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啦

2021-01-07文_森图_付

河南电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鞭炮声引线鞭炮

文_森 林 图_付 琳

过年啦!

每年春节,不这么喊上一嗓子,好像就没有过年的氛围。“过年啦”这句话自带“喜气洋洋”特效,可以触发我们对一年中最重大节庆的期待。

所以,尽管年味日渐淡薄,但每当年节临近,人们还是会满怀期待地互相感叹“过年啦”,然后盘点一年的收成,总结得失,展望未来,鼓足劲儿踏上新一年的征程。

正因为人们重视过年,所以过年的讲究也特别多。在《红楼梦》里,贾府从腊月开始进入过年状态,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其中种种讲究更是令人咂舌。

在我的老家,豫北的一个小村庄,过年也有自己的讲究。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父母就开始念叨:“过了腊八就是年,年货要备起来了。”除了肉和菜,每家最少还要准备三挂鞭炮。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必须放一挂;初一早上饺子熟了要放一挂;初五又称破五,也要放一挂。家里再穷,这三挂鞭炮也不能少。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看春晚、包饺子。新年倒计时的钟声就要响起时,父亲早已在院子里严阵以待,他拿着一根线香,只等倒数一秒时点燃鞭炮。随即,整个村子就被鞭炮声笼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捂住耳朵,心里害怕却还是凑在旁边看热闹。

放完鞭炮,吃几个饺子,小孩子们就撑不住要睡觉了,大人们也赶快眯上一会儿,为几个小时后的拜年养足精神。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代表饺子熟了的鞭炮声就又响了起来。家家户户都煮好了饺子、备齐了酒菜,等着拜年的敲门声响起。年轻人成群结队,挨家挨户给族里的长辈拜年。每进一家,都会被热情的长辈灌两口酒暖身子、塞几个饺子垫垫肚子,最后撑得只能拜完年就赶紧跑……

大人们忙着拜年,小孩子们除了跟在后面胡乱凑数,最感兴趣的就是在鞭炮碎屑里找寻没点燃的小炮仗,然后比谁捡的多,再一起花样翻新地研究怎么玩这些小炮仗,玩腻了就拿出刚到手的压岁钱,奔向各自心仪已久的小玩意儿。

忙碌的大年初一过去后,初二初三也不闲着。这几天是走亲戚的日子,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迎来送往,人人脸上都满是喜悦的笑容。

一直热闹到初五,点燃最后一挂鞭炮,送走了年,生活才慢慢平静下来。大人们要去田里检视一下麦苗墒情,小孩子们也要抓紧完成寒假作业。

但是,不过元宵节,村庄里弥漫的年味就不会散去。

写作业的间隙,孩子们会缠着父母为元宵节做准备,关键是要买一盏自己喜欢的灯笼。小时候的灯笼大都用高粱秆扎出个四方骨架,四周围上雪白的纸,纸上印着武松打虎、嫦娥奔月等图样,玩的时候要在底部的木板上用蜡油固定一支蜡烛。这个蜡烛也有讲究,一般的人家会用家里剩下的蜡烛头,有条件的人家则会专门买回一包手指长的红色小蜡烛。

这包小蜡烛常会引得孩子们艳羡不已。但是,游戏开始的时候,是蜡烛头还是小蜡烛就没有了分别。这个游戏叫作碰灯笼,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们甩着灯笼互相碰撞,谁的蜡烛倒了、灯笼烧坏了就是谁输。

记得小时候,我打着刚买回来的灯笼参加游戏,第一个回合就惨败而归——嫦娥奔月烧没了,武松打虎只剩半边,简直令人伤心欲绝。父亲不耐我的哭诉,用家里的旧报纸修补了残破的灯笼。长大后,每逢元宵节,父亲都要提及此事,大家会共同哈哈笑。

随着元宵节临近,街上渐渐有了卖土烟花的商贩。在当时,土烟花也算奢侈品,家里只有在年景好的时候才会买上一回。

土烟花貌不惊人,外表像个泥球,头上一根引线,里头填充着土火药。买土烟花像是买彩票,买对了比现在的烟花还好看,买错了只能收获一个哑炮。

那一年,父亲搬回家两个土烟花。到了正月十五,吃完晚饭,左邻右舍纷纷聚集到我家院子里。父亲在大家的期待中点燃了第一个土烟花的引线,结果屏息等待许久,只冒出了几个小小火花就偃旗息鼓了。在一片惋惜声中,父亲点燃了第二个烟花的引线。幸好这个还算争气,银白色的碎花不断拔高,引发一阵阵欢声笑语,所谓“火树银花不夜天”大概就是指那时候的场景吧。

岁月如白驹过隙,记忆中的鞭炮声已经很久不曾听到,也再没有看到过那年那样美的烟花。可国泰民安,山河无恙,城乡璀璨的灯火比得过最美的烟花,人间的烟火气就是最浓厚的年味。

过年啦,我们一起迎接新春吧。

猜你喜欢

鞭炮声引线鞭炮
论“引线规”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鞭炮迷宫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小鞭炮
小鞭炮
鞭炮
变压器引线设计
新鞭炮
至于吗?
嗨!小美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