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中大陈岛垦荒精神辨识度和显示度的阐释

2021-01-07李金花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岛军垦海岛

李金花

(中共台州市委党校,浙江 台州 31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具体精神成果,比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垦荒精神。我们要在伟大建党精神统领下,继续研究大陈岛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显示度,赓续红色基因,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所谓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辨识度,就是垦荒精神具有辨识性的属性,彰显其在众多垦荒精神中的知名度;所谓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显示度就是要提高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影响力、话语权,通俗地讲就是政治地位和时代价值;而要想提高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显示度,就必须梳理有关的垦荒历史及垦荒精神,并在比较中加以阐释。

一、百年党史中与“垦荒”主题相关的精神形态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于各种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主导了多次垦荒实践,并形成了相关精神。第一,抗日战争时期。从1941年开始到1944年结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南泥湾大生产,形成了南泥湾精神。第二,新中国成立前后。1949年,王震率部进军新疆执行屯垦戍边的战略任务,形成了军垦精神。第三,抗美援朝期间。叶剑英率垦殖大军南疆拓荒,形成了农垦精神。第四,新中国建设初期。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国家统筹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的共青团系统的垦荒运动,从1955年开始,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支是北大荒的垦荒实践形成了北大荒精神、江西共青城的垦荒实践形成了共青精神、大陈岛垦荒实践形成了大陈岛垦荒精神。这几次垦荒事件在党史中具有不同的历史地位,而形成的精神可以统称为垦荒精神。

(一)南泥湾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大扫荡”和国民党封锁的双重压力下,加上受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拒绝供给物资等影响,中国共产党所在的抗日根据地处于极为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生活物资匮乏、战略物资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自给自足和保卫边区的任务,党中央在1939年2月2日召开了生产动员会,号召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主席更是提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1]的要求。于是,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奔赴南泥湾垦荒,将战斗、生产、学习相结合,搞生产、搞练兵、搞军民关系,经过3年多的努力,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取得了农业大丰收,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2]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可以称之为垦荒精神的开篇,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力量。

(二)军垦精神。主要是军队层面开展的垦荒建设,以屯垦戍边为目标,背景是全国大解放前夕。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主要商定新中国成立的有关事项。在此期间,王震主动请缨率领部队进军新疆,为解放新疆做准备。当时党中央考虑到王震所在部队的优点是既能长途行军,又能扛枪打仗,还能种田耕地,能够扎根新疆站稳脚跟。1949年10月10日,王震率数10万官兵进军新疆,将解放新疆和创建军垦农场相结合开垦戈壁荒滩,同步实施大生产运动与剿匪运动,完成改造起义部队、守卫边防、建设新疆、扎根新疆的任务。1952年4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3]可以说,驻疆官兵完成了屯垦戍边的战略任务,使无水的戈壁滩发展成为美丽富饶的乐园,培育了“艰苦奋斗、屯垦戍边、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军垦精神。

(三)农垦精神。抗美援朝期间,全国人民都在支援保家卫国的战争,为了从各个方面做好保障,粉碎美军牵制志愿军朝鲜战场作战的企图,党中央专门成立了华南垦殖局。针对橡胶制品紧缺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南地区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面积种植橡胶。这项任务由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负责,他亲率2个林业工程师、1个独立团官兵,还有农民、师生、华侨等数十万人,拓荒南疆,不仅创造了世界橡胶人工种植的奇迹,而且坚守祖国的南大门,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进而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奋进、求实开拓、积极奉献”[4]的农垦精神。

(四)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垦荒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于加强经济建设、开垦荒地增加粮食的需要,以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等综合考量,由党中央决定,共青团中央执行的垦荒运动中的一个分支。从1955年8月至1956年11月,共2600多名垦荒队员支援北大荒的垦荒事业,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无私奉献,改造自然生产条件,攻克农业生产难题,在荒原上建成了现代化的国营农场,将“北大荒”变成了响彻大江南北的“北大仓”,孕育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5]的北大荒精神,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

