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新时代学校体育使命的思考

2021-01-07符雪姣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念核心素养

符雪姣

1 学校体育的使命及其意义

“使命”一词大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命令、差遣;二是指应尽任务,应尽责任,其英文对译词是“mission”。“mission”一词在《新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为:an important assignment carried out for political,religious ,or commercial purposes,typically involving travel abroad.(政治、宗教或商业的任务、使命)。可见,所谓使命是人们对组织必须承负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它明显要高于目标和目的概念。因此,所谓学校体育使命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必须承担的重大或紧要的任务和责任的一种确定,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应有价值的判断、追求和选择,是有关学校体育是什么、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的理性审视和基本看法。

学校体育使命是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制定和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是学校体育行动的指南,它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核心指南,是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使命与责任赋予了学校体育以高度和灵魂。没有使命感的学校体育是盲目和丧失方向的,没有责任担当的学校体育是轻薄和缺乏根基的。真正的学校体育应该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甚至同一时代同一国家的不同学者,对于体育价值与使命的认知与认同也会千差万别。

2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赋予了学校体育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新时代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是同我国现代社会人才新要求紧密结合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则是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然之举,必然之措。[1]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有关“核心素养”理念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主要内容包括概念与内涵阐释、意义与价值探讨、框架与体系建构等,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也被提上了专家议程。在最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就率先提出了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核心素养的3个维度: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2]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或体系的研究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代表性观点,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学校体育与核心素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学校体育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是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学校体育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还远未形成共识。因此,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核心素养”理念被提出之后,首先应该从核心素养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新理念对新时代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学校体育发展核心素养的合理性等基础、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思考和探讨。只有当这些基本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后,才会形成较为统一的话语体系。这也是研究“核心素养”理念具体性操作问题的基础。

基于此,笔者认为,阐释“核心素养”与“学校体育使命”关系的意义在于:其一,能够在重要的教育发展节点上再次审视学校体育的使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而学校体育也开启了新征程。学校体育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发展的要求,最终通过学校体育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目标。[3]因此,把学校体育与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新主题放到时代使命的高度,阐释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契机,是学校教育顶层设计的需要。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应试化、表演化、形式化等误区。将“使命”作为学校体育研究的视域,能准确把握核心素养新理念下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其二,能够深入揭示学校体育使命的演变与发展脉络,从而促使体育教育工作者更为清醒、明确地从事自身工作,能够揭示和阐明当代学校体育对于整个教育,对我国21世纪高素质公民的培养所肩负的责任。

此外,从已有的“学校体育使命”相关研究来看,成果主要集中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等重大事件被确立和发动之时。1979年的“扬州会议”强调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4]1990年2月20日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了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这之后学校体育目标的设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首次将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中国梦结合了起来[5],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使命。这表明,学校体育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或重要节点时,学校体育使命的问题往往便会受到学术界的提及和关注。因此,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被初步确立的当前,再次思考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使命问题正当其时。

3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对学校体育使命的要求

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也开始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方向迈进,其必然赋予了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学校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那么,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核心素养理念对我国学校体育使命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把握?如何保障其顺利实施?王登峰司长对此曾说道: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推进的手段是“除旧布新+尊重规律”,即做好调查研究,找出规律后,解决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6]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认识。

3.1 兼顾全球视野与本土元素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推动本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且达成了一种国际共识,甚至有一些内容还得到了国际教育界的公认。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7]这种教育共识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背景,即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外专家对此指出:普通认知与手工劳动性质的工作份额正在降低。此类任务将逐步由计算机编程来完成,国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则是那些强调专家思维或复杂交往的工作。此类任务计算机无能为力。[8]因此,为适应此趋势,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也要有“全球视野”,承担起造就国际化,适应新时代人才的使命。

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外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或体系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本土和民族特色。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宣言》中要求对当地土著居民的历史和文化予以关注;法国要求学生知晓和了解本国的艺术历史和经典;自然灾难频发的日本出于救灾防灾的考虑,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放在学生能力培养的首位。这启示我们,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有中国根、民族魂。[9]因此,我国的学校体育在贯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时,一方面需学习国际已有的先进经验,以适应教育全球化趋势;另一方面则更需充分关注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的现实国情,体现出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特色[10]。这也是学校体育使命所决定的。正如2017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述:“课程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11]

3.2 并重个体成长与社会需要

环视各国和各地区教育专家普遍认同的核心素养内涵,其当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进一步具体到学校体育,即是对“什么是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个体”问题的探索。[13]对此问题,可从个体成长与社会需要两个方面来解答。

首先,在学校教育的指导理念上,为了批判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后者又陷入了全能、宽泛的误区,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出于对素质教育中某些过宽、过泛内涵的一种纠正和矫治。”[14]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核心”二字,比“素质教育”最大的进步在于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破解“应试教育”顽疾。如在一些地方的体育中考中,因“应试体育现象”日趋严重,出现的“考什么,就只教什么,只练什么”,将体育课沦为“应试体育课”的异化现象。[15]还有某地体育中考有“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考察,学生们就长期只重复练习此一个技术动作,到最后还是不会打排球,甚至连排球的基本规则都不懂。这就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显著表现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核心素养”理念力求破解的问题。

其次,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教育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必然带有社会和时代的烙印。学校体育也需关注和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例如,有学校体育专家指出:“中国学生体质连续30多年下降”“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很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中国学校体育的深层次问题历经多年的新课改后,还是始终未得到明显的好转。[16]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17]因此,提升和发展青少年健康水平是我国当前社会最大的需要。再譬如,随着新冠肺炎等类似大规模急性传染病所引发的全球性健康危机,学校体育出于自身的特点和目标,理应承担越来越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任。[18]因此,学校体育需要紧密跟随新时代的步伐,为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谋求人民幸福生活而助力。这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使命。[19]

