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体育教育中的规则教育及其价值

2021-01-07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规则意识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遵守规则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逐渐被纳入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中来,而规则教育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实施,也随之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体育教育领域,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规则性、实践性优势,将规则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是成为体育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由此可见,规则教育对于体育教育中的实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而对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育人价值及实施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规则教育概述

所谓规则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培养受教育者的规则意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则,而从规则意识形成、发展的角度来看,规则教育则可以看作是帮助受教育者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对各种规则产生认同并最终内化的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由于规则是人类文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在未接受规则教育之前,人们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来从事各种行为、活动,并不会遵守规则,即便有些规则能够起到强制性的行为约束作用,也同样很难使人对规则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更无法对规则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在接受规则教育之后,受教育者却能够逐渐理解理解规则的含义,认识到遵守规则对自身及社会的帮助,最终对规则产生强烈认同感,将其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而这一规则意识的形成过程,则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在规则意识形成的初始阶段,受教育者对各种规则拥有了深入了解,能够按照这些规则的要求来约束自身行为,但却并不理解为何要遵守这些规则,在行为上仍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之后随着规则教育的不断深入,受教育者开始对规则产生认同感,同时形成了遵守规则的愿望与习惯,这时其规则意识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行为上的被动性已经完全消除[1]。此外,在长期遵守规则并接受规则教育的过程中,规则逐渐成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规则意识也随之进入到最终发展阶段,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素质的一部分。

二、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育人价值分析

(一)加深学生规则内容理解

人们在初次接触规则时,往往会对限制自身行为的规则要求产生抵触,很难正确认识到规则的必要性,对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学生群体来说,这一现象更是显得十分普遍。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则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特点,通过直接的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规则,使其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遵守规则的正确性,进而愿意按照这些规则要求进行自我行为约束。例如在刚刚接触足球运动时,很多学生由于并不了解规则,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踢足球,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出现“手脚并用”的情况,这时教师如果能够面向学生开展规则教育,为学生讲解足球运动的各种规则,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足球运动规则来进行训练活动,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在足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对足球运动规则产生深刻理解,逐渐形成按规则踢足球的习惯与意愿,而这正是规则意识初步形成的表现[2]。

另外,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中,有一部分规则往往比较复杂,会对不同角色提出不同的规则要求,学生在接触这类规则后,即便愿意遵守规则要求,也同样容易出现无意识的违反规则行为。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在体育运动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使其能够了解不同角色定位下的规则变化,加深对复杂规则的理解,这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以及遵守规则素质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样以足球运动为例,比赛中守门员与其他球员所需要遵守的规则有着明显差异,如果学生能够在进行足球训练或比赛活动时分别扮演守门员与其他球员两种角色,同时正确理解两种角色所应遵守的规则,那么在理解其他相对复杂的规则时,自然也会显得更为轻松。

(二)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

现代社会虽然要求公民必须要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十分多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又已经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因此面向社会尤其是成年人的规则教育往往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即便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也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难度是非常高的。而在体育教育中开展规则教育,则能够将以儿童、青少年为主的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对象,在学生尚未形成错误行为习惯与错误思想观念之前,按照社会规则来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帮助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其规则意识。这样一来,规则教育的难度会明显下降,而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则会变得更为突出。

此外,在规则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很多受教育者虽然能够了解各项规则要求,甚至是对规则内容的正确性拥有一定理解,但却很少会将这些理解贯彻到行为实践之中,即便遵守了相关规则,其行为也同样会显得比较被动,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相对单调的学生群体来说,更是很容易形成被动遵守规则的习惯。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则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互动性、交往性特点,由教师直接面向学生对具体规则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在相关体育训练、比赛活动中遵守体育规则,为其提供遵守规则、自觉按规则约束行为的实践机会。在这种遵守规则的实践中,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为规则意识的内化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良好的实践体验,深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正确性、必要性,最终实现对规则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与认同[3]。

(三)促进学生规则意识内化

在学生规则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将规则意识真正内化为自身内在素养的一部分,其难度非常之高,即便学生已经能够认同规则的存在,理解规则要求的正确性,也仍然很难对规则产生内在需求。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则可以利用体育教育、体育运动的规则性特点,将规则的价值、作用最大化凸显出来,进而使学生对规则产生迫切需求,实现对规则意识的内化。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如果仅以将篮球投入篮筐中作为得分标准,而不执行其他比赛规则,那么篮球比赛就会受到各种违规行为的影响,变得异常混乱,比赛本身的公平性和竞技性也会被大大削弱。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篮球运动时强调各种比赛规则,对带球撞人、干扰球等犯规行为予以明确禁止,那么篮球比赛的公平性和竞技性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而学生也能够因此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在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对规则产生内在需求,使自身规则意识内化得到促进。

