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
2021-01-07宰晓哲
宰晓哲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高血压疾病目前在临床中属于比较高发的疾病,指的是患者的血压水平持续呈较高的状态,且超过了正常数值,此病若发展为严重程度,可能会引发其他的严重疾病,例如中风和心脏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疾病的高发群体为老年人[1],而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和机能不断退化,手术应激能力不强,很容易在术后发生并发症,造成手术治疗效果不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期间的麻醉中的效果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患者麻醉期间血压控制影响价值进行分析。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40 例,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70 例。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在观察组7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30 例,患者的年龄为60-75 岁,平均年龄为(66.5±3.5)岁,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平均为(7.5±2.0)年。在对照组7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5 例,女性患者有35 例,患者的年龄为62-75 岁,平均年龄为(67.5±4.0)岁,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平均为(7.4±2.1)年。对比组间的基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较好的可比较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实施麻醉,麻药选择1.33%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穿刺点选择在8-9胸椎,在头端位置实施置管[3]。
观察组:患者在此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麻醉方式,手术前5 min 推注0.06 mg/kg 咪达唑仑和1.0 μg/kg芬太尼[4]。
1.3 统计学分析措施
全部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的收缩压水平,两组患者的情况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 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要低,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舒张压情况
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 和术后清醒时的舒张压均显著比对照组要低,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临床中,高血压是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慢性疾病,同时,高血压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5],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动脉压不断升高且超过正常水平,一般认为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超过133 mmHg 和舒张压超过89 mmHg 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疾病[6]。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疾病特点为头痛头晕、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缘于器官机能退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很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7]。
传统硬膜外麻醉方式容易出现术中心血管异常反应,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8],其中所使用的芬太尼属于一种阿片类药物,在用此药后,药物不会在组织和血液中发生积蓄效应,其降解产物无药理作用,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使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减少,进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9]。咪达唑仑属于一种水溶性制剂,具有较强的顺行性遗忘和镇静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清除掉不良的记忆[10],减少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情况发生[11]。镇静作用是通过对中枢神经进行抑制来达到的,可以显著减少神经传导时的不良刺激作用发生[12]。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发现,接受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的收缩压水平是基本一致的,观察组患者手术中1 h 和术后清醒时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要低,组间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时和硬膜外麻醉后舒张压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1 h 和术后清醒时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实施麻醉[13],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14,15],值得在临床中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