(五)共青精神。受北大荒垦荒的影响,全国掀起了青年垦荒运动的浪潮,特别是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垦荒运动,共青城垦荒属于这次浪潮中的代表。1955年10月15日,近百名上海青年扛着上海团市委赠送的“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锦旗奔赴江西共青城,这些青年垦荒队员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青社,克服艰苦环境的困难,依靠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使鄱阳湖畔的空旷沼泽地变成大片良田,形成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6]的共青精神,为江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大陈岛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是由共青团中央亲自组队并授旗的垦荒运动,从1956年1月到1960年7月,共467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建设大陈岛。大陈岛垦荒有独特的政治背景,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守军执行“金刚计划”,带走岛上的居民和物资,并将大陈岛全部破坏掉,制造了“大陈浩劫”,1955年2月13日大陈岛解放。1955年1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浙江考察,在了解到大陈岛的情况后,提议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之际组织垦荒队去建设大陈岛,以此为背景才有了政治性更强的大陈岛垦荒。垦荒队员经过4年多的努力,使满目疮痍的荒岛变成了东海明珠,孕育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得到了两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同志和习近平同志的高度肯定,他们都要求继承这种精神,建设好大陈岛。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辨识度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其他垦荒的精神相比较,无论是组织领导、社会发展,还是垦荒背景、时代价值等方面,有共同性,更有独特的辨识度。

(一)精神传承和总书记推崇。垦荒的精神传承不息,唯独大陈岛垦荒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推崇。从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到大陈岛垦荒精神,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发展时代,从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到社会主义发展,都属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体现了精神的延续性。然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是唯一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推崇并给予两次复信的“垦荒精神”,是央视网《习近平推崇的这些精神蕴藏着同一种力量》中重点提到的10种精神之一。这同大陈岛垦荒精神背后的经历、新时代的价值密切相关,使其在众多垦荒相关的精神中脱颖而出。

(二)党生存发展和党执政建设。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未获得执政地位之前形成的精神,体现着党自我发展的要求,前者是党巩固革命根据地,实现生存发展,争取抗战胜利做铺垫;后者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全中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做准备。而从农垦精神到大陈岛垦荒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体现着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创造的思考实践,体现着党的发展进步,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呈现。

但是,大陈岛垦荒精神还有一个特殊的影响因素,那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实行,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大陈岛垦荒从1956年1月开始到1960年7月结束,经历了“一五”计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农业实施改造的关键时期,大陈岛垦荒同步进行着,后者印证了“一五”计划的成果,是党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部分。

(三)党中央决策领导和团中央具体实践。从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农垦精神再到共青团系统的北大荒精神、共青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其背后的垦荒经历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这是共同的因素。具体来说,南泥湾垦荒决策背后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创造性实践的尝试,农业生产结合党风党纪建设;之后的军垦精神、农垦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王震率部奔赴新疆开垦、叶剑英率部开拓南疆,都是党中央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的决策;而北大荒精神和共青精神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以此保证了国营农场的社会主义性质。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北大荒精神、共青精神都属于共青团系统垦荒运动形成的精神,其共同点是借助“共青团协助政府”,由共青团发起和组织,形成的背景是受到农业发展薄弱、经济基础差、学习苏联垦荒经验等影响。不同点是共青精神是上海团市委具体实践的结果,但是大陈岛垦荒精神则具有特殊性,是团中央亲自组队并授旗开展的垦荒运动,可以说是党中央的关怀决策,以及团中央具体操作执行的双向结果。

(四)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兼具。从垦荒背景看,大陈岛垦荒精神特殊的一点,是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一大背景相结合,经济性、复杂性和政治性交织,但是政治意义更加突出。除了北大荒精神和共青精神是在国家加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国内外都没有发生战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他几种精神背后都有着战争因素的影响,南泥湾精神处于抗日战争阶段、农垦精神属于解放战争阶段、军垦精神属于抗美援朝时期,而大陈岛垦荒精神背后则是第一次台海危机,收复台湾的政治动因。从垦荒意义看,其他几种精神多以经济因素为主导,侧重经济发展的作用,反映了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承担粮食储备任务,或者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大陈岛垦荒精神凸显了国家稳定的政治意义,大陈岛位于台州湾东南29海里的东海上,扼住了沪、浙、闽、台海上交通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独特性,即政治意义强过经济意义,结合了统一台湾的战略考虑,主要是担负维护东南沿海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7]的战略任务。

(五)军队参与和青年力量联合。南泥湾精神、农垦精神、军垦精神背后的主力是军队垦荒,反映着军垦屯田思想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是军队素养提升的一种表现,也是特殊时期的战略选择。北大荒和共青城垦荒的背后则是以未能升学、工作的知识青年为主体,奔赴边疆或者祖国有待开发的地方进行垦荒建设,承担了解决一部分青年就业的任务。而大陈岛垦荒精神则不同,其背后是驻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青年共同创造的结果,也就是军民共建大陈岛铸就的精神。在大陈岛垦荒尚未开始时,解放军首先登上大陈岛,收拾“大陈浩劫”的摊子,并为青年垦荒队员上岛垦荒做准备;在整个垦荒过程中,守岛官兵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解决地雷、铁丝网的隐患,参与垦荒劳动,谱写了军民融合共创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壮丽诗篇。

