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1-01-07

太平洋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变局恩格斯马克思

张 峰

(1.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当今世界正孕育新的科技革命,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出现了“东升西降”的局面,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格局等方面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世界历史规律,分析历史大变局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大变局的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习近平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现有的研究多是从国际政治、经济角度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进行的研究不多。其实,马克思恩格斯为了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花了大量的精力分析随着新航线开辟和工业革命发展,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的过程。大国兴衰和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历史大变局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时评。1850年1—2月》《威尼斯》《奥地利的海外贸易》《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等著作中,对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进行了详细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论述虽然是分散的,但却是大量的、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对马克思恩格斯论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进行系统地研究。挖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深化对百年未有大变局规律的认识,从容应对大变局,进而把握变化过程中的话语权、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历史大变局与马克思对大变局的关注

历史大变局,一般是指不同国家发展状况、经济格局、力量对比、国际地位等的巨大变化。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这些国家都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除了中国外,其他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其中断的过程就是历史大变局。近代以来,危机从海上来,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马克思恩格斯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起源、产生、发展乃至最终灭亡规律的需要,高度关注了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并深刻分析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1.1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导致中国走向衰落

中国历史上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马克思高度评价中国发明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发展的贡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版,第421页。十五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充分显示了中国强大的海上实力和综合国力。但是明清以来,为了防范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远离了世界,断绝了国际交往,但也失去了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中国经济和社会陷入了停滞状态。而此时,西方却发生了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欧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迅速追上并赶超了中国。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大门。古老中国的命运急转直下,一度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72年5月,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提出当时欧洲国家一步步接近中国,要求和中国进行通商,正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1875年,李鸿章又在《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中指出中国拥有万里海疆,但有海无防,危机从海上来,西方列强试图掠夺、瓜分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②《李鸿章全集》(第2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6页。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也用“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来概括中国面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他在文中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7页。

1.2 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

从中国看,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融入全球体系,融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成为“新世界工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从世界来看,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对抗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世界出现“东升西降”的趋势。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接见驻外使节时首次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念,他指出:“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①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许多国家防范不力,经济严重下滑。中国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迅速企稳,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1.3 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大变局进行了高度的关注

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历史大变局。在《威尼斯》《奥地利的海外贸易》《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等文章中,马克思分析了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的转移。他们指出国际分工发展带来国际生产中心的转移,随着生产中心的转移,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也发生同步转移。在《时评。1850年1—2月》《时评。1850年3—4月》《时评。1850年5—10月》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随着新航线开辟,世界经济的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最后又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在发表于《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时评。1850年1—2月》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在现在以前曾经是伦敦和利物浦,而现在则是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胡安-德尼加拉瓜和莱昂、查格雷斯和巴拿马。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马克思恩格斯继续分析道,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太平洋将会起到世界交通航线的作用,大西洋的没落就会像现在的地中海的衰落一样不可避免。“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那时,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②随着太平洋航线的逐渐增多,海运会把地球上所有的海域联系在了一起,人类活动、贸易的交往空间变成了整个地球。

二、世界经济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使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国际交往,一些城市和国家依靠技术、区位、资源等优势而形成了世界经济中心。大江大河的沿岸可能产生区域性的中心,但不会产生世界性中心,因为河流运输是受到其深浅、流向、流域面积等的限制。大海是四通八达的通道,海运运输成本低,通过海运海洋把各大洲联系在了一起,世界经济中心只能产生于沿海地区。

2.1 生产力发展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形成

世界经济中心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交往的扩大而深化的,随着全球化的扩张而深入的。在生产力比较落后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少,没有进行交换的必要和可能,人们的生产活动是自给自足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需求多样化,产生了交换的需要。交换开始只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形成,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交往不断发展。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交易的规模。地理大发现推动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交往,工业革命则使生产能力迅速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交往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同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不一样的:“大工业发达的国家也影响着那些或多或少是非工业性质的国家,因为那些国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竞争的斗争中。”③

