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08王菁方静静刘钰洁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期

王菁,方静静,刘钰洁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呼吸科,河南 郑州 450053)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学龄前儿童多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除对症治疗外,还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尽早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1]。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强调在分析病情、护理风险基础上,经前瞻性计划及严格执行,达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目的,应用广泛。但临床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在75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150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抽签法分组:对照组(75 例) 中,男45 例,女30 例;年龄10 个月~8 岁,平均(4.63±1.16)岁;病程1 ~7 d,平均(3.15±1.08) d。研究组(75例) 中,男44 例,女31 例;年龄11 个月~8 岁,平均(4.71±1.22)岁;病程1 ~8 d,平均(3.19±1.11) d。两组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患儿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2]中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患儿手掌、肛周或口腔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疱疹,伴发热、嗜睡等症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患儿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儿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正在参与其他类似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协助完善各项检查、基础护理、出现并发症后积极处理等。

研究组则实施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包括:①病情观察。护士全面掌握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有无呼吸加快、心率增快、嗜睡、烦躁、易惊、肢体抖动等现象,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指导家属日夜陪护期间准确观察患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警惕重症病例发生。②心理干预。主动亲近患儿,经由夸奖患儿长相、性格等,拉近与患儿、家属距离;针对可语言交流的患儿,以儿童化语言与之沟通,或经讲故事、讲笑话等方法,提升其对护理人员亲切感、信任感,改善配合度;加强家属心理疏导,多给予鼓励安慰,增强治愈信心。③并发症护理。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常见并发症类型、病理特点等,做到早预防、早控制。如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采用多喝水、冰块降温、服用降温药等措施控制体温,并预防体温大幅度下降;做好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后以温水漱口,预防口腔糜烂,出现口腔糜烂者以棉棒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清洁,并涂抹抗生素,防止病情加重引发感染;确保疱疹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患儿抓破疱疹,必要时加强肢体约束,避免出现皮肤感染;严格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等;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呼吸等,防止累及神经系统和呼吸循环系统,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退热时间、疱疹及丘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②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 系统计算数据,其中±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而n(%)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P<0.05 表达数据之间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退热时间、疱疹及丘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无一例并发症≥2 种。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N=75,± s )单位:d

表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N=75,± s )单位:d

组别 退热时间 疱疹及丘疹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2.28±0.62 4.85±0.91 8.15±1.06对照组 3.04±0.71 5.32±0.89 10.05±1.15 t 6.983 3.198 10.521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75,n(%)]

3 讨 论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病时可导致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部分患儿还可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危害性较大[3]。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等特点,需尽早进行诊治。目前认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康复干预期间,除积极对症治疗外,还需加强早期护理干预,以预防各类不良事件,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但既往常规护理具有一定不足之处,如护理内容缺乏前瞻性、忽视患者个体差异等,应用受限。

而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重视加强护理工作前瞻性、早期性、规范性,在了解护理风险因素基础上制订早期护理干预方案,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4]。但目前临床就其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研究仍不多。本研究着重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价值。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重症早期表现包括嗜睡、烦躁、易惊、肢体抖动等,若未及时发现,极易进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还可增加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故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加强病情早期观察,还重视发挥家属日夜陪护的优势。而既往相关护理干预往往忽视家属作用,可能影响重症征象的及时发现。此外,患儿及家属心理状态、配合度也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关键,但既往常规护理对心理、精神等方面重视度不高,而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强调加强患儿、家属心理干预,特别是家属心理疏导,能促使家属协助患儿配合相关医疗操作,保障效果,促进康复。并发症护理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重点、难点,既往常规护理中发现并发症多在出现明显症状后,预防、控制效果不佳,而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重视在分析并发症病理特点基础上加强干预,做到早预防、早控制,以降低发生风险。本研究中,研究组退热时间、疱疹及丘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说明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可靠。本研究还发现,在并发症上,研究组出现1 例心肌炎,1 例皮肤感染,总发生率为2.67%。而对照组出现2 例心肌炎,2 例脑膜炎,3 例皮肤感染,2 例口腔糜烂,总发生率为12.00%。其中,皮肤感染、口腔糜烂与患儿行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而心肌炎、脑膜炎多因手足口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所致,需引起高度关注。而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说明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在并发症预防中作用显著。

综上所述,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