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寄宿制小学姜国庆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寄宿制小学 姜国庆
数学学科中的应用题教学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题目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应用题就是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他们喜好的教学方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开头教学的趣味性,维持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答案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他们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现状,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更加具体的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降低,能够自主探究出应用题的答案,在自己解答出问题答案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学习压力因此减轻。面对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对于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也能充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增强,应用题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归一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课件设置情境,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好朋友(课件显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他们三个要表演顶碗杂技,可是在买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接着出现他们买碗的动画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抓取关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能够顺利抓住对话中的问题——“光头强”买三个碗花费18 元,“熊二”买8 个同样的碗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师根据问题向同学们提问,18 元是几个碗的钱,同样又是什么意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顺利思考出同样就是他们两个人买一个碗的价钱是一样多的,也就是一份的量不变。通过这种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元素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结合实际,增强知识理解
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包含着数学原理,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教材内容与当下的实际生活脱钩严重,教材中许多经典的应用题案例,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陌生,书本中的实际案例与学生所经历的实际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违背了应用题教学的本意。要有效改善这种教材与实际脱离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将教材内容中的场景案例巧妙地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现实案例,通过这种转换,来增强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解题技巧的有效增强。例如,在进行“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入教学,教师问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引导同学说出自己乘坐过的较为熟悉的各种交通工具,相比较于课本中所说的火车,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时高铁、动车等,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教材题目中的列车换成学生熟悉的高铁、动车进行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进行教学,能够消除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感,在进行题目解答时,能够充分联系实际进行发散联想,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也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就要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着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数学概念,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还没有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面对复杂的数学概念,也无法有效转换成具体形象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教师通过创新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转换,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增强的课堂教学的趣味,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类型”的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够灵活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我们班同学中戴眼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不戴眼镜的同学有多少人,并讨论一下戴眼镜同学与不戴眼镜同学的比例是多少,通过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解答比例分配类应用题的方法,以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开展提问教学,引导自主思考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时,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引导自主思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有效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就要具备较为成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能够透过复杂多变的题目表象来看穿问题的本质,在解答问题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学会触类旁通。这种能力的获得就依靠教师平时对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只有习惯在面对问题时进行自主思考,并且明确正确的思考方向,才能促进自身自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认识到提问教学以及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棵数与间隔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环节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伸出一只手,告诉同学们,每两根手指之间的缝隙称为一个间隔,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一只手有几个间隔,同学们说出四个的答案后,教师继续问那六根手指有几个间隔呢?我们没有六根手指,要怎么办呢?学生自己思考出用笔来代替第六根手指,并说出五个间隔的答案,接着教师请班里某一列同学起立,每两个相邻同学间的空隙是一个间隔,一共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通过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出间隔数量总是比物体数量少一个的结论。通过这种提问引导思考的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思考技巧和自学方法。
五、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问题展开深入的自主探究,在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同时也能有效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充分活跃,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猜测法和假设法解题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出如何利用算术法来解答这道题。假设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会用“摆一摆”的方法来搭建起凑够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再加上教师从旁指引,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