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实型数据的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多维度评价研究*

2021-09-07王立新潘香岑刘凤侠

图书馆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文沈阳馆员

王立新 潘香岑 刘凤侠

(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1)

随着大数据、智慧化时代的到来,基于信息、数据基础上的科学决策已经取代传统的经验型管理。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1],面对日益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不得不重新思考服务定位,探索服务转型方向,而科研能力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的前提和保障[2],科研有助于馆员了解行业研究热点与前沿,其成果是衡量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笔者以辽宁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各馆学术论文指标,综合评价各馆科研能力和现状,并就如何提升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科研水平进行探讨。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梳理了辽宁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10年(2010—2019)的科研现状,客观地评价了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科研水平及科研实力,提出了强化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建议与策略。

2 辽宁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现状

2.1 科研产出统计分析

论文数量往往代表一个机构的科研产出,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省内38所公办本科高校图书馆2010—2019年10年的发文数量,详细情况如表1及图1所示。

图1 辽宁省本科院校图书馆2010—2019年发文TOP10

高校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反映出该校的科研生产力[3]。由表1及图1可知,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10年间发文量共计3850篇,每馆年均发文10篇有余,从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每年发文趋势来看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在38所高校图书馆中,总发文量超过200篇的有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和辽宁大学图书馆,年均发文20余篇;介于150-200篇的有4所图书馆;介于100-150的有13所图书馆;10年发文量不足50篇的有7所图书馆,年均发文仅仅7篇,有的图书馆甚至一年内没发表过一篇文章。由此可见,辽宁省本科高校图书馆馆际间科研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表1 辽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2010—2019年发文数量对比

2.2 核心期刊论文统计

高水平论文数量及引用情况反映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创新力及影响力。一般来说,论文的被引频次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4]。表2为辽宁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及引用的统计,由此可知,这些高校图书馆10年间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10篇,引用次数5506次,图2及图3分别统计了发文数量及被引次数排名TOP10的图书馆。其中,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无论从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到引用频次均高居榜首,表现出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大连理工图书馆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也表现不俗,论文数量仅次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及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引用上位居前三名。与此相比,部分图书馆还没有核心期刊论文或者论文数量偏少,这些图书馆应当在重视发文数量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创新力的提升与突破。

表2 辽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及引用统计

图2 核心期刊发文量TOP10

图3 核心期刊论文被引TOP10

续表2

2.3 核心作者分布统计

核心作者是指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5]。作者发文量可揭示作者对具体领域研究的持续性、深度及贡献大小[6]。笔者对辽宁省本科高校图书馆10年间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人数进行了统计,以此呈现辽宁省本科高校图书馆核心作者的分布情况(见图4和图5)。

图4 发文5篇以上的高校图书馆的作者人数对比(TOP10)

图5 发文20篇以上作者人数比较

图4可以看出,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有26人,排在首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发文人数相同,并列排在第二位;东北大学图书馆及辽宁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作者也超过20人。这几个图书馆也是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引领馆。

图5是发文超过20篇的高产作者分布情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有6人发文数量超过20篇,排在首位,远远超出第二名的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排在第三位的两所图书馆分别是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和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有两人发文超过20篇,其余的6所图书馆均有1人入围高产作者。在38所图书馆中,19人入选高产作者,占全部馆员的1.1%,说明辽宁高校图书馆的高产作者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各馆也应加强对馆员科学研究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全力打造服务技能高、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馆员队伍,提升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

2.4 基金论文统计分析

基金论文指由国家、省级各类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论文,是科研项目实施和结题成果的重要体现,一般代表本学科具有一定新颖性、前瞻性、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统计分析基金论文可以了解学科的重点和研究趋势[7]。

表3是辽宁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10年基金论文的统计情况。从总量来看,共发表5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45篇国家社科基金论文,21篇其他类国家基金论文,辽宁省各类基金论文107篇,市级及校级基金论文各1篇(未在表中列出)。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发表14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排在首位,超过第2名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和第3名中国刑警学院图书馆的总和;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论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量23篇,超过了其他37所图书馆发文的总和,足见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在省级基金论文的统计中,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排在首位,这与近几年该图书馆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学科分析方式,积极鼓励支持馆员结合工作开展学术研究,申报各类课题有很大的关系。

表3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各类基金论文统计

2.5 来源期刊分析

表4是笔者对辽宁省38所高校图书馆发文量排名前6位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的统计,从中可见,《图书馆学刊》作为辽宁省唯一的省级专业类学术期刊深受辽宁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青睐,以发文量510篇独占鳌头,辽宁大学图书馆及东北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学刊》发文50篇排名首位,载文量排在二、三位的是《图书情报导刊》和《农业图书情报》,发文都超过200篇,令人欣喜的是图情领域著名的核心期刊《图书情报工作》载文87篇,这其中仅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该刊发文66篇,占比高达75.8%,可见其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此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载文量也超过80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二线城市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文量高达67篇,超过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表明辽宁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潜心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学者。

表4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来源期刊统计分析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发文量、影响力、载文期刊、基金论文等多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当然这与图书馆的规模、馆员人数、队伍素质等客观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主观努力更为重要。沈阳师范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属于中等类型,但馆员所表现出的强大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省内是首屈一指的,这不仅源于馆员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更是馆领导视野开阔,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注重学术研究,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应加强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交流,以强者带动弱者,促进辽宁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和实力的整体提升。

3.1 聚焦核心期刊,实现科研成果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尽管辽宁省高校图书馆10年来的科研产出成果丰硕,但从38所高校图书馆发文最多的期刊排名来看,前五名都是普通期刊,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整体核心期刊发文率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沈阳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核心期刊发文量非常高,如沈阳师范大学的王宇研究馆员等,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高水平专家资源的作用,聚焦馆员科研能力提升,服务技能拓展,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基金申请、论文写作等相关培训,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的双突破,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精准个性的服务。

3.2 开展馆员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实现核心作者群向高产作者转型升级

目前,辽宁省高校图书馆10年间发文量超过5篇的共计439人,其中,发文超过20篇的高产作者19人,发文介于11-20篇的核心作者102人,还有321人发文介于5-10篇,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应让更多的科研带头人脱颖而出,成为图情界的领军人物。同时,对有潜力的作者制定培育计划,助力其成为高产作者,全面带动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质量的优化和馆员学术能力的提升。

3.3 拓宽研究视野,实现由传统研究向创新型、智库化拓展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信息服务、阅读推广等,馆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对知识创新的挖掘及专业化服务还停留在表面,涉及知识产权、专利分析、知识服务、智库建设等主题的研究还较少,研究的层次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的对象也需进一步拓展,迫切需要辽宁省高校图工委及各个图书馆为馆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沟通交流的机会,多途径拓宽馆员的视野,引导馆员关注国内外图情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视角,为高校及社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支撑及决策支持服务。

3.4 加强协同合作,实现馆际间的优势互补

在当前知识碎片化、载体多元化、内容海量化的信息时代,跨界融合、跨学科研究成为趋势与主流,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研究的边界不断拓宽,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精准化,这给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2018年辽宁省政府在中央院校和省属院校中选定8所院校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点,除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外,在农业、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也分别对应培育高校。面对这种需求态势,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馆际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打造多方联动的合作团队,促进馆员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完善,构建优势互补的多维集成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图书馆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育人、双一流建设等多重职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发文沈阳馆员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