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7天津市第七中学房玉宇

天津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建设

■天津市第七中学 房玉宇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提出了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的新理念,突出了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性。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次重大理念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提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理念,克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相互脱节、各管一段的问题,增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衔接贯通,实现了思政课从大学到中小学的整体布局。

2.课程目标的梯度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首先要从课程目标一体化着手,做到纵向主线贯穿、横向功能互补。从纵向看,《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从横向看,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有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依托内容各有侧重的不同课程,围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共同任务来完成。只有找准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围绕共同教学目标实现功能互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才会增强。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初高中学段教材内容梯度过大。

以前的初中政治是考查科目,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现在成为中考科目,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新高一学生普遍感觉经济生活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学起来费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初中生智力、心理、生理特点,我校尝试在初中社团课开设了兴趣拓展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是拓展初中教材中的经济内容,低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完成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中社团课开设了大学先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高中生的特点,以深度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为主要形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高中和高校教学内容重复。

我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我校近几届毕业生,调查内容是高中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复点。归纳整理后发现,高中思政课讲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法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都有重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与高中教材内容重复最高的,前三章与高中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理论内容相同,第四章与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内容相同。

建议大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与高中要有区别,有梯度。比如哲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以中学教师会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反复讲,反复练,以确保学业水平考试的通过率。如果大学教师了解中学教学的这一情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起点就要高一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理论。我认为大学教学应在理论体系的广度上拓展、深度上深化,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以体现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内涵式发展。

建议编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学段教学重难点,学生知识储备量要达到的标准,从而为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效果指明方向。

3.中学教师面对新教材自身理论水平存在差距。

高中思政课教师面对新教材明显感到理论基础不足。如在教新教材《法律与生活》时,面对教材中涉及的大量法律条文和专业术语有点束手无策,很多法律名词看不懂,理解困难,很多案例给学生解释不清,急需与大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学习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在提高中学教师自身法律修养和理论水平的同时,也为大学教师了解中学教学情况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我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由校长亲自担任会长,成立后开展了两个讲座一节精品课活动,邀请中小学校长及思政课教师参会。还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做了“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与教师使命”的讲座,从学校层面努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一个学科组的教师、一所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使思政课教师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需要举全市之力,给出天津方案。

1.构建“一体化”教材编写。

在教材编写上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应避免重复。要能把理论问题转化为教育问题,把文件语言转化为教材话语,要通俗易懂,否则就会形成枯燥的说教。比如《文化生活》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材中都是大段大段的文件描述语言,没有转化为教材语言,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也就不可能记牢。

2.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同课异构等活动,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学能力。

实践基地是教研教改思维碰撞的实践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大中小学的思政课骨干教师集体备课机制,让不同学段的教师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迪;让相邻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走进对方的思政课堂,实现互动互学,一体化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团队,引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研水平。

3.成立指导中心。

大学与基础教育之间沟通联动的渠道不畅通,基础教育不同学段之间的沟通联动也不够,因此建议高校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优势,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指导中心定期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研讨交流会,从形式上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联系,共同探讨一体化问题,强化协同育人理念,统筹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最近我参加了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受益匪浅。将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读懂党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专家的引领让我对党史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会把党史教育融入到我的课堂中。

思政教师视野要广,思维要新,特别需要这种接地气的培训活动,从中汲取营养,提高理论水平。好的思政教师是善于对教材进行高水平的“烹制”,而不是照本宣科低水平的“说教”。切实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头脑,走入学生心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