
黄河鲤鱼苗初期每667 m2放30万尾,15 cm后体长达1.7 cm进行提大留小,分塘饲养或出售。若每667 m2放养10万尾左右,18 d即可长到2.7~3.3 cm。一般夏花出塘规格,要求能达到3.3 cm以上。
鱼苗放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检查池水的毒性是否消失。鱼苗放入池塘之前,要先试水,检查消毒后的池水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放鱼苗的前一天,先在一小网箱或其它能圈养鱼苗的容器内放入少量鱼苗,待第二天放苗前检查鱼苗是否正常;或取池底层水1盆,放10余尾鱼苗,若24小时鱼苗活动正常,说明毒性消失,可以进行鱼苗的放养。对用生石灰清塘的池塘,还可以用pH值试纸测定水的pH值,只有当pH值降到9以下时,才可放养鱼苗。
②检查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清塘后到鱼苗放养前,鱼苗池中可能有蛙卵、蝌蚪等敌害生物,必要时可用鱼苗网拉2~3次以清除。
③检查池水轮虫的数量。取一透明量杯盛入池水,然后进行目测,当1 ml水中有5~10个轮虫(呈灰白色)时,说明轮虫数量已达到放养要求的指标。
④检查鱼苗鳔充气情况。人工繁殖的鱼苗必须待鳔充气,能平游,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才可下塘。过早下塘易造成死亡。
⑤注意温差。从外地运来的鱼苗,盛苗袋内水的温度与池水的温度不同,温差过大时会引起鱼苗死亡。解决办法是:把盛苗袋放入池水中15~20 min,待二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解开袋口放苗。
⑥同池中要放养同批鱼苗。不同批鱼苗,它们的大小和体质强弱不同,游动及摄食能力也不同,同池放养会造成出池规格不整齐和成活率低的后果。
⑦鱼苗要饱食下塘。鱼苗可先放入设在鱼苗池的密眼网箱里,投喂熟蛋黄水,每10万尾鱼苗用蛋黄l个,让鱼苗饱食,待肉眼可见鱼苗消化道中有一条明显的浅黄色线条时,再解网放苗入池。
1.5 培育方法
黄河鲤鱼苗的培育方法有豆浆培育法、施肥培育法、混合培育法、生物有机肥加复合营养盐培育和豆腐浆水发酵培育法等。
(1)豆浆培育法:将黄豆磨成浆泼洒于池水中,一部分豆浆为鱼苗直接摄食,而大部分豆浆起肥水作用,繁殖浮游生物,间接为鱼苗所利用。
先将黄豆用水浸泡,水温18~20 ℃时浸泡10~12 h,水温25~28℃时浸泡5~7 h,以两片豆瓣之间的间隙胀满为度,浸泡时间过长或不足,都会影响豆浆的质量。一般每千克黄豆,可加水磨成20 kg左右的黄豆浆。磨浆时,把泡好的豆子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浆后再加水稀释,那样会产生沉淀。最好将磨好的黄豆浆加入10%的牛奶放大锅内煮沸后,再泼洒投喂。实践表明,此法可使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较大的提高。
鱼苗下塘3~5 h后,开始第一次投喂,以后每天上午8:00~10:00时和下午14:00~16:00时各投喂1次。泼洒豆浆要求浆滴细小,泼洒均匀。前4 d每667m2水面每天泼洒3~4 kg黄豆磨成的浆,5~6 d后每天的黄豆用量可增加到5~6 kg。10 d以后还可在池边浅水处增投豆饼糊等,以供鱼苗摄食,投喂数量为每天每667 m2用干豆饼2~4 kg。如果池水过肥或遇闷热天及阴雨天,可适当少喂或停喂。
豆浆培育法容易掌握,水质稳定,浮游生物丰富,鱼苗长势好,但消耗精料较多。
(2)施肥培育法:除鱼苗下塘前施足基肥外,还要在鱼苗下塘后勤施追肥。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水质肥度、天气、水温和鱼苗的生长情况而决定,一般每隔1~2 d每667 m2施腐熟好的粪肥100~150 kg,以肥液全池泼洒为好。此外也可采取粪肥与化肥(尿素、过磷酸钙等)结合的施肥方法,进行鱼饵的培育。
(3)混合培育法:即施肥与泼洒豆浆相结合培育鱼苗的方法。此法不仅能发挥肥、饵各自的优点,而且经济、简便、可靠。具体做法是:除施基肥培养饵料生物外,还要在鱼苗下塘后及时进行人工投喂,1~6 d一般每天每667 m2水面投喂2~3 kg黄豆磨的浆,以后投喂量适当增加,同时根据情况适时追肥,一般每3~5 d施腐熟过的粪肥水200~300 g/m2,以增殖饵料生物。
(4) 生物有机肥+复合营养盐培育饵料生物育苗方法。一个育苗周期仅泼洒2次,用肥量小,饵料生物充足,既满足了鱼苗摄食的需要,又减少了劳动强度。示范塘6个,总面积0.8 ha,育苗430万尾,平均产量537万尾/ha,生物肥料费用1800元,饵料成本4.2万元/万尾。经济效益显著。
(5)豆腐浆水沉淀发酵后肥水育苗方法。豆腐坊的浆水一般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本试验把豆腐坊的浆水沉淀后发酵一周,育苗池泼洒发酵后的浆水肥水培育饵生物供鱼苗摄食,每天泼洒1次。1 ha池塘共生产鱼苗900万尾,单批次育苗产量达到900万尾/ha,且鱼苗规格整齐、体壮身肥。几乎没有成本,并且废物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6 日常管理
⑴适时注水:鱼苗放养后加注新水,目的是提高和保持水温,扩大鱼苗活动空间,增加水中溶氧含量,锻炼鱼苗体质等。适时注水是加速鱼苗生长和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鱼苗下塘时,水深一般为50~70 cm,鱼苗下塘后每隔4~5 d注新水1次,每次10~15 cm,以增加水体空间。随着鱼苗的成长,以后每隔3~5 d加注新水,以调节和改善水质。
