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樊川文集夹注》的文献价值

2021-01-07王蕾韩锡铎

图书馆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玄宗杜牧典籍

王蕾 韩锡铎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

明正统五年(1440)朝鲜全罗道锦山郡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四卷外集一卷,唐杜牧撰,佚名注。该书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书后有刻书牌记:“正统五年六月囗日全罗道锦山开刊”,后又有“前通政大夫成均大司成知制教郑坤跋”:“小杜诗古称可法,而善本甚罕,世所有者,字多鲁鱼,学者病之,今监司权公克和与经历李君蓄议之,符下知锦山郡事李君赖,令详校前本之讹谬而刊之,始于庚申三月,历数月而告成………”,再后为权克和、李蓄、李赖、孔硕、尹起宗、尹汉刻书者六人的衔名。作注者没有署名,从引用最晚的资料来看,引用了宋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可知其为南宋人。每卷卷端署《樊川文集》卷次,空三格,署《夹注》,故取书名为《樊川文集夹注》。因此书有特殊的价值,1997年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发行300册。《续修四库全书》也将其影印出版,在第1312册[1]。

辽宁省图书馆藏本用纸为朝鲜的茧纸,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此书,用纸为皮纸。经过核查,国图藏本是辽图藏本的翻刻本,时间当在清代,版式全同,皆为半页8行17字小字双行同,但未翻刻牌记。《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皆称《夹注》)成书早,引用资料丰富,是杜牧诗文集的一个重要注本。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安徽师范大学吴在庆撰的《杜牧集系年校注》,全书4册,基本收录了杜牧所有的诗文集,此书是目前理解杜牧诗文集较权威的本子。吴先生便是利用《夹注》(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本)来校勘和注释。这是学术界第一次全面利用《夹注》。笔者试对辽图藏本《夹注》注释与引书部分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其价值。

1 《夹注》是杜牧诗文集的重要校本

《夹注》是世界上现存的杜牧诗文集最早的版本,也是第一个注本,只收录杜牧的诗赋。清代嘉庆时冯集梧为《樊川诗集》作注,并认为自己所作是第一个注本,其实几百年前已有注本。《夹注》成书早,文献本身更接近旧编原貌。学界认为冯注本是目前为止对《樊川诗集》最好的注本。用冯注本与《夹注》本相检,《夹注》在校勘注释方面有很多优越之处,是杜牧诗文重要的参校本。

首先,对杜牧诗的校勘而言,拿《夹注》本与冯注本相校检,《夹注》本有优于冯注本的地方。例如冯注本《倡楼戏赠》诗首句作:“细柳桥边深半春”丛刊本也作“深半春”。检夹注本,首句则作‘细柳桥边探半春’。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探春》条:“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2]”考察诗作背景,“探半春”比“深半春”更为准确。

其次,关于杜牧诗的注释,《夹注》本补充了很多冯注本未注的诗作。像冯注本没有对《樊川外集》进行注释,《夹注》补充了这部分内容。例如《夹注》外集《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品汇昭苏即事书成四韵》:“银阙双高银汉里”句下注:“神仙蓝采和踏歌: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崔嵬。”《夹注》引用了蓝采和的踏歌词作为这句诗的注释。北京大学中文系浦江清教授考证蓝采和事迹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沈汾撰的《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行则振靴,言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3]’”《夹注》引用的蓝采和的踏歌,便是改写《续仙传》中蓝采和唱的踏歌。《辞海》解释,踏歌是古代人民群众的一种歌舞形式[4]。

第三,对于杜牧诗的注释,《夹注》本释典角度及详细程度不同。例如《夹注》卷四《闺情》“娟娟却月眉”句下,引录《天宝传歌录》,注云:“贵妃尝作十眉新妆,宫中有效之:曰连头,曰八字,曰走山,曰倒晕,曰横云,曰惊翠,曰新月,曰却月,曰柳叶,曰媚眉。”释义详细。《天宝传歌录》作者佚,文献没有记载。是书当产生于天宝或以后,应还有其他内容,但已亡佚。冯注本对此句的注释很简单,仅释其典出于梁元帝《玄览赋》“望却月而成眉”。又如《夹注》卷四《秋思》“热去解钳釱”句下,引《汉书·陈咸传》,注云:“钳在颈,釱在足,皆以铁为之。”冯注本则引《梁书·汉武帝纪》,注云:“钳釱之刑,积岁于牢犴。”解释角度是不同的,《夹注》本偏于细致,刑具用法明晰。二书可以相互参照利用。《夹注》本注释详致,所以篇幅也较长。比如卷一《李甘诗》“训注极虓虎”句下,引录了《职林》800余字的资料,叙述宰相李训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内外协势,谋诛仇士良等宦官的“甘露之变”事件。以事件串联注释“训注”二人。冯注本则分别引《旧唐书·李训传》《旧唐书·郑注传》作注。

