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
2021-01-07杜希林
■杜希林
(原太原铁路局集团公司太原车辆段段长,山西 太原 030045)
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成为高技能型人才是全体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价值追求,拥有高技能型人才也是企业壮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求。当大学生走出校门到了社会上进入职场,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并不断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就成为适应环境、施展才能、创造成果、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变现的十分重要的必修课。
一、积攒机会——机会是攒出来的
关于什么是机会?词典上说:“恰当的时候”。什么时候是恰当的时候?一头雾水。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对于把握住了机会的人来说,这是平时积攒的结果。而对于错过或失去了机会的人来说,是因为你没有积攒下所相关的“硬件”,达不到入围的条件。你不够努力,或是你的方法不对路。要让我说“不要空等恰当的时候,它永远不会到来”。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伟人所以称其为伟人,就是抓住了机会。机会是一个区别英雄与狗熊的台阶,上一步什么都不是。看似一小步,往往需要一辈子的苦功。英雄人物对机会的把握恍如精彩的一击,却用的是一生的心血。”这段话是对“机会是攒出来的”这一论点的深刻诠释。机会不仅是一时一事的积攒,而且是一生一世的积攒。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来攒机会呢?
让“遇事不推”成为习惯,揽下来的都是机会。一件事能遇到你跟前,有可能是机缘巧合,也有可能是必然发生,否则的话与你擦肩而过。先揽下来尽力去做就好。很多时候,如果你多前进一步,你就有机会从一个看客变成掌握主动权的人,很多后来的故事,才有精彩的可能。
案例:我的同学19岁时到铁路参加工作,是熟练工种,也就是没啥技术的重体力劳动的工种。上班时间不长他成了板报员,时间不长他当上了团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时间不长开始给车间写材料。下水道堵了他脱了衣服钻进去掏淤泥。年底就被评为段里的先进生产者。他做的这些事情原来都有人干,分别是三个师傅干的活他一个人包了。就这么点事至今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到公司领导那里,组织部门领导亲自来车间考察,随后一纸调令去了机关坐了办公室。由此,蓝领变成了白领。这前后不到两年时间。
“付出即回报”,他没想过回报,因为“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然而却得到了始料未及的回报。这些回报又给了他更多的机会,包括学以致用的机会、锤炼能力的机会、展示才华的机会、担当重任的机会、重新选择的机会。
这听上去是个例,其实有它的必然性。据我了解,他上学时学习好,从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是班干部、团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这是基础好或者说他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最关键的一条是:“遇事不推”。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到了:让别人认识你、记住你、欣赏你、信任你、依靠你、重用你。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你得有能力有实力,才能抓住一切机会。
假如反过来,每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先把得失摆在前头,拈轻怕重,推三阻四,你所推掉的一件一件的事情,很可能是推掉了一次一次的机会。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让机会从手指缝溜掉了。举个反面的案例:在我们单位也有两个同事。车间主任说,你当工长吧,多操点心。他说我干不了,管人太麻烦。另一个当了工长。分房子时条件规定工长加5分,他少这5分没分到房;车间主任说,单位搞技术比武你准备准备参加吧,他说我顾不上要回家看孩子,另一个参加了得了奖,后来被聘为技师,他没份儿;快下班了,车上临时有点故障让他去帮着处理一下,他说今天有同学聚会,我得参加。第二天参加处理故障的每人得到500元奖金,他没有。
遇事不推——对于自己,展现出的是机会与发展,成就自己;对于他人,展现出的是热心与友善,雪中送炭;对于上级,展现出的是忠诚与操守,排忧解难;对于团队,展现出的是担当与才华,大公无私。需要提醒的是:①做好事便是不求回报;②不能逢事先替个人打算;③既要不遗余力,又要量力而行。
心底无私,是遇事不推的底气所在。有些事往往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利益,记住一条,只要是对工作有利,就积极去做。用“心底无私,勇于担当”这八个字托底,一定是好的结局,即使差也差不到哪去。
二、激发激情——激情能让工作出彩
关于激情,词典上说:“心理学名词,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激情往往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变化,比如目光集中、动作敏捷、肌肉紧张等。另外,还有怒发冲冠、手舞足蹈、晕倒休克等。这不是研究的范围,我们只研究正能量的。
我们有的同志对工作是开始有激情,后面不激情;有兴趣的有激情,没兴趣的不激情;有人的时候有激情,没有人的时候不激情;顺利的时候激情,碰到困难挫折不激情;给自己干的时候有激情,帮别人干的时候不激情;等等。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叫“人来疯”;二叫“三分钟热度”。这都不叫激情,而叫一时激动。这也不是讨论的范围。我们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生活也好,需要的是持续的激情。那么,激情从哪里来呢?