鱼苗塘加注水时需注意加水时间和加水量。①加水时间应安排在晴天的上午,每次加水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鱼苗有顶水的习惯,可避免过度消耗体质。②每次加水量以10~15 cm为宜,不要过多加注。注水的同时,配合投饵来调节水质,以保持水体“肥、活、嫩、爽”,促使水中营养盐与浮游生物处于动态平衡状态。③注水口应加过滤纱网,以防敌害进入鱼苗池中。④注水时不要使流水直接冲击池底,以免引起池水混浊,每次注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水运动,影响体质。⑤注水的具体时间和数量还应根据水质的肥度和天气状况等而灵活掌握。水肥,天气干旱可勤注水多注水,水瘦、阴雨天气应少注水或不注水。经几次注水后,最后鱼苗池的水深可达到1~1.3 m。
⑵加强巡塘:鱼苗下塘后,要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鱼苗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有无病害发生等。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鱼苗培育需要精细管理,稍有疏忽,轻则影响成活率,重则全池灭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培养鱼苗期间,要特别谨慎地坚持早晚巡塘管理。要及时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和水色变化情况,以确定喂养量。如果早晨日出前有轻浮头,受惊后立即沉下去,说明水中鱼苗放养量适中,以及水肥度适中。如果早晨日出后鱼苗仍有浮头,必须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体空间,调节水质肥度。另外,巡塘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病鱼苗漫游或离群异常表现。对鱼苗塘中发现的蛙卵要及时捞出,以免孵出蝌蝌后与鱼苗争饲料,耗氧气、占空间、吞食鱼苗等。对池中的杂草要及时清除,水中的杂物要捞出。
(3)水质过肥的危害与控制。由于施肥及投饵,可能会造成池塘水质过肥。水质过肥一方面表现为水色转为深绿色,容易使鱼苗得气泡病;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大型蚤类(俗称红虫)高峰过早出现,蚤类高峰的过早形成,使其由鱼苗的饵料变成了鱼苗的敌害,会使鱼苗大量死亡。
当水质过肥鱼苗得了气泡病时,一方面加注新水,另一方面可用食盐水溶液全池泼洒。
当早上巡塘,发现池塘蚤类(红虫)成团大量出现时,可用0.15 g/m2左右的敌百虫化水溶解后洒向红虫密集处。
2 黄河鲤生态养殖模式构建
传统池塘养殖大多是依靠投喂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通常饲料中只有20%~50%的氮和15%~60%的磷被鱼体吸收,而其余大量的残饵和鱼类代谢产物留在了池底,这些废物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水体自净能力,致使水体内源性污染,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生长缓慢、体质减弱、病害频发等,从而产量降低,减少了渔民的经济收入。为提高池塘水质,改善鱼类生存环境,本任务示范建设了一个提质增效生态保护型池塘养殖模式。
示范塘一口南北长137 m、东西宽100 m, 池深1.5 m的池塘。通过改造把原来的一口池塘分割为70%左右的养殖区和30%的水处理区。养殖区为4口具有底排污设施的池塘;水处理区为“潜流湿地”结构。每个养殖池上口大小为45 m×45 m,池深2.5 m,坡比1.75:1,圆锥形底,底部锥形池上口35 m,深2 m。排污口设置在圆锥形底中央,通过管道通向水处理区集污池,经固液分离,固体有机沉淀物作为有机肥用于种植农作物、蔬菜等,上清液流入潜流湿地、生态渠或进入池塘循环再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在养殖过程中,综合应用强增氧,原位水净化,多营养层级,精准投喂,健康护理,无抗,尾水循环处理等技术,达到清洁池塘,让鱼类在舒适的水环境中健康生长的目的。
3 实施成效
3.1 新品种应用提质增效,社会效益显著
示范推广新品种黄河鲤5000万尾,成鱼养殖面积可达700 ha。可新增产值2217万元。将有力带动河南省黄河鲤养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3.2 新技术新模式,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围绕黄河鲤绿色生态、提质增效的现代发展需求,创新集成的一项黄河鲤池塘底排污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与传统池塘相比,池塘底排污系统可以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提高产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药物和水电使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和生态保护。这一技术的示范应用,将革新水产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