2 《夹注》注释的文献价值

《夹注》中注释部分,资料征引广博、内容驳杂。同时由于成书较早,引用的典籍版本必然也更早,其援引的史实、篇章可供后人古籍整理时参校。

2.1 为文献校勘提供参考

文献在流传中会出现脱衍、讹误、遗失等错误。《夹注》丰富的注释除了能供后人更好地理解杜牧的作品,还有一个用处便是为其他现存典籍文献提供校勘依据。例如《木兰诗》中最为争议的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979年中华书局铅印本)《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对《木兰诗》的第一句的异文有下面叙述:此句一作“唧唧何力力”(《文苑英华》注说“力力又作历历”),又作“促织何唧唧”,都是在流传中产生的异文[5]。《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在流行的是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全诗62句,330字。南宋人为《题木兰庙》作注,所用的《木兰诗》与郭茂倩所用文字有差异。《夹注》卷四《题木兰庙》诗:“弯弓征战作男儿”句下引用《木兰诗》为注,作了删节,全诗只有55句,296个字。第一段只有16句80个字,异文有两处:“促织何唧唧,木兰当户织……兵书十二卷,卷中有爷名……”

第一处“唧唧复唧唧”与“促织何唧唧”。促织即是蟋蟀,唧唧是蟋蟀的鸣声,这是古代诗文常用的比兴手法。“唧唧”如果解释为“叹息”,并不对,因为下文已经出现了叹息,“唧唧复唧唧”不应这样重复。第二处“卷卷有爷名”与“卷中有爷名”。北朝的政权按人名征兵,有的放矢。“卷卷有爷名”,木兰的父亲名字出现十二次,这是不应有的重复。“卷中有爷名”,木兰的父亲的名字只出现一次,合情合理。

2.2 辑佚新资料

《夹注》注文援引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资料详备,很多是从佚书之中截取。通过《夹注》可窥佚书之吉光片羽,留存的资料可补史书之阙略,并于细节处有发明补正之用。

例如,《夹注》为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作注,用了已经亡佚的《玄宗遗录》。《夹注》卷二《华清宫三十韵》“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句下,引用了《翰府名谈·玄宗遗录》近千字的资料,详述了杨贵妃缢死马嵬驿的过程。《玄宗遗录》产生于前,《翰府名谈》成书时辑录了《玄宗遗录》一书。《翰府名谈》,北宋刘斧撰,此书已佚,南宋曾慥辑的《类说》中保存12条,现存的《永乐大典》保存1条,但皆不见《玄宗遗录》内容,此书已佚。《旧唐书》《新唐书》对杨贵妃缢死马嵬驿的记载,情节简单,没有细节。《玄宗遗录》成书时代离事件更近,描述更为令人信服,也有大量细节。比如描写了贵妃对玄宗的责怨,为自己的抗争辩解:“夫上帝之尊,其势岂不能庇一妇人,使之生乎!一门俱族,而及臣妾,得无甚乎!且妾居处深宫,事陛下何尝有过失,外家事妾则不知也!”再如:贵妃是经过两次帛缢乃绝:“左右以帛缢之,陈其尸于寺门,乃解其帛。俄而,气复来,其喘绵绵。遽用帛缢之乃绝。”这些细节在以往典籍记录都是没有的,为杨贵妃研究及文学创作提供了新角度。

《玄宗遗录》作者已佚。笔者推断该书本为唐代陆贽撰的《玄宗编遗录》。陆贽(754-805),大历六年(771)进士,官至中书侍郎。陆贽三岁时杨贵妃逝,他在长安为官多年,社会上有许多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遗文遗事,他搜集起来,撰成《玄宗编遗录》,《宋史·艺文志》著录其为二卷[6]。刘斧将《玄宗编遗录》编入《翰府名谈》时,漏掉一个字,成为《玄宗遗录》,很有可能。

