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对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证调查
2021-01-07高思茵
陶 红,高思茵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有利于把湾区职业教育打造成有国际高度、融合生态发展的新高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然处于港口经济、工业经济的产业发展阶段,要想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一流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其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升级,并且以促进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发展为目标。人才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保证。高职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成一流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应时代之需,顺发展之势必须思考的问题。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把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着力打造三者融为一体的育人文化[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2]从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注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服务。专业承诺反映了高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他们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投入。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的状况进行调查,能对湾区内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承诺和职业素养培养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分析和发现其中的问题,更好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湾区内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文献述评
目前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已取得颇多成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专业承诺的定义研究。众多学者对“专业承诺”一词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连榕、杨丽娴等提出的“大学生专业承诺论”[3],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分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3]。第二类是有关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关系的研究。杨金石指出高职学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业承诺对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职院校要在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之间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口,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4]。第三类是有关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许长勇、廖友国指出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存在相关关系,并且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这说明,大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有助于实现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会在专业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上。陈智强通过剖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弥补、调节和促进作用,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对策[6]。丁科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增强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根据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对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改革,构建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新方略[7]。马琰、苏君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出要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课堂教学中是否融入了职业素养的内容有关[8]。谢鑫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专业承诺、职业核心素养和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核心素养;学习投入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9]。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加强高职学生专业承诺,提高其学习投入度,把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韩雪平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线,从外因到内因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要坚持“双融合、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10]。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第一,专业承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还比较少;第二,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上;第三,对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独立研究较多,还有部分研究集中于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关系、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成熟度关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关系、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核心素养关系。在当前研究背景下,鲜有针对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两者关系的研究,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粤港澳大湾区内高职院校225名学生随机抽样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225份,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3%。其中,男生109人(占比 54.23%),女生92人(占比 45.77%);大一88人(占比 43.78%),大二92人(占比 45.77%),大三21人(占比 10.44%)。
(二)研究工具
1.专业承诺。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业承诺量表是根据本研究主题适当改编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共26个条目,有2道反向计分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五个等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其专业承诺程度越高,问卷包含了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四个维度,主要测试学生是否对所学专业有深厚感情,学习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还是出于对自身能力或者以后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经济待遇等。本研究中,量表整体一致性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7。
2.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量表采用朱海燕编制的《技校学生职业素养量表》。该量表共35个条目,有4道反向计分条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五个等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其职业素养越高,问卷包含了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四个维度,主要测试高职学生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对职业劳动的认知、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是否具有职业迁移与整合能力。在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68。
3.数据处理。本研究运用SPSS26.0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学生专业承诺、职业素养基本情况
按照五点评分标准和问卷专业承诺、职业素养各个维度,求得各个维度的平均值,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各维度得分
专业承诺均值为3.482,各维度的平均值为2.392-3.373,其中继续承诺得分最高为3.373,次之情感承诺得分为3.699,规范承诺得分最低为2.392,比中间值3低,比专业承诺的均值低。职业素养各维度的平均值为3.465-3.972,其中职业理想得分最高为3.972,职业能力得分为3.784次之,职业意识得分最低为3.465。除了理想承诺的标准偏差高于0.6,其余的各个维度标准偏差均低于0.6。
(二)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差异显著性检验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性别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无企业实习经历在情感承诺和职业理想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无企业实习经历在专业承诺的情感承诺维度中显著性概率为0.040(P<0.05),有无企业实习经历在职业素养的职业理想维度中显著性概率为0.029(P<0.05),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加了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熟悉感,形成自己的感悟同时提升了工作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性别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职业素养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无企业实习经历在职业理想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无企业实习经历在职业素养的职业理想维度中显著性概率为0.029(P<0.05),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显著表明学生是否参加企业实习对自身的职业理想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企业实习期间是高职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和验证自己职业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更远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更加坚定自己以后的职业理想,见表3。
表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差性显著性检验结果
(三)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的相关分析
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05且P<0.01,说明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专业承诺各维度来看,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与职业素养都存在相关。从专业承诺与职业素养各维度的相关性来说,情感承诺与职业素养的相关性最高,情感承诺、理想承诺与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继续承诺与职业理想、职业心理和职业能力存在低度相关,而规范承诺与职业素养各维度都不存在相关性。这表明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越热爱并能通过所学专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其职业素养越高。对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各维度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专业承诺及其各维度与职业素养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矩阵
(四)高职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素养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分析摘要表可以发现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这四个自变量与“职业素养”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是0.678,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是0.460,调整后的多元相关系数是0.449。表示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对职业素养的预测力为44.9%。在回归模型中,对“职业素养”有显著影响的预测变量为“情感承诺”(β=0.256,P<0.001),情感承诺对职业素养的影响路径系数是0.732(73.2%的预测力),情感承诺能够正向影响职业素养。而“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这三个预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021、0.085、-0.074,均没有达到显著(P>0.05),表示这三个预测变量对职业素养没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由此可知,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对职业素养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如表5所示。
