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作用分析
2021-01-07刘家萌刘宁刘春华
刘家萌,刘宁,刘春华
(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400)
0 引言
健康中国建设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两个重要的建设理论,也是重要的建设依据。公共卫生是促进人类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而预防医学又是公共卫生的专业基础。健康中国强调健康社会的构建,而在该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公共卫生作为学科的集合,既能为社会建设提高其所必要的服务项目,也能通过学科领域下的专科预防医学知识应用来提高整体的健康中国建设有效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辅相成,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的理论实践基础,而公共卫生在实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多学科知识融合也能弥补预防医学专科知识所存在的局限性。当前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注重从源头出发,通过预防科学的普及、公共卫生问题的有效处理,降低疾病发生率的同时也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1 社会健康现状
从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疾病演变来看,我国当前的健康影响因素中多重疾病的整合,慢性疾病负担的日益沉重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慢性疾病死亡率的提升都导致了我国当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1]。而健康作为有多种影响因素的生理状态,在医疗快速发展背景下,人的综合疾病可以得到更好地治疗,但尚未提高整体社会健康水平。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背景下要通过对于社会健康现状的分析来归纳当前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构建健康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健康中国的建设要重视社会的健康情况就要重点关注当前的疾病结构。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来看,疾病既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对于健康知识的不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不注重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也影响了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疾病受到多重复杂的因素影响,既有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生物学、人口老龄化、社会生存状态的演变。人类生活背景下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全球变暖都不断影响当前的生存环境,空气污染,饮用水质量下降,交通事故,噪音污染,意外伤害等不同的影响健康的具体情况也威胁着居民的健康。而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居民健康水平不断降低的实际情况使得人们的生存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2]。
2 健康中国建设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当前的社会建设也表现出了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中国建设长期以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在当前的医疗改革与监控中国建设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行要通过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落实,从源头解决疾病问题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我国当前面临的健康问题,既有老龄化日益加剧的问题,同时也有生活压力导致慢性病发生率出现加大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以治疗为主的健康服务体系,其整个健康中国的建设要针对性的调整优化健康服务模式,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群众的健康需求,既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也推动社会整体健康的共建共享,以动员全社会参与,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建设体系来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
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全民健康的建设要求,人在社会体系中的成长有多个角度,面对不同生命时期不同的健康需求,全民健康的建设要把握好全人群和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相较于疾病发生后的被动治疗而言,前期的疾病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构建可以通过及时发现、趁早干预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改善全民健康水准。面对生命周期发展背景下存在的疾病差异,在进行健康中国建设时也要从不同时期出发,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把握好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不同医疗需求,以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来推动社会,以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健康生活方式构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以参与实践的方式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3]。
3 健康中国建设重点实践方向
在当前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时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医学所发生的重要引领作用要通过重点问题的重点关注,以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来保障整体建设的有效性。
在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医学引领作用的发展背景下,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首先要积极探索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康中国建设并不仅仅只涉及到单一的主体或单一的人群,其以全体公民为建设对象的实际战略背景使得在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时要积极调动各个主体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健康保险,个体、家庭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体,而为了形成社会共治体系,在功能性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各级各类单位也要充分发挥其专业支撑能力,而针对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体及组织而言,在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社会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时,要通过社会力量与志愿者的融入,充分发挥个体及家庭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责任,以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责任的形式,来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管理模式。
其次在进行健康中国建设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的基础性工作,要强化该体系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的体系完善与优化尽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康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改善传统公共卫生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体系不健全、投入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面对我国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存在的实际困境,人员、编制、经费、业务支持等多样化的影响因素导致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仍然有着较大的难度。在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下,公共卫生体系作为整体项目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系构建,要坚决在工作实践背景下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发挥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该机构专业知识的提供来加强健康中国的建设水准。
之后,新型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只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更是通过贯穿人一生的长期、持续性的健康服务来提高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准。从全周期的角度来说,个体在备孕、孕期、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健康需求,而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要通过各个时期健康需求的把握,健康服务的完善,以健康与其他政策的融入来保障不同群体健康需求的满足。健康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社会建设的系统要求。而为了改善当前我国所采用的个性化健康提供方案,公共卫生事业要通过健康优先、全周期健康落实来保障健康服务的长期性与持续性,既转变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健康管理理念,同时也树立起健康优先的中药健康发展核心[4-6]。
最后在健康中国构建过程中,各级政府作为引领整个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责任主体,要充分发挥其公共卫生管理职责,通过国家政策的分析,政府职责的强化,以不断的管理职责落实来促进各地区健康中国的落地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既是国家的重要建设目标,同时也依托于一定的国家政策与建设方针。政府单位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在公共卫生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公共卫生与当地建设发展规划之间的相互融合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效率,在政府引领作用的发挥下以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模式来形成公共卫生体系的共同治理结构,在整合资源的背景下形成社会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的建设体系,也促进公共卫生整体治理格局的形成。
4 结论
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是为了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公共卫生体系,而在当前新的疾病形势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各地医疗需求的不同以及医疗资源的差异影响了健康中国的建设效果。正因如此,为了在日益严峻的生活环境下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生活水准,在日常的建设过程中要针对性的解决人民健康问题,既从职业病健康影响因素角度出发,以医疗服务的提供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从预防的角度出发,通过日常的保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来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