另外,注释中揭示了一些已佚文献资料。例如:现存苏轼作品人们认为已基本辑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苏轼的作品有十几种,经、史、子、集各部皆有。其中苏轼除为《广成子》作注之外,未见有为他人的作品作注[7]。根据对《夹注》注释考察研究,《夹注》在注文中引用已亡佚之《诗史》残句20余处,其中有7处为苏轼所注:①卷一《皇风》“何当提笔侍巡狩”句下注云:“《东坡诗史补注》:‘李斯曰:丈夫貌提笔鼓吻,取富贵易若举杯。’”②卷三《题新定八松院小石》:“且看小三峰”句下注云:“《十道志》关内道华州有华山。《华山纪》云:其上有三峰。《东坡注》:‘宋援云,三峰谓莲华、松桧、毛女也。’”③卷四《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貔貅环玉帐”句下注云:“《东坡集注》:‘玉帐将军帐也。’”④卷四《题乌江亭》“卷土重来未可知”句下注云:“《诗史》:虎狼窥中原。《东坡补注》:徐庶曰‘今虎狼辈窥觇中原,不可不备,一日或聚啸而起,卷土归矣。’”⑤卷四《送薛种游湖南》“贾傅松醪酒”句下注云:“《诗史》:松醪酒熟傍看醉。《东坡补注》:‘谢敷曰,山家松醪酒,熟看不能饮,傍坐看子醉。’”⑥卷四《送隐者一绝》“贵人头上不曾饶。”句下注云:“《诗史》:日月不相饶。《东坡补注》:‘王献之览镜,见白发,顾儿童曰:日月不相饶。村野之人,二毛俱催矣。子等何汲汲为觉,寸阴过而不可复得也。’”⑦外集《咏袜》“五陵年少欺他醉”句下注云:“《史诗》:《东坡补注》:‘陈苑曰:青春风物雅好,独恨不得驰逐,五陵年少嗟吁久之。’”由此可见苏轼的作品前人并未辑全,需待后人补。笔者现将上述苏轼的佚文辑出,供学者在研究中参考。

3 《夹注》引录文献丰富

《夹注》注释中征引文献宏富,引用典籍多达300多种,皆为元代以前之书,其中很多品种现已亡佚。《夹注》成书年代早,并且流传稀少,之后历代文人在辑校典籍时引用不多,但《夹注》引用文献对现存典籍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夹注》征引文献可为学者读书治学、追本溯源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夹注》中所举之征引文献有很多已经散佚,这为古籍辑佚工作指明了方向。笔者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作为检索工具,进行深入系统的检索稽核,结果发现,《夹注》中所引300多种典籍有数十种未被收录,这些未被收录之典籍均可视为佚书[7]。

笔者据此整理出《夹注》征引典籍之佚书57种,并列佚书目录于此,以期为古籍整理、校勘、辑佚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发现视角,在实践中按图索骥,争取有新的发现。以下为《夹注》征引典籍佚书书目:《诗史》《诗传》(汉毛苌)、《唐六典》《唐纪》《唐宋诗话》《唐书要》《广绝交论》《玄宗遗录》《庐山记》《辩命论》《职林》《职官书》《三辅故事》《零陵记》《灵宝度人经》《天宝传歌录》《西三经》《晋阳秋》《贾山传》《后语》《后魏书》《汉书》(汉卫宏)《汉杂事》《汉官仪》《良士传》《安天论》《冯鑑续事》《宣城郡图经》《酒德颂》(刘伶)、《河图括地象》《述征记》(郭延生)、《神仙本纪》《神仙拾遗》《清华宫图》《混天图》《运历图》《运命论》《通载》《逸史》《浑天帝王图》《大业记》《南都烟花记》《老子内传》《翰府名谈》《松窗录》《本草图经》《成都记》《感定录》《曲略》《招隐士》《郡国志》《历代统记》《陇右记》《金海算法》《益州志》《前缓声歌》《剑颂》。

4 结语

《夹注》在古籍校勘、辑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文献整理需旁搜远绍、博稽经史。《夹注》注释的内容驳杂,有详实可据之功,也有错讹缺漏之处,引用的佚书、留存的佚文在利用时需辨伪和校勘,考镜源流,辨伪存真。目前学界对《夹注》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笔者通过举例分析《夹注》注释及引书方面的特点,旨在为学界开展杜牧研究及典籍校勘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玄宗杜牧典籍
杜牧
狡黠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狡黠
山行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皇上面子也不给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