表5 以专业承诺为自变量,职业素养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与建议
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忠于专业选择的职业,是他们履行初衷和践行自己理想信念的开始。高职院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晰的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戴维·麦克里兰曾经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冰山素质模型”,让人们对素质的概念有了形象而全面的了解。他指出:人所拥有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些显性的职业素质仅仅占冰山的1/8,但是职业意识、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这些隐性的职业素质却占到冰山的7/8,也就是说隐性的职业素质才是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这些隐性的职业素质就是“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服务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粤、港、澳三方应协同合作发展,打造粤、港、澳三方别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形成职业教育三方合力,从而走向融合。高职教育还必须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根据产业需求走出一条人才培养创新的路径。
(一)讨论
1.除了规范承诺以外,被测试的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职学生在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各因子的得分都超过评分中值3,这说明高职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规范承诺的平均值低于中值3,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不够规范,对自己所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和规范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表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各维度平均值显然低于专业承诺各维度平均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了初步成效和企业的实习经历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规范认同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2.有企业实习经历与没有企业实习经历的高职学生在情感承诺和职业理想上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高职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加深了对自身所学专业和职业的理解并且从中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进一步的规划,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就会进一步提升。相反,没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书本上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理想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最大的区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职业理想更多地是只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出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本观点表明,人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同样,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获得是其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而逐渐内化的,因此没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是抽象的、流于表面和浅显的,缺乏真实的体验导致缺乏对职业深刻理解的缺失,未来的职业选择也会相对茫然。
3.从研究结果来看,高职学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可以促进职业素养的发展。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与职业素养的相关性最高,情感承诺还能有效预测职业素养。已有研究显示,情感承诺与学习投入的相关性最高[11]。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越有兴趣、专业认同越高,就会更加专注于专业学习,主动去了解专业相关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更新专业观念,从而增强职业成熟度和未来择业的信心,其职业素养也会提升。因此,专业承诺和职业素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反,专业承诺不足也会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根据已有研究,高职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自我效能、职业决策困难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2],也就是说专业承诺水平会影响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对自己专业学习认知上不接纳、不愿意付出努力、有明显学习倦怠的学生,就没办法在自我认知上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导致职业理想模糊、职业心理欠缺理性、职业能力不完备、没法与外部世界很好地结合,影响其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建议
1.有针对性地增设课程,塑造学生完整职业人格。相关研究显示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能够正向预测学习投入[11]。其中,学习投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情感承诺[13],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与坚守,其学习投入程度就越高,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承诺的培养,塑造体现职业素养的完整职业人格。一方面职业院校要重视专业思想教育,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设相关课程,增设“专业导向课”和职业素养培养课程。这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就业前景、毕业发展态势,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心底热爱所学专业,对专业学习始终抱有热情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感受到与真实职业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接纳和认同、喜欢和爱好所学专业,对真实职业世界有深刻认识,都有助于专业承诺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调整学生转专业比例。因为高职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心智各方面还没有成熟,对自身定位或者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清晰地认知,在专业选择上会比较倾向于听父母的意见,或者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到真正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出现学习倦怠现象。所以高职院校要给予学生较大范围的选择权,不应只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转专业,而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对专业的情感承诺,适当调整学生转专业的比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程度,降低择业迷茫,提升其职业自信心,也能有效地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2.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本研究结果显示,有企业实习经历的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各维度的得分比没有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高。这从侧面反映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有利于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职业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对职业生涯有所感悟,领悟到职业素养的真谛,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升华。因此,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成立大会也指出,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湾区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单位可以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契机,最大限度地利用产教联盟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产教联盟来增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机会。采取“引厂入校”“进厂建室”“案例教学”的方式,跨越职业活动和职业素养培养之间的鸿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亲身体验工作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14]。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能让学生最真切地感到企业文化信息,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提高其职业素养。
3.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将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15]。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变化,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质量也会升级。湾区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具备工匠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过去高职院校过多地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过渡到职业人,实现自我完善,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高职院校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要满足湾区建设的人才需要,是目前湾区内高职院校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的反思,到底当今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适应当前湾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除了要坚守“以就业为导向”的方向,还要帮助学生利用专业技术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梦想,努力实现文化素养与职业技术的融合发展[16]。
4.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别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学徒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习得职业技能,同时也以师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为榜样,内化职业素养;师傅的榜样作用和“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对学徒职业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师胜任职业角色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态度、道德等的塑造。一方面,高职教师要适当改变当前教学方式。要对目前社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有清晰深入的认识,而不是被表层信息所迷惑。“高级技术工人”除了技艺高超,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在专业教学中更多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专业前景和专业素质的指导。另一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职业素养因自身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践行的知识[17],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活动中才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养成。绝大部分高职教师都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层面的认知。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对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给予大力的支持,从政策、物质各层面给予鼓励。因为只有教师了解了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案,引进先进的职教理念,把工作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传递给学生,从而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