2.2 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一个不断转移的过程

世界经济中心往往是生产的中心,商品集散的中心,有的国家由于商业资本发达,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形成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从而也形成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古代历史上,由于交通运输的不便,世界经济可以说是双中心的,一个在地中海是欧洲的经济中心,一个在中国是亚洲的经济中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落后,因此,国际贸易不具有世界性,只存在着局部的、局域性的贸易中心。”①于志达主编:《国际贸易地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在历史上,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欧洲和东亚联系在了一起,而成为欧亚经济的枢纽,中华文明吸纳了其他文明的长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文明。而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位于西部内陆地区。陆上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欧洲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北方内陆的长安(西安)是重要的商品贸易枢纽,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东进南下”,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逐渐提高,经济中心也逐渐“东进南下”,唐朝开始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而宋朝在广州设市舶使,其后又在杭州、明州(宁波)、温州、密州(青岛胶州)、秀州(上海松江)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清之后,由于中国的海禁政策,中国关闭了对外交往的大门。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不多,他们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角度分析指出:古代经济的中心和商品贸易活动的中心在地中海。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世界工厂”,大西洋沿岸成了经济活动的中心。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成为生产成本的洼地,利润的高地,资本向美洲转移,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国际航运、金融等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特别是港口城市纽约,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转到了美洲。而随着美国西海岸黄金的发现,太平洋上的航线日益繁忙起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向太平洋转移。因此,如果从全球视角来看,古代有中国和地中海两个中心,近代则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现代则进一步转移到太平洋沿岸。

2.3 资本逻辑是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动力

资本的逻辑是增殖、赚钱,“赚钱是人类最终的和唯一的目的。”②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资本论(纪念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64页。哪里赚钱,资本就流动到哪里产业就转移到哪里,制造业生产就转移到哪里。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由于轮船是一种非常赚钱的行业,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了海运业,使纽约慢慢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目前资本是怎样竭力在海洋航运业中寻找投资场所,下列事实可以说明:航行在利物浦与纽约之间的相互竞争的船只不断增加,从英国到好望角和从纽约到阿弗尔开辟了全新的航线,纽约目前正在议论许多这类设计方案。”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2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分析了国际资本转移的过程,他指出随着航运中心的转移,威尼斯的地位下降,利润下降,大量的资本从威尼斯转到了荷兰,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率。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转向了生产性的部门,荷兰的地位下降,资本从荷兰转向了英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预测到,随着美国的发展,英国的资本将进一步转移到美国,这将促进美国的崛起:“由于没落的威尼斯以巨额货币贷给荷兰,威尼斯的劫掠制度的卑鄙行径就成为荷兰资本财富的这种隐蔽的基础。荷兰和英国的关系也是这样。在18世纪初,荷兰的工场手工业已经远远落后了,荷兰已不再是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工商业国家。因此,荷兰在1701—1776年时期的主要营业之一就是贷放巨额资本,特别是贷给它的强大竞争者英国。现在英国和美国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④同②,第866页。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如果某一个国家凭借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成为生产成本的低地,价格的洼地,利润的高地,这时会有大量的资本涌入,从而使该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成为生产活动的中心,经济的中心。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生活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新的资源和能源的发现等,出现了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化,在资本逐利目的的驱动下,生产中心、经济活动中心会转移,从而产生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从根本上讲,虚拟经济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实体经济即制造业转移的过程,就是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

三、地中海时代

地中海北面欧洲大陆,南面非洲大陆,东面亚洲大陆,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业活动中心之一。“中世纪以前,由于航海术和人类视野的限制,地中海很长时间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①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亚当·斯密也曾在《国富论》中指出:“根据最可靠的历史记载,开化最早的乃是地中海沿岸各国。”②[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8页。为了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地中海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后来经济活动的中心会转移到大西洋。

3.1 地中海曾是古代欧洲的经济中心

地中海与亚非欧三大洲相连,便利的交通条件产生了相对先进的商业文明。早在古罗马之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迦太基人就利用航运进行商业贸易,促进了地中海经济的发展。从十三世纪开始,地中海的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了地中海的贸易。1856年,马克思写作了《奥地利的海外贸易》一文,研究了威尼斯经济发展与衰退的过程,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走向。他甚至还专门写作了《威尼斯》一文,指出陆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阻碍了陆上的贸易,热那亚和威尼斯由于宗教原因和便利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贸易上的中心。直到十四、十五世纪,地中海仍然占据贸易活动中心的位置。“14世纪和15世纪,殖民地尚未出现,对欧洲说来美洲还不存在,同亚洲的交往只有通过君士坦丁堡一个地方,贸易活动以地中海为中心。”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页。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也刺激了地中海国家手工工场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航海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手工工场产生在为出口、为国外市场而大批生产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大宗海陆贸易为基础,产生在贸易中心地,例如,意大利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弗兰德和荷兰的城市、西班牙的某些城市如巴塞罗纳等等……工场手工业的基础是国外市场,因而可以说生产自然而然以交换价值为目标,也就是说,是直接与航海相关的手工工场、造船业本身等等。”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165页。

3.2 地理大发现导致了地中海的衰落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交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活动走向了更大的空间,经济活动的中心向大西洋转移,地中海地区走向衰落。随着新航路开辟,地中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地中海变成了交通闭塞的内陆海,意大利也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经济上便衰落下来。与意大利商业联系较为密切又邻地中海区域的德意志南部诸城市,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⑤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意大利、威尼斯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贸易的航路通过海洋以来,自从轮船横渡地中海以来,意大利就被遗忘了。”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49页。

