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临泽新华学校张学慧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新华学校 张学慧
最是书香能致远。优美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古诗教学研究,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为学生打下深厚的人文精神底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对于初中的学生,古诗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上。如何培养欣赏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设置场景,培养审美理解能力
首先在讲解文意的过程中,要紧扣句子,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学古文单元之前,笔者首先做了一个准备,讲了古代考生根据诗句画画的故事。将“蛙声十里出山泉”题目亮出后,要求学生设想画面,学生踊跃回答,气氛非常热烈。“汩汩清泉有一群小蝌蚪在畅游,没有蛙声却满耳都是蛙声”,使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简约而充满画意的美。经过讲解精美的诗句、片段,使学生明白古诗文的语言精当,它们往往是意境优美的画面,或是山水画,或是泼墨写意画,或是一幅剪影。经过这样的铺垫后,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生硬感渐渐缓解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根据场景,展开审美想象
在古诗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根据句意揣摩、设计文中人物的表情,体味主人公的心态,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木兰诗》教学时,在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借用手势,利用或激昂或柔婉的语调,慢慢将学生带入诗中,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与主人公同悲同喜。
例如,展示《木兰从军准备图》,可以让学生想象木兰自备鞍马、弓箭的紧张情景,反衬出军情紧急,同时木兰整装待发、意气风发的形象渐渐浮出;再看《木兰行军图》,引导学生想象她的军旅生涯开始了,在紧张的行程中,木兰扬鞭策马的形象慢慢浮现,这样一个热血女儿的形象便鲜活地展现出来。此外,通过这幅画,木兰在黄河边宿营,在燕山脚下扎寨的情景也被展现出来。至此,学生了解到了木兰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到了木兰不慕荣华,辞官归乡途这部分的讲解中,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木兰的神态,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三、感知画面,品味生活甘苦
我国很多古诗词“诗中有画”,教师在讲解文意的过程中,要紧扣句子,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明白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描绘了一幅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田园生活图景,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初步享受诗歌诗情画意的美感中,体会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祥和与安逸。从一家老小皆有所务,人人投身的紧张劳动场景中,让学生品味到劳动生活的乐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周末时与父母同到田间劳动,品尝田间劳作的甘苦,积累作文的第一笔素材。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让其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付出,更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四、深入理解,品读爱国情怀
“诗缘情”“诗言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其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诗词所折射的爱国情怀。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篇目中有岳飞的《满江红》,只让学生开口诵读,无疑是对这一资源的浅层利用。为此,笔者利用诵读时间,讲解该词的写作背景,插播相应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情节,诵读时融情其中,抑扬顿挫、音韵铿锵,以作者的爱国情怀感染学生。在班级经典诵读比赛中,班主任选了《少年中国说》,引导学生熟读。为强化诵读效果,笔者出示图片,讲解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场景,清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流亡日本,忧国忧民,讴歌祖国的幅员辽阔,讴歌祖国的优美历史,呼吁中国少年当自强。作者充满激情的地将封建中国与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了鲜明的对比,赞扬少年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可谓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通过这样深入的讲解,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所赋予的激情,再次朗读中,学生除了做到音韵和谐、语调铿锵,也自然地将自己的澎湃激情融入其中,该高昂时高昂,该抒情时抒情,语气、感情把握得都很到位,达到了极好的朗读效果。
五、利用情景,积累古诗文
古诗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极宜诵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情。“诗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当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整理积累的古诗文,加以整合。如送别诗中有殷勤关切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有衷心祝福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任不识君”,有心胸开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品析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各是什么?教师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古典诗词的育人功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美德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中华经典中浸润,通过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让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与积累,于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又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学习了古人的卓尔不群、铮铮铁骨、高风亮节、爱国豪情。长此以往,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生活内涵,达到了于无声处育蓓蕾的效果,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