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儿童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2021-01-07肖芮张宇通信作者
肖芮,张宇通信作者)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00)
1 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最初来源于美国教育家哈利斯于1896年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1]。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科学的实施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在儿童重症医学科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将理论与临床案例结合,以教学效率体现临床护理质量,以期实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2]。分层教学目的是重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对教学品牌的内容不断丰富,对教学品牌的内涵不断扩展,将护理部“建构主义”的理念与儿童重症医学科的价值观进行结合,对科室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便于优化和丰富儿童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资源体系。
2 分层教学的方法
根据ICU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确认各层次学员知识、技能、态度培训内容;将各知识技能分层次,制作PICU护士技能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分层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在岗人员教学和毕业后教育教学[3]。
2.1 在岗人员教学
在岗人员主要分为试用期护士、初级护士、适任护士及专业护士四个层级。
2.1.1 教学方式与内容
(1)试用期护士
①教学目标:通过“基于工作场所的考核”学习;掌握专业PICU理论和操作技术;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②考核方式:每月由护理组长、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每月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每月按时完成分层培训中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半年完成一次操作示教、护理查房及小讲课。
(2)初级护士
①教学目标及内容:掌握基础护理理论与技术;掌握血透管维护、造口护理及心肺复苏等专科技术;掌握PICU常见专科疾病及检查检验知识;掌握护理相关核心制度及患者安全目标;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②考核方式:每月由护理组长、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一年级: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操作技术及相关制度和常规;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操作量化;完成小讲课、护理查房、读书报告1次。二年级:能够独立完成轮转科室各班护士工作,参与科室的临床护理教学;进行专科护理操作量化;完成小讲课、护理查房、读书报告各一次;撰写护理综述一篇。三年级:除独立完成各班护士工作以外,掌握轮转科室危重病人的观察、抢救和护理;参与科室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完成读书报告一次;参与护理科研,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护理论文1篇。
③拓展学习计划:每半年完成5次院外学习;自学各轮转科室相关专业英语。
(3)适任护士
①教学目标:掌握基础护理理论与技术,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技术,常用急救技术;具备从事基础护理、急救技术及专科护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带教、科研和管理能力。
②考核方式:每月由护理组长、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每6个月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两年发表一次文章。
(4)专业护士
①教学目标: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重症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专科护理、重症抢救和护理能力;具有临床带教能力、科研能力。了解护理管理的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②考核方式:每年发表一篇文章。
2.1.2 教学记录要求
①低年级护士:按计划要求每日进行护理操作量化,并有带教老师签字;每个月进行工作小结,每个轮转周期结束进行阶段小结,三年轮转结束进行总结,带教老师、导师及时予以评价;院外学习及自学专业英语按要求做好笔记;按计划完成的小讲课、护理查房、读书报告应有书面材料或讲义。
②带教老师: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带教老师或带班老师每日审核操作量化记录并签名;每周对计划内容进行抽查并记录;对技术操作、小讲课、读书报告、护理查房等按附表要求进行考核评分;做出阶段性评语并签名。
③护士长:每月对低年级护士及带教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护士长日查房中。
④导师:协助制定三年规划;履行“低年级护士导师管理制度”中的职责,认真填写导师记录手册;每个周期结束做出阶段性评语,三年轮转结束做出三年总结评语。
2.1.3 教学效果评估
①考核:考核内容:知识技能水平:个人能力、技术、理论、分管病人情况的综合评分;计划完成情况:操作量化记录、工作小结、英语学习、小讲课、读书报告、护理查房、护理综述、护理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考核方式: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由轮转科室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低年级护士进行抽查和考核。科护士长分别于6月份和12月份进行检查;终末评价:三年结束,合同护士由科室管理小组对其进行全面考核;人事代理由科护士长组织审核。
②成绩评定:阶段成绩每个轮转周期结束时汇总考核成绩,轮转科室过程评价占60%,科护士长阶段性考核占20%,护理部阶段考核占20%;终末成绩由所在科室汇总各期考核成绩存档,人事代理轮转的由科护士长汇总存档;成绩认定合格分数90分。不合格者延长考核时间。
2.2 毕业后教育教学
毕业后教育教学主要分为规培生、进修生/专培生等继续教育培训。
2.2.1 规培生
规培生,因其缺少儿童重症医学科工作实践,故采用基于胜任力的教学模式,以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培训规培生,以获得职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实施“结构化”分层教学,让其尽快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及各疾病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基于工作场所的考核”提升其组织协调及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保障临床工作的安全与质量。
(1)教学方式及内容
①入科前准备:规培生入科前通过书写《我心中的PICU》《我和一个ICU护士中间隔着……》评估规培生对ICU护士岗位的认识、及其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②入科:实施“师徒制”每名规培生配置一名导师,规培生与导师同组工作,保障规培生和导师有充分的同步工作时间完成教学计划;
③临床教学,点亮技能树:规培生通过临床实践,完成一个个临床实践项目,导师评估规培生完成项目和掌握临床知识、技能的情况,为规培生点亮技能树;规培生完成一阶段的技能点,即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因为PICU临床工作机动性大,规培生可以根据临床所接触的操作、病历灵活调整“点亮技能树”的进度和方向,但必须保证在学习期间完成技能树上面所有的项目,且所有项目都应合格。
(2)教学效果评价
①带教老师临床评价:带教老师每周使用DOPs评价表、mini-CEX评价表评价学员的临床操作和整体护理情况;
②每批次学员出科,检查技能树完成情况,通过笔试考核儿童重症医学科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情景模拟操作考试考核专科技能、抢救技能;通过调查问卷反馈临床教学情况、科室教学组织的情况;
③Educator每月抽查学员的进度和学习情况;督促带教老师和学员完成学习计划,点亮技能树;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④护士长每月检查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员和带教老师手册书写情况,调查学员对科室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教学工作分析总结。记录每批次学生出科成绩,分析平均分及合格率,简要描述得分高和失分高的内容并提出改进措施。
2.2.2 进修生
进修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临床知识,培训前进行专科背景调查。
(1)教学方式及内容
以成人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沟通并根据反馈调整,采用分阶段、有步骤、个性化培训,将培训重点放在“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更新其知识架构并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通过进修学习成为基层医院的临床专业型护理骨干人才[4]。
(2)教学效果评价
进修结束后,Educator组织会谈,了解进修生进修期间的临床教学路径表,学习新知识的情况及需求学习情况,由进修生对带教导师进行满意度评价。
3 分层教学的反馈
3.1 在岗人员教学
在岗人员掌握儿童重症医学科基础操作及专科操作,熟练使用仪器设备,高年资在岗人员能指导低年资在岗人员临床工作。
3.2 毕业后教育教学
3.2.1 规培生
规培生轮转出科时,能掌握儿童重症医学科基础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及基础的专科操作,但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识别及抢救能力欠缺。科室缺乏规培生培训计划内容中的资料,使得规培生学习的资料标准不统一。
3.2.2 进修生
进修完成后,能学习到儿童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知识。
4 总结
儿童重症医学科是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需要临床人员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开发创新精神,所以对临床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到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能做到相同的知识兼顾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不同人群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在实施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比如制定公平的带教老师遴选制度、科室制定系统的相互交流学习形式,实现教学相长等均需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真正体现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5]。未来我们将夯实分层培训计划,创新与完善具体培训方式和内容,增强计划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落实计划并和反馈效果,将分层培训做为护士进阶和日常考核的重要方面,利用分层培训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