3.3 商业资本的衰落是地中海失去地位的原因

资本具有逐利性,它追求成本的低地和利润的高地,随着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活动的中心走向了面积更大的大西洋。地中海失去了原来的交通优势,生产制造的中心、经济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交往范围更大的大西洋地区。英国从全世界进口原料,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在那里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是地中海失去地位的原因。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一文中,分析荷兰衰落的原因时,也分析了地中海失去其原有地位的本质,“正如热那亚和威尼斯在新开拓的通商航道使它们失去昔日商业上的霸权地位以后的情况一样,它不得不把超出本国商船需要的资金出借给其他国家。”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页。

四、大西洋时代

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开始寻找到通往东方的航线。新航线开辟后,人类交往的范围骤然扩大,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刺激了技术革命的爆发,推动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由于新航线开辟,刺激了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市场总是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4.1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新航线开辟发现了美洲,发现了通往亚洲的成本更低的航线,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范围,扩展了交易的空间,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4.2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交往与生产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工业革命的产生。而随着交往与生产的相互作用,分工与市场扩大之间相互作用。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形成了国际分工。新航线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些海港城市,成为当时国际经济贸易的中心。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优势地位。英国首先在国内进行了交通运输的革命,先是修建大量的马路,再修建国内的运河,更好地满足国内的需求。当国内市场逐渐饱和后,进而修建港口,投资于航运扩大海运能力,把产品出口到国外。英国生产能力的增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而其他国家则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前一时期未开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现在已经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这个世界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大的工业中心——英国。”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7页。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1860年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英国的现代能源的消耗量分别比美国或德国高4倍,比法国高5倍,比俄国高154倍,英国占世界贸易量的五分之一,占制成品贸易的五分之二……它这时是世界的贸易中心。”④[英]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185页。

4.3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工业革命成果运用到火车和轮船上,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轮船、电报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历史的形成,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对于英国来说,当时在海外建立了辽阔的殖民地,达到3 000多万平方公里,远超本土的面积,被人们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往殖民地倾销其工业制成品,也在殖民地进行投资办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4.4 大西洋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国际航运中心向大西洋转移,恩格斯专门写作了《安特卫普》一文,他论述了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的发展历程,指出:“它在15和16世纪时达到繁荣的顶峰,那时是欧洲的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各国船只川流不息。”虽然经历了战乱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但是在1846年,该城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城同英国保持着经常得非常频繁的航运联系,最近又成为大批移民去美国的出发地。”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204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成为生产的中心,要进口各类原料,要出口各类产品,自然而然慢慢地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世界生产的中心,当时国际金融中心,大西洋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1857年,马克思在发表于《纽约每日论坛报》的《奥地利的海外贸易》一文中指出:“随着绕道好望角的航路的发现,亚洲贸易的中心起初转移到里斯本,然后转移到荷兰,最后转移到英国。”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3页。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走在了最前列,从而使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标志着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五、太平洋时代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扩大了市场,生产满足不了需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供求关系不断改变,到了一定阶段就出了供过于求的问题。随着生产过剩危机的日益严重,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普遍性的经济危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用大炮武力轰开中国的大门。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越来越多的船只驶向中国。另外,随着19世纪中叶,美国太平洋西海岸发现黄金,大量的淘金者涌向美国西海岸,带动了美国西部的投资热。马克思预测到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国际产业的转移,人类社会将进入到太平洋时代。

5.1 美国与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虽然美国还没有超过英国,但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高度关注到了美国迅速发展并终将取代英国的历史趋势。他们把美国看作英国的农业殖民地,为英国提供农产品,是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地。但是美国的工业化迅速发展,凭借先天的地理位置、资源、人力成本、土地等优势,美国逐渐在世界工业之中占有一席之地。1888年,恩格斯在《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一文中分析了美国的快速发展,“棉纺织工业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方面的最新改进几乎全部出自美国,而曼彻斯特只能是加以采用。在各种工业发明方面,美国已经肯定地起着领头作用,而为了争夺第二位,德国正在紧紧追赶着英国”。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8页。

5.2 黄金的发现与太平洋沿岸的开发

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磨坊中发现了黄金,美国迅速兴起了淘金热潮,来自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加利福尼亚淘金。大量的资本和几十万的人口迅速涌入美国西部,推动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除了西部工业的发展外,航运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大量投机资本涌入,美国西海岸得到迅速发展,迅速从一个小村庄成长为大城市。“一条跨越30个纬度的海岸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的海岸之一,以前几乎荒无人迹,现在正迅速地变成一个富足的文明区域。”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5-276页。美国经济出现了双中心,经济活动

