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07蒋赟
蒋 赟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200)
自从推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一政策以后,高职院校迎来了新机遇,高职学生也有了新希望,通过政策可以看到,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毕竟产教融合能够把教育、企业、学校、社会发展完美对接起来,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企业生产或者是校园文化及现代化建设,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每个关节都需要去探索研究,保证实现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业融合价值,让人们对化工类专业不再敬而远之,从而提高高职学生专业素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1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
1.1 产教融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在众多教育行业里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除了特殊专业之外,普通高职院校很少被人们认可,虽然它能够为社会发展创造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但是在学历面前,永远存在着偏见,这也是我国教育的不足之处,导致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一直很不理想。如今,在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的21世纪,因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人们不得不放下偏见来抵抗社会压力,因为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开始淘汰不必要传统岗位服务,采用机械生产和机器服务,所以在人才需求方面,很注重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收益,可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是必然的。只有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知识培养与化工企业发展同步,才能够让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起到作用,与时俱进。
1.2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化工类专业的改革的方向
高职院校的化工类专业和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比起来,还是有许多不同的,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主攻方向都是服务和技术为主,不像本科化工类专业以科研为主,不管是高职化工还是本科化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与产业结合,为产业服务,所以产教融合其实是高职院校的本质特征[1]。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可选性,比如化工企业需要专业素养较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创新思维活跃的人才,那高职院校就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毕竟有需求才会有发展动力,所以说,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改革的新方向,给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未来,也给化工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迎合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1.3 产教融合对化工类专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专业,其实就是根据一些社会服务,行业经济体制来对应的生活技能,近几年,因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加持,化工企业越来越科技化、高效化。这对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没办法互相协调,而且高职教育不能够把握化工企业人才需求要点,这么多年以来,教学课程很少更新,更不要说新材料的应用了,虽然赶上了新课程的改编,但是老师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学生学习态度也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只能迎难而上,抓住产教融合这一变革,在政府的扶持中,进行快速的教育转型,根据化工企业发展现状,来进行化工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不管是学生素质、教学质量,还是专业技能都要全方面的培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化工企业的新升级,把产教融合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到底。
2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探索途径
2.1 有效的理论指导
在我国,高职院校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么多年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特别是这两年,因为分数限制,大量未成年人被迫进入高职院校,完全是放养状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教学环境参差不齐,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随泼逐流,但是在今天,产教融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让理论教学深入高职教育,针对不同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发展历史进行综合评价,对师资职称进行评估,然后结合调查结果把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政策理念统一起来,形成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化知识,从而作出正确引导,把产教融合理念融入现代教学体系内,对高职院校进行全方面地整改。在改革过程中学会取舍,放弃传统的不利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学科,尽量做到“物有所值”,把专业和企业融合在一起,提高理论知识的利用率。
2.2 政府的支持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业融合研究之所以一直没有起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政府的支持,现代化管理体系结构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它需要一个内部循环,在之前,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就是众多学科中普通的一门,社会没有需求,高职院校也没有动力,但是现在产业融合又给高职学生的未来带来了机会,它不再是个体产业,而是与化工企业、社会发展三者形成合力[2]。前提是,这个融合需要政府主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律法保护,激励化工企业大力改革,需求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加速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转型。政策扶持主要是给高职院校转型一个机会,给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这样大幅度的改革,当然少不了资金的供应,所以政府的态度决定着“产业融合”的成败。
2.3 产教融合的合理利用
人们不看好高职院校教育机构是有原因的,在我国,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最初阶段因为没有正确指导,都会进入一些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的化工厂,没有一点成长空间,可以说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打工人,大多数都在流水线上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企业往往以实习的名义压榨廉价的劳动力,只给画大饼,却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导致人们越来越失望,产业融合虽然很早就有提倡,可惜并没有人在意,因为化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没有企业内部培训,人才需求也没有标准,资源更别提,因此很难把产业融合完美利用起来,各行各业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业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
3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研究结果
3.1 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管理
产教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强化主要研究路线,试想一下,如果高职学生个个都是专业对口,热爱本专业,经常自发的去研究创新,去探索新技术的更新,这样的学生质量对化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用担心人才需求的退化,所以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首先从根本出发,那就是岗位所对应的化工类专业的选择,专业与企业发展方向对位,实现价值才是真正的“产教融合”。比如,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领域里,老师或者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去与学院合作的化工企业对接,让学生体验化工作业的现代化建设管理,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起来,总结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为化工类专业设置方向寻找关键因素,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和学校相互了解,相互监督,丰富化工类专业课程知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对接化工企业发展前景,需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严格要求个人品行道德、职业素养,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物的变化理解永远都是积极向上的[3],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不要盲目从众,对自己的专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帮助,相信校企合作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阶段,在校期间,配合好学校教育,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产教融合是为学校、学生、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资源共享,满足各自发展趋势,让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有了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改革,而化工企业也能够在时代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3.3 加强外来资源引入
改革发展靠自己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外来资源的冲击,只有这样,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我国政府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忽视,导致与其他国家高职院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有完整的高职教育发展体系,紧跟时代步伐,但是在我国,如果没有“产业融合”支撑,高职院校就退出了教育舞台,所以,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外来资源是研究项目的必经之路,比如高薪聘请化工专业教授讲学,也可以利用视频教学和其他院校对接,或者和其他国家高职学生互换,进行资源整合分享,当然如果有机会参与化工企业培训和实践最好不过了。在这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对我们的变革只有好处,让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从而加强产教融合政策实施。
4 结束语
要想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产业融合研究产生成效,一定要保证化工类专业与产业生产步调一致,而且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借用多媒体教室把产品生产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化工企业在人才选择上一定要高职学生优先,除了课堂知识之外,化工企业也要不断组织工作人员集体学习,提高专业职业技术能力,顺应高职教育改革方向,把化工企业发展核心及人才需求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划分岗位与专业的区别,岗位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毕竟理论与实践是不同的,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是靠专业成绩来体现的,而是个人综合能力最佳表现。所以产业融合是政府、学校、产业、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