(六)常规陆上农垦和独创海岛垦荒。无论是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或者北大荒精神等,呈现的都是陆上垦荒运动,陆域属性相似,都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都是艰难创业的结果。南泥湾大生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垦运动的先河,更是陆上垦荒的开拓者,对后来包括北大荒垦荒、军垦等在内的陆上垦荒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而且有一批参加过南泥湾垦荒的人也参与了北大荒垦荒,是陆上农垦经验的传承。

大陈岛垦荒精神呈现的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迄今为止唯一的海岛垦荒,独具地域特色和环境属性。首先,海岛垦荒的经验前所未有,无法借鉴。其次,海岛的特点决定了垦荒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更加恶劣。大陈岛是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一座海岛,海岛的特点决定了大陈岛垦荒要克服的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到处都是山,要开辟荒山,发展农业、畜牧业比在陆地上要面临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更何况当时岛上还埋有10,000多颗地雷,时刻威胁着垦荒队员的生命,这些隐患急需被清除。再者,海岛垦荒气候条件更复杂,特别是台风对垦荒事业的影响极大,使垦荒队员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但也正是海岛的特点,决定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具有独一无二的海洋特性。

(七)先遭破坏和恢复重建。无论是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还是北大荒精神、共青精神,都是在原始自然条件也就是当地生态未被破坏的前提下开展的垦荒活动,属于建设而非重建。而大陈岛垦荒特殊性在于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经历了“大陈浩劫”,大陈岛被国民党破坏殆尽、满目疮痍,后经垦荒建设“重生”,这是特殊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特殊选择,践行“敌人破坏,我们建设”的目标,形成了国民党失民心丢江山毁江山,中国共产党赢民心打江山建江山的鲜明对比。

三、提升大陈岛垦荒精神显示度的路径与策略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璀璨瑰宝,在百年垦荒的精神谱系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因此,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背景,弘扬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有效提升其显示度、话语权、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树立海岛垦荒党性教育“首选地”。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培育出的一种精神,一方面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海岛垦荒培育出的精神。这是由大陈岛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较之其他的垦荒精神多出战略层面的意义。我们之前在党校系统内的各班次外来培训班做过调查,“第一次听说大陈岛觉得它是:A.红色岛、B.旅游岛”,超过78%的学员选择“旅游岛”,这说明他们不了解大陈岛是具有红色属性,并且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的“英雄岛”。

因此,要努力树立海岛垦荒党性教育基地“首选地”的属性:第一,争创国家级海岛垦荒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品牌,开发完善独具海岛特色的党性教育项目和系列课程。第二,开发海防属性的党性教育基地,以大陈岛扼沪、浙、闽、台海上交通咽喉的特殊地理位置为标志,彰显大陈岛海防安全教育的战略重要性。第三,深入推进大陈岛创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加强人文经济交流,加深大陆民众对祖国宝岛的深厚情怀,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归属感。

(二)打造共同富裕先行探索“示范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①详参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布的《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2021-08-09,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0809/c1003-32185449.html。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的初心,更是目前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当前浙江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中面临许多未知因素,需要新一代垦荒人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继承“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

而大陈岛具有海岛优势,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两个大陈”与浙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窗口”的新定位相结合,使垦荒精神成为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精神地标,将大陈岛打造成共同富裕示范窗口“三色岛”。第一,红色共富岛。大陈岛是垦荒历史中唯一一座在海岛垦荒并且具有红色资源的岛屿,挖掘党团共推、军民融合、青年创业等方面的垦荒特色,建设全国有影响的红色垦荒和共同富裕海岛。第二,蓝色经济岛。利用大陈岛丰富的渔业、风力、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等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胜势,建成高质量发展的蓝色经济海岛。第三,绿色生态岛。争创省级海岛公园和5A景区,进而建成国家级“现代化绿色海岛建设示范岛”。同时,打造绿色海岛垦荒特色小镇,在特色品牌上区别于黑龙江共青农场、江西共青城等。

(三)建设海岛农垦军垦体验“品质园”。根据大陈岛垦荒海岛垦荒和军事垦荒的特点,融合垦荒劳动与红色文化,实施“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打造“两园”。一个是海岛农垦园。线上,开发网上党员教育基地模块,团队和个人体验式模块,以海岛特色农垦为体验内容,借助山、岛、海洋等地貌特点,进行VR沉浸式垦荒体验,比如海水养殖和岛上种植等。线下,规划农垦地,推出实地DIY农垦项目,让学员和游客体验海岛农垦,如海岛耕种、海带养殖等。另一个是军垦体验园。将军事训练和农垦体验相结合,体验解放军乘船登岛、战地演练、登岛垦荒等。

