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

天津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爱国课程内容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 文 强

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渗透让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完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接下来,我将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策略展开阐述,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有所裨益。

一、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语文教材内容中

(一)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核心价值观中的主要内容,其倡导的理性爱国情怀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理性爱国情怀并不是无惧牺牲的一句口号,也不是面对激烈矛盾时情感上的冲动,而是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对某一行为事件做出的理性判断以及道德选择,既彰显了爱国情怀,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武力争执。

例如,教师讲解《开国大典》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在备课阶段提前为学生准备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将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爱国氛围,让学生在该情境氛围中强化自身的爱国情怀。又如,教师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历史伟人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针对文章中周恩来总理的理性爱国进行重点讲解。即在面对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并未以冲动的行为以卵击石来对抗侵略者,而是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走上理性爱国的道路,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历史伟人的事例以及开国大典等课程中文章细节的把控,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对理性爱国行为的认同感。

(二)培养人文精神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教育中过度追求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错误教学观念,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核心价值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将勤苦好学的优良品行向下一代传承。例如,教师讲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讨教材内容中提及的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三位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共通点,即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以及不断探索。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使其能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勤苦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文明气质

仁爱平实、团结无私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文明风尚,也是小学阶段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些彰显仁爱思想、强调个人责任、重视道德伦理的榜样人物向学生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促进其文明气质的形成。例如,教师讲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向学生重点强调盘古仁爱担当、甘于奉献、富有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以此倡导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应秉承着乐于分享、团结友爱的思想观念。又如,教师讲解《女娲补天》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女娲补天这一行为向学生灌输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等核心思想,合理借助具备优秀品质的神话人物的榜样作用内化学生的思想,促进其仁爱心理的塑造,从而彰显出学生的文明气质。

二、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语文教学形式中

(一)互动型教学

所谓互动型教学,通常是指以问题为主要的教学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加深其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在互动型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价值观取向,使其能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并总结出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作为代表回答问题,其余学生也可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或者针对问题解答进行补充等。

例如在《桂花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互动型教学方法。教学前先提出:同学们都见过桂花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此时学生会激烈讨论并回答。成功引入课文后,再提出:桂花的特点大家都知道,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何种情感呢?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互动型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积极思考和探究,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情境教学

作为社会中的平凡人物,教师还可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学生身边细微的小事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更能体会课文中的深刻内涵,他们进入课文和作者以及文本产生高质量对话的机会就会更多,效果也会更好。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使语文课堂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建多种类型的情境,例如故事情境、表演情境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合理选择。

例如,教师讲解《慈母情深》以及《父爱之舟》等课程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当学生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讲述这些趣事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百岁老人将口袋中的糖果递给八十岁的女儿;狗妈妈不畏湍急的河水,将被困于河中央草堆中的两只小狗解救上岸;父亲在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时变身超人将儿子从死神手中拖拽而出等。通过这些例子凸显父亲与母亲对孩子强烈的爱,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明亮宽敞的课堂中学习,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以此加深学生对父母亲情的感悟,使其能够秉承着感恩之心以漫长的人生回报父母的恩情,进一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一)开展校园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其能够在面对社会行为时能够正确地判断是非对错。如教师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可以在图书角向学生提供一些描述抗战时期英雄事迹的书籍,如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强爱国情感。再如教师讲解《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在图书角内添加四大名著相关图书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书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设立图书角之外,教师还可以黑板报的方式渗透核心价值观。例如讲解《月是故乡明》这一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热爱故土”为主题设计黑板报,以此弘扬故乡文明。

(二)丰富情感体验

除了开展校园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的形成一定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讲解以及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主要是让学生的这种情感得到激发,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则可以让他们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更深刻并全面地认识这种情感,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教育效果。例如,教师讲解《慈母情深》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为学生布置“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的课后作业,如为父母洗脚、为父母做饭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跪乳之恩”“反哺之义”等思想价值观。再如,教师讲解《为人民服务》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让学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社区内做一件为人民服务的小事,如捡垃圾、为社区保安送水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具体的活动中可以促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奉献精神直接提出来,会让学生觉得抽象,但在实际活动中就可以将其具体化。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点燃一盏明灯,也是培养其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爱国课程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