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袋、菌种对发酵料栽培平菇的影响
2021-01-08孔维丽崔筱刘芹袁瑞奇张燕宋凯博张玉亭
孔维丽,崔筱,刘芹,袁瑞奇,张燕,宋凯博,张玉亭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在玉米主产区,主要采用玉米芯作为平菇栽培的培养料,发酵料栽培平菇不用灭菌设备,投入少,操作简单,易掌握,工效高,菇农易接受,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宁夏等地已经形成平菇生产最主要的栽培方式[1-2]。栽培过程中有选用26 cm×55 cm×0.001 5 cm规格塑料袋装料,采用直径18~22 cm、长40~50 cm的塑料袋[3],也有选用直径24~25 cm、长45~50 cm、厚0.025 cm的塑料袋[4],不同的菌袋规格是否对平菇生长、产量、营养利用效率有影响,没有明确阐述。播种时通常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方法,用种量为干料的20%左右,也有报道仅10%[5]。采用混播是否可行,接种方式的科学性,菌种颗粒度是否对平菇产生影响也未见分析报道。笔者以玉米芯为原料,开展18~28 cm不同规格菌袋及菌种的颗粒度对平菇菌丝生长、产量、营养的影响研究,为发酵料栽培平菇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参试菌株。黑平17-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保藏)。
1.1.2 栽培种配方。棉籽壳98%,石灰2%,料水比1∶1.3。棉籽壳、石灰购自当地经销商。
1.1.3 栽培配方。玉米芯84.9%,麸皮10%,石灰5%,尿素0.1%,料水比1∶2.5。玉米芯、麸皮、石灰等均购自当地经销商。
1.2 培养料发酵处理
按照配方,称取300 kg培养料为单位,将玉米芯预湿至全部浸透,建堆,堆高60 cm,宽1.5 m左右,长度不限。料堆上部间隔30~40 cm打通风孔,建堆后料温上升,堆温达到70℃以上翻堆3~4次,培养料颜色呈深褐色,颗粒外部附着白色菌丝,没有酸臭味、氨气等难闻的味道。
1.3 接种培养
1.3.1 不同菌袋规格。菌袋规格有18 cm×38 cm×0.003 cm,20 cm×43 cm×0.003 cm,22 cm×43 cm×0.03 cm,24 cm×43 cm×0.03 cm,26 cm×51 cm×0.001 5 cm,28 cm×51 cm×0.015 cm。采用4层菌种接种法,两端2层,中间2层,接种量为15%。接种后的菌袋分别用直径0.8 cm的打孔棒打孔,每个菌袋两端各打2个孔,每个处理3组重复,每组重复10袋,共30袋。
1.3.2 不同菌种粒径处理。将长满菌丝的菌种处理为3种大小不同的规格,处理①菌种块碎粒状,粒径0.3~1.0 cm,处理②菌种块花生粒大小,粒径1.0~2.5 cm,处理③菌种块枣大小,粒径2.5~3.5 cm。采用菌袋规格26 cm×51 cm×0.001 5 cm,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袋,共30袋。采用层播接种,接种量15%,两端2层,中间2层,菌种集到料袋边缘,每个菌袋重3 500 g。
1.3.3 不同播种方式。26 cm×51 cm×0.001 5 cm聚丙烯袋装袋,采用层播和混播2种接种方式,粒径参照菌种处理②,接种量15%,每种接种方式重复3组,每组处理接种3袋。混播是将菌种与培养料混合均匀,直接装袋。
1.3.4 接种量。采用26 cm×51 cm×0.001 5 cm聚丙烯袋装袋,采用4层接种方式,两端2层,中间2层,接种量分别为5%、10%、15%、20%,每个处理重复3组,每组10袋,共30袋。
1.4 菌袋培养、出菇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在18℃~23℃条件下培养,暗光、通风良好,每组测量3袋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每袋菌丝生长速度=3 d菌生长量/3 d,计算3组处理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满袋后移入塑料大棚出菇,保持棚内湿度65%~95%,二氧化碳浓度10.36 mg/m3以下,自然光照,子实体60%~70%成熟采收,采收3茬,测量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每组平均每袋产量/每袋干料重×1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菌丝长势
由表1可知,不同菌袋规格平菇菌丝萌发吃料时间不同,吃料最快的是直径26、28 cm,分别较直径18、20、22、24 cm快3、2、2、1 d。随着菌袋直径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最快的是菌袋直径28 cm,为1.30 cm/d,与直径26 cm差异不显著,分别较直径18、20、22、24 cm菌袋快1.05、0.52、0.41、0.13 cm/d;菌丝长势较好的为直径22~28 cm。
由表2可知,随着菌种粒径的增加,菌丝萌发吃料、生长速度加快,处理③菌丝生长较快,生长速度为1.35 cm/d,满袋时间为19 d,与处理②差异不显著,较处理①分别快0.15 cm/d、9 d,菌丝长势粗壮均匀,处理①菌丝吃料稍慢。
层播与混播对平菇菌丝生长、长势影响显著,层播菌丝生长均匀、洁白粗壮,较混播长势好,混播后菌丝萌发吃料慢,稀疏,但是满袋时间较层播快3 d(表3)。
接种量对菌丝萌发吃料影响差异显著,随菌种量增加菌丝萌发吃料加快,15%接种量菌丝生长最快,为1.35 cm/d,萌发吃料时间3.3 d,满袋时间23 d,与20%接种量差异不显著,分别较接种量10%、5%快0.07、0.37 cm/d,满袋时间分别短5、12 d,菌丝长势5%接种量最差,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表4)。
表1 菌袋规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2 菌种粒径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3 播种方式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4 接种量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菌袋直径的增加,子实体出菇早,产量、生物学效率提高,单朵重量增加,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袋直径26 cm,为95.5%,较18、22、24、28 cm分别高33.0%、28.5%、16.1%、14.4%,20~28 cm菌袋菌丝满袋后出菇时间差异不显著,均为7或8 d,较18 cm快7~8 d,28 cm菌袋菇型较大,单朵较重,为815 g,基部菌柄菇根较大。