三、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

在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实施通常都会以体育规则为载体,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实践来帮助学生认识规则、理解规则,并为其规则意识的形成、发展提供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育运动基本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其体育规则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体育运动的规则甚至还可能会存在漏洞,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需严格遵循公平性原则,依托公平的体育运动规则来展开规则教育,尽量避免涉及存在争议的体育规则,以免使学生因规则缺乏公平性而对遵守规则产生抵触情绪[4]。此外,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或相关比赛活动时,教师同样要坚持公平性原则,明确指出每一位学生的违反规则行为,同时引导其加以纠正,以便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习惯,如果教师对体育运动规则的执行不够公平,那么学生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同样会受到很大打击。

(二)联系性

体育教育虽然能够为规则教育的实施提供巨大帮助,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规则教育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如果在忽视二者间差异的情况下,盲目开展规则教育,那么其实际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对规则教育实施同样还需遵循联系性原则,根据课程内容来对体育教育与规则教育间的联系点展开深入挖掘,同时依托这些联系点展开自然的规则教育延伸,保证规则教育内容能够与体育教育内容存在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并对规则内容产生认同感。

(三)实效性

规则教育的实施能够使体育教育育人功能得到拓展,但却并未改变体育教育的核心目的,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其他教育目标,对体育教学来说也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要想在体育教育中有效实施规则教育,同样还需遵循实效性原则,将提升实际教学效果作为首要目的,同时对实施规则教育的教学效果展开深入分析,在确定不影响其他教学目标后,再展开对规则教育的延伸,以保证规则教育的时效性,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5]。

四、体育教育中实施规则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纪律管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将体育规则作为规则教育的载体,同时也可以将规则这一概念与课堂纪律联系起来,通过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来展开规则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与违反规则的严重性,并在严守课堂纪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在每节课上课时,教师就可以对按时到达指定上课区域、课上不得随意嬉戏打闹等课堂纪律进行反复强调,并在发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后,立即指出并对其进行批评或惩罚(如为大家表演节目等),之后再以此为案例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负面影响展开分析。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违反课堂纪律不仅不利于自身的体育学习,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活动,并在之后的体育课上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而这正是规则意识形成的直观体现。

(二)积极组织竞赛活动

为凸显规则的重要性,激励学生遵守规则,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组织一些具有较强竞技性的竞赛活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争取获得良好成绩。例如在学习足球运动时,由于正规足球比赛耗时较长,在场地、体能、人数的要求也比较高,不适合在课上进行,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五人足球赛”,利用篮球场作为比赛场地,只设球门区、不设罚球区,同时在球门柱外侧2m 处,各向场内画一条3 米长且垂直于端线的直线,之后把两端连接起来与端线平行作为球门区,四角上各以50cm 为半径画弧作为角球区,其他比赛规则按照正规足球比赛规则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规则公平性)。在这样的比赛活动中,所有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比赛,并在准备比赛、参与比赛的过程中熟悉比赛规则,认识到规则对比赛活动的重要意义,而随着类似比赛活动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规则意识也会变得越来越强[6]。

(三)灵活引入体育游戏

体育教育虽然具有实践性、规则性特点,比较适合开展规则教育,但由于各种规则必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约束,并使学生在行为受到约束后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开展规则教育时,学生往往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以及学习兴趣缺失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将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游戏活动形式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规则教育,并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规则教育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篮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球追人的体育游戏活动,在宽阔场地上画出三角形,之后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3 队,各成纵队面向三角形中心点,分别站在三个角的角顶处,之后在教师发出开始指令后,各队分别派出一名队员按规则运球跑动,按照“甲追乙、乙追丙、丙追甲”的方式相互追逐,在绕一周跑回原处前追到即为本队得1 分,随后站到本队队尾,第2 名学生按同样方法进行,直至全队做完,计算分数最高的一队为获胜队。在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只需在游戏开始前说明游戏规则,学生就会严格按照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并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而这种通过遵守规则而得到的良好体验,则会使学生对规则教育产生良好印象,愿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规则教育,最终使规则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提升[7]。

(四)加强体育精神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常常会产生“规则无关紧要”的思想,或是认为偶尔违反规则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参与各种课上体育活动时,也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从思想层面入手,对学生展开长期性的体育精神教育,高度强调规则的重要作用以及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些严守比赛规则的体育运动员事迹,以激励学生遵守体育运动规则[8]。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运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为适应比赛规则变动而不断改进发球技巧的故事,并对对这些体育运动员严格遵守规则的体育精神予以高度赞扬。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规则在体育运动中无处不在,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够保证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正常进行下去,而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将体育规则延伸至交通规则、竞赛规则、游戏规则等其他规则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并将规则意识贯彻到现实生活实践之中。

(五)合理评价学生表现

在体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从规则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加以调整,根据学生在课上对课堂纪律及体育运动规则、游戏规则的遵守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并对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及规则的学生予以表扬,或是给予其适当地建立。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愿意遵守规则,同时也能够提升规则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加自觉的遵守规则。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中规则教育的育人价值可体现在加深规则内容理解、培养遵守规则习惯、促进规则意识内化等几方面,而要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规则教育,保证规则教育效果,则需要严格遵循公平性、联系性和实效性等基本原则,同时在竞赛活动组织、体育游戏应用、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