(一)从担当责任来
讲责任首先要讲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诚信、对企业的忠诚。这是大情怀、大格局、大责任,与个人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
“工作是生活的支柱。”我们要养家糊口,要顶天立地靠什么?靠得是工作,工作就是饭碗子。有工作才有社会地位,才有尊严、有身份,才能过上体面的普通人生活。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女同志说,没工作不挣钱,靠别人的钱过日子,你永远直不起腰,远不是自由的。无论男人女人,你经济不独立,人就永远独立不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工作。唯有工作才可以成长自己,成长家庭,成长孩子,成长事业。有了工作要珍惜工作。无论古今中外想找一份有稳定收入的、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主要是指进政府部门或企业,签了合同文书的工作。在过去这叫端上了“铁饭碗”。这一条在改革开放后变了,“打破铁饭碗”是改革开放后最先下刀子的地方。现在是干得好是铁饭碗,还有可能换成银饭碗、金饭碗。不干好,干砸了可以解雇你,开除你。“跳槽”是现在的时髦词。对于有真本事的人,可能越跳越好。而对于没本事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跳进沟里了。
另外,就业,进入政府部门或企业无论是央企、省企、外企、私企都叫就业。你在路边上开个小店当老板也叫就业。凡是有相对固定的场所,稳定的收入都叫就业。即是这样的工作,同样需要激情,同样需要去努力,同样可以成就自己。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激情从责任来。
(二)从积极心态来
“积极心态是成功大厦的基石。”关于积极心态我有这样三条体验:
一是“心里有阳光,满眼是温暖。”这句话关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对情侣在一家小餐馆约会,突然停电了,服务生拿出蜡烛点亮了。男孩说,烛光晚餐不也很有情调吗?出了门,下起了蒙蒙细雨。女孩说,雨中散步也很浪漫哈?想想看此情此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假如心里不阳光,总是阴沉沉、冷冰冰的,说出来的话一定是“扫兴”“倒霉”之类的话。当我们心里有阳光时,看到的不止是温暖,还有希望和快乐。
二是“看人看长处。”这句话会让你几乎可以与所有的人友好相处,使自己能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动且顺风顺水,这是“与人为善”的起点。反过来,你总看别人的短处,觉着看谁都不顺眼,而你的看法对他人毫无影响,人家该啥样还是啥样,而你呢是自寻烦恼。或许有点自鸣得意,一点虚荣之外,还会得到什么呢?