菌种粒径对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影响差异显著,处理②生物学效率最高,为95.9%,较处理①、处理③分别高12.8%、5.5%,菌种粒径对出菇时间影响差异不显著(表6)。
表5 菌袋规格对平菇出菇的影响
表6 菌种粒径对平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接种方式对平菇出菇时间、产量、生物学效率影响差异显著,层播出菇早,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7 d、1 150 g/袋、93.9%,分别较混播早3 d,高100 g/袋、8.3%(表7)。
表7 接种方式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接种量对平菇出菇、产量均有影响,随菌种量的增加出菇早,产量、生物学效率高,15%接种量菌丝满袋后7 d出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 178 g/袋、96.2%,与10%、20%接种量差异不显著,较5%接种量出菇早3 d,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高313 g/袋、25.7%(表8)。
表8 接种量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研究表明,发酵料比未发酵料营养丰富,可利用的粗蛋白、全氮等养分增加,同时,嗜热微生物利用培养料中的可溶性糖(C素)迅速生长,代谢产物有效抑制青霉、链孢霉的生长[6],是发酵料栽培平菇污染率低的主要因素。发酵料栽培平菇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接种方法、菌袋培养方法及出菇管理方法灵活多样,对平菇菌丝生长、污染率、产量影响较大,不同装料量影响平菇菌丝生长[7]。翟兴礼等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对发酵料栽培平菇的影响发现,两端接种与3层接种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混匀接种产量低,污染率高[8]。因此推断接种量、菌袋、接种方式是影响产量、生物学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试验以玉米芯为原料,设置不同的菌袋规格、菌种粒径、接种量、接种方式,研究其对平菇菌丝生长、产量、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袋直径的增加,菌丝吃料快、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好,产量提高,直径26 cm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1.28 cm/d,与直径28 cm(1.30 cm/d)差异不显著,分别较直径18、20、22、24 cm菌袋快0.13~1.05 cm/d,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 170 g/袋、95.5%,较18、20、22、24、28 cm分别高35~920 g/袋和14.4%~33.0%;直径26 cm菌袋发酵料栽培平菇,随着菌种粒径的增加菌丝萌发吃料生长速度加快,菌种粒径1.0~2.5 cm时,生物学效率最高,为95.9%。层播与混播对比,层播菌丝生长均匀、洁白粗壮,较混播长势好,出菇早3 d,产量(1 150 g/袋)高100 g/袋,生物学效率(93.9%)高8.3%;随接种量增加菌丝生长加快,长势好,出菇早,产量、生物学效率高,15%接种量菌丝吃料生长速度(1.35 cm/d),与20%接种量差异不显著,分别较接种量10%、5%快0.07、0.37 cm/d,满袋后7 d出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 178 g/袋、96.2%,与10%、20%接种量差异不显著,较5%接种量出菇早3 d,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高313 g/袋、25.7%。
3.2 讨论
发酵料栽培平菇接种量、菌袋大小、接种方式影响产量、生物学效率,该试验结果表明直径26 cm菌袋平菇生物学效率达到95.5%,菌袋污染率为0,与胡晓强等[9]对新科108发酵料栽培的结果一致,与李会杰[3]的研究结果有差异,他认为直径20 cm菌袋种植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污染率1%,直径26 cm菌袋污染率3%,推测与培养料发酵质量的好坏及参试品种的选择差异有关。郝汉林[10]比较了发酵料室外阳畦栽培、室内地面栽培、室内袋栽3种栽培形式对平菇产量的影响,发现室外阳畦栽培菌丝长势最好、产量最高、转潮最快,推断氧气充足是菌丝生长的关键,该试验在菌袋两端均各打孔2个,提高通气量。选择26 cm菌袋为检测接种量对平菇菌丝和产量、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达到10%以上,菌袋污染率为0,15%接种量生物学效率最高,与20%接种量差异不显著,与李会杰[3]、王璐璐[5]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其污染率较高,为1.4%。王春弘等[11]比较了13.6%、27.2%、40.8%、54.4%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料和发酵料半熟料栽培平菇生物学效率、利润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6%接种量产量较低但利润率最高,可能是由于品种和菌袋的不同,因此15%左右的接种量经济上较为可行。菌种粒径增大、层播菌丝长势良好,粒径小混播后菌丝生长稀疏,推断与平菇发酵料栽培是“带菌栽培”有关,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大量生活的细菌及放线菌,菌种粒径大,层播,菌丝萌发后能够较快地吸收发酵后的小分子物质萌发生长,从而在培养料形成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