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比对,让语言学习深入课堂
——谈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2021-01-07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中心小学詹赐玉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中心小学 詹赐玉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实践证明,教师对多种文本、多种元素进行整合,使文本间的语文要素对比鲜明,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不同建构方式所表达内容形成的强烈反差,并在感受语言形式,触摸文字内涵的基础上,达到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开智慧的目的。
一、作品整合,比对语言文字的精妙性
语文课的“语文味”,往往体现在和语言的“纠缠不清”上。教师指导学生感受相近语境中不同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能极大程度地触发学生对语言建构方式的认同。众所周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对一篇文章进行一一解析。这就要抓住重点,以作品整合的方式,由点到线地转化,由点到面地扩散,引导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语言形式,细细地触摸文字的内涵,最终打通阅读和情感之间的通道,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性,更深层次理解语言的建构。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课,笔者就整合了两段原文进行比对: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祖父的园子》萧红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可爱多了。——《乡下人家》陈醉云
教师:读读这两段描写,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两段话都写了乡村非常常见的景色,很美,很舒服。
学生:这两段话都有写到瓜怎么爬,怎么结的。但是《祖父的园子》的瓜,让我感觉很调皮,而《乡下人家》的瓜,让我感觉很乖巧听话。
教师:是吗?具体说说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了这种不一样?
学生:第一段中的瓜愿意怎么爬,就怎么爬,愿意怎么开,就怎么开,愿意怎么结,就怎么结,若是不愿意,也没有人问它,所以让我感觉它好自在好调皮。而第二段中的瓜,主人把它牵上架,它就攀上架,让它爬上屋,它就爬上屋,多听话啊!
教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大家一致认可)
这是孩子奇妙的发现与表达。在四年级学《乡下人家》时,他们并没有这样的体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作品整合比对,两篇语段不同的语言建构方式在学生的心中进行了相互交融,品味变得独特新颖。
二、影视互鉴,感受语言表达的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遭遇超越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语言表达,教师似乎穷其言辞也无法向学生传达到位。在强调教学资源多元整合的今天,影视资源融汇戏剧、音乐等多种元素,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方面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特征相符合。这时,教师如果合理整合影视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从语体形态到对语意世界的感悟,再到对语象世界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建构形象化的认识,延伸学生学习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白鹅》一文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鹅步态傲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一词,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感受不出这一比喻的形象巧妙。此时,老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整合三个影视片段:第一段,京剧中净角出场的场景;第二段,现实生活中大白鹅的行走姿态;第三段,动画片里大白鹅走路的视频。观看比对并提出问题:“净角出场和鹅的步调有什么相同点呢?”“动画片里大白鹅与现实生活中大白鹅的行走姿态有什么不同呢?”有了影视作品的互鉴整合,学生很容易地就能感受到二者的相同之处就在于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也能感受到动画相较于文艺作品的夸张生动、直观形象。通过影视互鉴,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净角”一词,更体会出对大白鹅从容步态的生动描述,进而对这一比喻的形象表达留下深刻印象。
三、单元整合,构建语用训练的序列化
语言建构的训练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相较而言,隐性的语言训练更具魅力,更能综合性地组织起语言建构与运用诸多方面能力的深度学习。教师依据教材单元组进行整合、组织文本比对学习就是这种综合性的隐性语用训练,使学生既可对文本架构的搭建进行宏观体验,也可在修辞用法对比、词语运用对比等语言形式、风格、特征中进行微观品味。教师在单元多篇文本的多元比对中,通过整体的视野,系统的思维,将单元的内容组合,让语言学用形成序列化,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多元比对挑战性任务,以活动设计倒逼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和能力,能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六上第八单元编排了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丰满了鲁迅形象。如果紧扣单元习作要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们发现《少年闰土》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就是极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范例。教师提出问题:“同是写人的好文章,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然后列表整合课题、具体事件、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比对发现(相同点、不同点)等内容,并通过表格一步步比对阅读,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而且,教师通过学习任务单与课堂的有机融合,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有效地将零散、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感悟奠定了基础,更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教学教研的思想者、开拓者,学会深挖细掘、应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整合运用,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够引领学生体验语言应用的迷人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