“看人看长处”也是“见贤思齐”的起点。你就可以学到很多长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充实了、壮大了。
“看人看长处”也是“美美与共”的起点。这句话会让你看到真善美的人性,在无形中包容了他人的短处,而从中享受所给予的快乐心情,这好比你的眼前是鲜花烂漫,而不是杂草一地。
三是积极的心态可以培养,消极的心态可以化解。
有这样一个公式:PMA(积极心态)=成功;NMA(消极心态)=失败。
有一句话这样说:“昨天是神话与传说,明天是文学与艺术,唯独今天是金子”。我如果讲老一辈的故事,有的人说那是“忆苦思甜”不爱听;如果展望未来,有的人说那是“理想主义”也不爱听。那就讲“金子般的今天”。我们衣食无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愿望是成长成才,老师和家长也是希望你们成长成才。这个目标是高度契合一致的。所以,除了努力和工作没有抱怨,因为抱怨除了损害自己的激情,还污染别人的激情,没有任何好处。激情从心态来。
(三)从理想信念来
理想也是持续激情的动力。理想是什么?有这样一段话“凡是一个人在自己内心感到紧紧握住了自己的东西,凡是个情愿为之受苦甚至牺牲生命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宗教,它也许不值得。但没有它,别的就更不值得。”这里的“宗教”就是理想,这有些抽象。举个具体的案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了学生的就业,为了学院的发展,为了能为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作点贡献,竭尽全力争取把“太原轨道交通培训基地”建在学院,不辞辛苦外出重庆、成都、厦门、上海的学院,取长补短;同时积极与上海同济大学联系,争取把“BIM研究中心”建在学院,积极与北方交通大学联系争取在学院建立“轨道交通研究所”。他们没有把远大理想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体现在了行动上,他们的“心里有一团火”。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城市学院的未来,走在全国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前列,在不远的将来把学院改为大学。
三、成长天赋——天赋是棵树,一直在生长
我们刚生下来,除了会哭,什么也不会。后来,本领随着年龄一直在增长。那么为什么渐渐出现了差异,有的增长得快一些,有的增长的慢一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呢?你说是天赋的原因,有的聪明一些有的笨一些;我说是后天努力的原因,有的够努力有的不够努力;他说两方面原因都存在。那好,天赋是爹娘给的这改不了,后天的努力全在自己,我的努力我做主。
有人说,天赋高的人占不到千分之一,天赋一般的人占绝大多数。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比谁也差不了多少,天赋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日本知名棋手羽生善治在被问到关于才能的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灵光和感觉固然很重要,但不怕辛苦、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才能。”今井睦美《浮度学习》中说,天才-专注-练习-快感-循环=才能。然而,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能证明,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素质,可以脱离环境与后天努力的影响。
他在《是努力还是才能》一文中,提出的研究结果是,才能与性格、智商、身体、遗传基因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而与后天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讲天赋,不是为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找借口,而是在为勤奋认真、敢为人先找理由。
“天赋是棵树,一直在长大。”这两句话是不是经典?接下来我讲几个案例。
案例1:用心做事
太原铁路车辆段副段长杨彪,兰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中专学历,从检车员干起,凭借自己的勤奋与不懈的努力,以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成果,获“第二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2016年获“第十三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青年奖”。他从2009年起开始干动车技术员至今,已成长为动车行业的青年领军人物。
他打铁自身硬。他凭肯钻好学,在全路首届铁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优异成绩,获“全路技术能手”称号、获“全路五四青年奖章。”
他带领的团队于2013年、2016年在全路动车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二的成绩,涌现出全国最美青工王小睿、山西省劳模周文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动车组乘务队一批优秀专业技术带头人。太原南动车所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火车头奖杯”“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获国家人力资源部与铁路总公司联合授予的“全国铁路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他在工作中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他说:“青春在哪里都可以绽放,只要用心人生处处都是舞台。”