由东海岸向西海岸转移。随着美国的发展,“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取代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①李维意、闫淑珊:“马克思恩格斯论太平洋时代的当代审思”,《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12期,第91-101页。

5.3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世界市场的扩展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茶叶在欧洲很受欢迎,但欧洲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却销路不畅。他们在殖民地掠夺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中国的贸易出现了日益严重的逆差。一项统计表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到了中国。1840年后,西方列强同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工业品慢慢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也融入世界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打破。航行在太平洋和中国沿海的外国船只越来越多了。

5.4 航运的发展与太平洋时代的曙光

随着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和中国国门的打开,新的世界交通航线要求建立。这样,太平洋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马克思预测道,随着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必然会刺激对航运业的需求,在发展初期由于供不应求、利润高,资本具有逐利性,必然引发对航运业投资的增加。这样通过航运把美洲同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等国联系起来,缩短全球航行的时间,加大国际交往的频次,形成真正的“地球村”。马克思恩格斯甚至预测到太平洋将取代大西洋,就像历史上大西洋取代地中海一样,这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大西洋的地位会下降,就像历史上地中海的地位下降一样不可避免。世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测的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英国等对中国侵略所造成的影响,这必然会把中国拉入世界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船只开往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马克思预测道,随着美国西海岸的开发,太平洋上开辟新的航线,以及1851年英国将要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必将会带来工业的发展,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由于不久前荷兰殖民地的开放,由于太平洋上即将开辟新航线……以及由于1851年将举办大型工业博览会,工业将会更加繁荣。”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页。

事实也印证了马克思对太平洋时代的预测。二战后,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向亚洲,特别是向“亚洲四小龙”即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的转移,东亚经济迅速发展。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过剩劳动力的大量释放,中国利用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优势,承接了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东亚地区巩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是自1894年美国居世界第一以来首次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新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也标志着资本流向的转变。大量的资本投资到太平洋西海岸,大量的产品需要从太平洋西海岸出口,东亚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需要形成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相配套。宽阔的太平洋成为世界上经贸活动最繁忙的地区,世界真正迎来了太平洋时代。

六、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变局主动权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退出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全球化出现倒风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为阻止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停工停产停运停航等措施,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重组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许多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疫情加速推进了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论述,对于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大变局的本质,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大变局的主动权,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掌握核心科技,促进技术升级。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规律来看,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中心、技术革命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的中心最初位于商业资本的中心。当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的英国。当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中心转到了太平洋沿岸的美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取得世界竞争的主导权。近年来,中国科技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风险。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来,对中兴、华为等企业制裁,进行芯片断供,使得两家高科技企业遭遇严重危机。掌握大变局的主动权,必须摆脱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应该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尽快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二是推动产业梯度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大工业是一国实力的真正体现,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一般也是世界经济中心。要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会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社会收入。而制造业的衰落会导致就业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社会收入下降。随着中国房价的上升,物价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现了制造业撤离中国的“去中国化”的危险信号。要合理引导,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利用中国是地域大国、不同地区之间区域差距大的优势,东中西部形成合理的分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同时积极发挥国际市场的作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合理引导资本转移,提升驾驭资本的能力。资本具有赚钱的逻辑,必须不断地扩大生产,换回更多的利润,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不赚钱资本就会死。资本逻辑推动了资本家的冒险精神,推动了资本的国际转移,哪个行业赚钱多,哪里的利润高,资本就流动到哪里,资本没有祖国。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哪里为它的资金支付最高利息,哪里就是它的祖国。”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页。资本的过度扩张,会造成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会造成生产的过剩,进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资本的无序流动,特别是一些中国资本盲目投资海外,会造成中国制造业的衰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提升金融机构驾驭资本的能力,要坚决防范资本外逃和无序扩张,要引导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合理有序往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转移,要利用中国巨大的面积和庞大的人口优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结构,形成合理的国内分工。

四是建设海洋强国,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也印证了习近平有关“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论述。海运运输成本低,有助于促进国际商品流通贸易,海洋沟通了世界,把世界各大洲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国越来越构成了海洋命运共同体。全世界44%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150公里之内,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经济强国是制造业的强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资源能源、零部件,出口大量的制成品,而海运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经济中心的形成,必然会带动海运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威尼斯、伦敦、纽约等港口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航运的中心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他们甚至指出鸦片战争后,上海依靠其区位优势将会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五口通商和占领香港仅仅产生了一个结果:贸易从广州转移到上海。”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事实也印证了马克思的判断。目前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而上海从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城市。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航运大国,但中国在国际航运定价权和国际规则话语权制定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不足。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地位,加快推进建设与中国制造大国地位相匹配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猜你喜欢

大变局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大变局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战略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