(四)拓宽垦荒宣传推介“新视角”。结合伟大建党精神,从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的城市精神,突出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垦荒精神谱系的标杆地,提升其在全国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同时,立足“三重岛”,拓宽对外推介新视角。“三重岛”之一,“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大陈岛与伟大祖国的命运情感紧密相连,20世纪50年代这一称谓全国闻名,现在用这一称谓作宣传,有代入感和认同感。“三重岛”之二,“东海明珠大陈岛”。大陈岛是镶嵌在浩瀚东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胡耀邦同志在1985年12月29日登上大陈岛考察时提出,要把“东海明珠”大陈岛建设得更加繁荣,经过一代代垦荒人的不断奋斗,大陈岛现作为“东海明珠”的名字需要再次打响。“三重岛”之三,“海峡两岸交流岛”。大陈岛是助推与台湾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比如岛上的思归厅、台湾的大陈村等,是宣传两岸统一的重要阵地。

(五)把握垦荒精神“新定位”。精神的定位要起到较好的效果,即精神和地方同步,是地方的标杆和名片。例如,提到红船精神就等同于浙江嘉兴,而提到浙江嘉兴就想到红船精神,红船是标志。尽管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称谓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浙江台州的红色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优势,但从另外的角度讲也是劣势,毕竟地方特色的精神在政治占位上有短板。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视察大陈岛,之后唯一两次回信肯定的“垦荒精神”这一称呼是专门针对大陈岛垦荒精神而言,这与其他垦荒精神形态的命名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将大陈岛垦荒精神称为“垦荒精神”,提到“垦荒精神”指称的就是大陈岛,提到大陈岛就想到垦荒精神,从而增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政治占位和社会影响。

(六)挖掘垦荒精神“新内涵”。目前学术界关于垦荒精神的研究缺少对整部垦荒历史,以及垦荒精神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地位的梳理,因此,要结合建党精神,深入挖掘垦荒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时代新内涵和历史地位,不仅能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更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要求。可从两个层次展开研究,纵向上:研究垦荒精神是如何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特别是在继承伟大精神内涵上。从纵向历史看,大陈岛垦荒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人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并在不断劳动奋斗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有时代烙印和政治品格。横向上:研究垦荒精神是如何展现伟大历史长河中劳动群众将物质需求和精神传承相结合,实现更美好的发展。从横向逻辑看,大陈岛垦荒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基本逻辑。回望大陈岛垦荒,从一片荒芜到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陈,“创业、奋斗、奉献和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可以说,垦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种呈现。

(七)开发设计垦荒传播“好品牌”。有品牌才能更好地宣传,有宣传才能更好地传播,有传播才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故而,要做好“五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群。第一,政府活动品牌。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两岸交流平台,做大“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两岸“大陈记忆”环岛健身跑等;依托团委共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两岸青年创业园,吸引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来岛上交流创业等。第二,特色党建品牌。借鉴大陈岛垦荒历史中党委领导决策、团委执行操作、军民共建融合的模式,打造大陈岛上的特色模式党建品牌,凸显党群紧密关系。第三,文化产品品牌。纪念品类:要以大陈岛垦荒的标志性地点,如垦荒纪念碑、思归青少年宫、甲午岩等为内容,面向市场发行垦荒徽章、垦荒立体建筑物、卡通人物形象等,目前这块市场尚属空白。文艺作品类:整合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歌曲《垦荒队员之歌》、经典垦荒宣传视频等文艺精品,通过传统媒体尤其是受众面大的数字化新媒体等进行高频次、大力度宣传推广,同时力争再创精品。心灵情怀类:将垦荒故事、垦荒人物等做成微型的漫画连载、小人书、袖珍故事书等推向市场,方便携带阅读。这样既能触动中老年群体的灵魂深处,更有助于在青少年学生和幼儿群体中播下垦荒精神正能量的种子。农业资源品牌:“大陈黄鱼”的品牌知名度并没有在全国打响,甚至部分台州人都不知晓,要做出海洋系列农产品,包括特色海鲜产品等,进而将海洋资源转化为海洋经济。榜样模范品牌:以“新时代垦荒人”为主题,评选新垦荒代表人物,挖掘更多新垦荒典型事迹,将之推向全省乃至全国,让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播影响更远更广。

猜你喜欢

陈岛军垦海岛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军垦文化之乡放异彩
伊犁放歌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胡友才:当好军垦故事讲解员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在海岛度假
我与大陈岛垦荒精神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习近平回信勉励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砥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