正如今井睦美所说:“创造性并不是指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在特殊领域展现出的特殊能力,而是根据情况,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者最大的特征是随机应变,而创造性正是随机应变能力的延伸。”
案例2:攻克难点
全国最美青工王晓睿,中北大学自动化系毕业。刚接触动车组的时候,本以为自己掌握动车技术应该不难,然而面对一个塞拉门电路图却弄不懂,这让她很受打击。她发现电路图是学习和掌握动车技术的“牛鼻子”。面对4000多页如蜘蛛网般的五型车电路图,她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记清楚,抽空就学,不懂就问。这4000多页的电路图在不到一年时间全部被拿下。
对于一个女孩子,要与男同志一样,学会并能熟练安装笨重的过渡车钩,这是随车机械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面对这个35公斤重的大铁疙瘩,男机师都费劲。她为了增加臂力买回了几副哑铃,每天早晨练二十分钟,几个月下来举重若轻。在后面的演练中她的娴熟表演,让男同事都伸出了大拇指。为了提高实作技能,她总是比别人早到一步,晚走一刻。在路局机械师技能选拔赛中她获得第二名,成为了全路机械师技能竞赛的选手。接下来在全路的竞赛中她以双一百分的成绩获得了单车制动不缓解和主断器不闭合两个快速修项目的第一名。所在团队获团体第五名和唯一的道德风尚奖。她和同事们共同完成的《降低CRH5型动车组牵引传达系统故障》等QC项目先后获省部级奖励。
我们从她身上、从她成长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刻苦钻研的韧劲,她也是一个证明“天赋之树一直在长大”的人。
前些天去北京交通大学与几位青年老师聊天,我有意说出:“天赋是棵树,一直在长大”的观点,征询他们的意见,问是否成立,其中一位38岁的博士生导师完全赞成,他说,凡是在学习和工作上能出成绩的人,除了勤奋认真没有别的出路。别说是天赋一般的人,即使是天才,如果不努力,会浪费了天才,也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所谓的天才是怎样的人,《深度学习》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被称为天才的一流达人共同的特征,不仅仅在于进取心,他们具有优秀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状态,而且以此为基础,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独立想出攻克这些问题的练习方法。年纪轻轻便取得卓越成就的熟练者——天才。”读这段话,让我更加坚信了“成长天赋”这个观点和判断是正确的。
在戏剧演员中有这样几句话: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功同行知道;十天不练功观众知道。你用不用功,怎会没人知道呢?在学习和工作中你用不用功,怎么会没人知道呢?即使不像唱戏那样让人看出来,难道你自己也不知道吗?
所以,笔者认为天赋之树可以长大,而且勤奋认真就是天赋之树的阳光和水。
由此,门捷列夫的“终生努力便是天才”的观点也是成立的。最近的微信正能量经典励志签名100句中,带有“努力”字的,就有20句之多。“努力点,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自己那么差又不努力,还有什么资格唉声叹气?”“如果,不能运气爆棚,那么努力实力过人”。
成长天赋的三项管理:
一、事务管理:日落实、周计划、月总结
1.日落实。日事日毕,日清日结。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每天上班早到半小时,把一天要做的事写到工作笔记上,避免遗漏,养成习惯。
2.周计划。每周一上午开会,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本周工作,形成制度,雷打不动。
3.月总结。分析得失,扬长避短,奖勤罚懒,以利再战。上报下发,互学互鉴。
二、精力管理:保重点、分缓急、有张弛
1.保重点。家有三件事,先捡急的办。事关安全的事马上办;领导交办的事优先办;当干事与当科长、处长一样,分内的事按范围程序办,分外的事不遗余力地办。
2.分缓急。事分大小轻重缓急,有些事放一放再办,也是一种办法。办事情要集中精力,但不能过度紧张。一遇事就紧张,可能是心理上、精神上需要调整,要引起注意,有意识纠正。
3.有张弛。一件事办结,一段工作完成,要有意识的放松一下,有形式、有情调地庆祝一下。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休息是为办好下一件事储备能量。
三、时间管理:定内容、列表格、须自律
1.定内容。把工作摆在首位,读书学习、会客访友、处理家务都需要时间。内容决定时间,时间保证内容,时间就是金钱。随着智能化的步伐,更新知识必不可少。可不可以每天挤出半小时读书,叫“黄金半小时”,试试看。
2.列表格。把一天的事情做成一张表格,标明项目和时间节点,贴在醒目的地方随时看按时办。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3.须自律。周密详细的计划安排,要有恒心有毅力去严格落实,否则全是废纸废话。要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狠心才能做到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