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01-07张慧菊李春辉
张慧菊 李春辉
(厦门工学院 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为了响应国家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号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专业课程思政与理论课程要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改革,形成教育合力。“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偏向实践性,和“金工实习”等集中实践课程紧密结合[1],更容易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嵌入思政元素,也更容易举出大量实例进行项目式教学,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影响,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密切融合,引领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在更大范围空间进行分析思考,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综合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主要讲授金属铸造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金属焊接成形工艺、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以及3D打印技术。该门课和金工实习等集中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属于应用型,是厦门工学院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2,3]。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在“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这门课中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时,采用课堂讨论、情景教学、实验、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专业知识内。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专业基础;践行专业技能;培养爱国情怀;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具有工匠精神;具有辩证思维;严谨、求实、诚实、守信。
2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
通过深入分析本门课和思政教育的关联度,目前共挖掘出10个思政元素,也就是在本门课14次课的理论教学中,有10次课除了实现专业知识教学目标,还要实现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目标。为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知识中,需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师讲授法,多引入实例,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本门课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挖掘本门课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②修订教学大纲,把思政素质目标明确写入教学大纲;③修订教案,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详细的写进教案中;④修订教学PPT,将思政元素融入的授课内容在PPT中以较为自然的方式有机融合;⑤建设课程思政线上课程资源,上传更新后的教学资料,改革教学模式;⑥及时收集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课程思政更高水平的建设。本门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如下:
第1章金属凝固成形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在讲到铸造的基本概念和铸造工艺的过程中,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铸件引入课堂,通过铸件的精细化呈现及铸造技术的应用分析,配套当下先进的铸造技术,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②在讲到铸造方法的选择时,让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2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在讲到冲压方法时,通过生产实例引导出知识就是生产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以“金属晶粒决定金属组织,金属组织决定产品性能”这一规律为切入点,向学生传达内因和外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第3章金属焊接成形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在学习焊接工艺时,以厦门的三座典型桥梁(集美大桥、海沧大桥、厦门大桥)为例,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②在讲解焊接生产过程时,通过实例强调焊接过程劳保用品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第4章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以非金属成形技术的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国内外科技差距,鼓励学生为将来解决上述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第5章毛坯成形工艺选择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在讲解毛坯方法选择时,引导学生以辩证法的思维进行判断,理解选择方法时合适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第6章非金属材料快速成形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为:①在学习3D打印快速成形技术时,以3D打印国内外最新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②在讲解3D打印技术的工艺设计时,通过对比3D打印技术国内外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爱国情怀,坚定他们的工作信念和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3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特色和创新
(1)要微观具体。专业课更强调学生具体技能、理论的掌握,这与思政教育的“生活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敬业、认真的态度,在合作项目中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分工中的互相包容帮助的精神体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坚韧、耐心意志的培养,这些都是微观具体的,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可以将思政元素在具体的、实际的细节融合实施。
(2)要见缝插针。理解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哪里有缝,适合插什么样的针。缝和针要有关联度,要严丝合缝。没有关联度的结合只会适得其反。比如在学习焊接工艺时,以厦门的三座典型大桥(集美大桥、海沧大桥、厦门大桥)为例,在介绍三座大桥对厦门的经济带来各种便利以及明显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三座桥采用了哪些先进的焊接技术,工艺的难点在哪里,国外类似的桥梁是如何建设的,通过上述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找合适的“缝”,插有关联的“针”,才能做到内容的有机融合。
4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思政评价与成效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法机制的建设遵循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评价方式主要分为引导性评价、改进性评价和综合效果评价三种[4],具体内容如下:
(1)引导性评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学习效果量化表,了解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及工匠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收获,了解课程思政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以促进学生改善素质状况;
(2)改进性评价: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记录,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及时提出反馈意见,以引导学生改善状况;
(3)综合性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讨论、课程总结写作以及该门课专业知识的测试,同时结合引导性评价和改进性评价的结果,综合对学生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
该门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建设阶段,计划在线上资源设置问卷或者收集校内外学生对该门课的教学评价,已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同时该门课线上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门专业的、对同类课程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同行可以通过“一键建课”学习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法,并迅速的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一门课程思政课程。
5 结束语
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是充分用好“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努力发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的原则,在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