综上,在促进个体成功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两个层面上并重,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使命。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则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又有所不同。

3.3 统筹学科目标与教育整体目标

从培养目标来进行解读,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思维,强调在实践和情境中培养素养,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20]然而现实生活是一个整体,是没有分科概念的。这就需要各个学科思考如何从各自学科出发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统筹好学科目标与教育整体目标。

从不同层面来进行解读,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与实施在三个层面上各有任务和功能:在宏观的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上,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在微观的学科和课程实践层面上,应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如何落地,如何细化为具体的学科教学素养,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在中观的教育理念上,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并不能单纯依靠各个学科和课程的简单叠加来完成,而需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学科的融合性,向跨学科和整合化的方向发展[21],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以上解读都意味着我国学校体育在贯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承“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念。诚如有学者指出,目前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已经向着“全人教育”理念转变,即形成了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22]这是当前学校体育应当承担的新时代使命之一。

在更高层面上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代,学校体育不仅要打破学科壁垒,还要打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边界,将一切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要素、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中。当前,国家层面对体育工作提出了“体教融合”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还在2020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设立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发展整体性的认识和考虑,已经深刻认识到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体育的力量,而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

4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体育使命的达成途径

4.1 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为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涵盖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在内的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23]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体育课程目标除了坚持新课改要求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置,还应围绕人的发展,以及新时代、新环境对新型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来进行调整,打破以知识、技能达成目标为主线,变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目标。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体育课程应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将一切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纳入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24]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体育课程内容不应再仅局限于学校范围,而应关照体育与社会、社区的紧密联系,拓展学生体育课程的空间;其二,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走出校门后的健康生活,养成运动习惯做准备;其三,需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赋予学校和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和空间;其四,要有整体教育意识,探索不同年龄和学段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与过渡,避免重复学习。

课程实施是课程目标得以落实的保证,而且还能推动课程目标的完善与调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体育课程实施的改革可在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前者包括:增加常规体育课程的形成性、建构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体育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大力发展实践课程,引入俱乐部的授课形式,并通过俱乐部与社会和社区进行紧密联系,帮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融入社会,让学生“具身”体会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公平参与竞争、如何尊重规则与对手等,达到“具身德育”和“立德树人”的目的。[25]后者包括:引入小组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将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等。

课程评价课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检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课程改革效果的关键环节。体育课程评价必须随着体育课程改革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从而对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立、内容设置和实施方式形成导向,确保体育课程体系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工作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增加评价主体,让学生自己、同伴、家长、社会成员等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二是扩展评价内容,除了技能、体能、过程等评价内容外,还可增加学生自信力、组织力、抗压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可综合运用分数和等级、学生日志、教师观察、视频分析等。

4.2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能否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执行和落实好,能否完成历史使命,最终还是落脚于体育教师队伍。笔者认为,这需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体育教师需要树立起“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新专业思想,扭转落后的,过时的教育观念,将自身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向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新方向进行契合。有学者对此指出:传统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从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学法知识等有关学生的综合知识方面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体育教师知识结构。[26]

其次,要想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处理实际问题等核心素养,教师自身也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补充和深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德行、知识 、技能等综合方面整合性地教育和影响学生。这对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研究和探索能力不足的体育教师而言尤为重要。[27]

第三,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专业能力。对体育教师而言,要格外重视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规范化。[28]体育教师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在对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能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多层次、多角度和开放的教学方法、模式。这其中既要考虑教材内容,也要考虑生活经验;既要考虑学生当下的发展,也要关照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发展;既要考虑校内条件,也要考虑校外资源。总而言之,需要通过教学设计,达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第四,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专业心理品质。这需要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了解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的能力,与学生深入沟通与互动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洞察学生情绪、思想波动的能力,营造体育课堂氛围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在现实情景中达到教化的目的。此外,体育教师还需具备与其他科目或学科教师交换观点,分享、整合知识与资源的能力等。

4.3 学校体育的制度保障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与执行迫切需要加强各级别、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发挥其保障作用,帮助学校体育承担起历史使命。

在课程改革制度方面,首先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响应国家号召,认可其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并在制度层面保证和推进各个学段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要素,确保学校体育向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方向奋进。同时,要注重完善学校体育中运动风险的防控,建立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对学校体育活动的运动伤害、安全问题等予以明确立法,打消体育教师“不敢练”“求安全”的顾虑。此外,还需加大体育课程相关的场地、设施建设的保障,以满足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硬件需求。

在教师发展制度方面,需要在职前教育、入职后教育中都增加有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系统培训内容。笔者认为,除了传统的体育教师进入高校进修外,更重要的是,需打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队、项目协会等社会和民间机构或团体进修的渠道,以适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要求的教育整体观。此外,还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来激励中小学体育教师主动增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社会协同制度方面,需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制度。[29]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责任,利用行政和舆论手段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要利用制度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促进社会成员履行教育责任,如社区可增设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打造健康、运动氛围的社区文化;三是要利用制度明确家庭体育教育的责任,补齐当前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短板。

5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学校体育发展思想要与时代对标[30],而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就是意味着我国学校体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阶段。这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教育工程和任务。它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紧随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指向,打破和跳出原有固化的教育理念。而使命认识是学校体育新时代发展模式能否成功的前提。如果使命认识发生错位,将会使学校体育迷失发展方向,会导致学校体育表象的发展代替本质的发展,最终带来学校体育发展目标选择的混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体育使命到底是什么”“如何保障学校使命的完成”等问题的回答是一个长期的深入建构过程,且不同学派的学者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笔者限于学识和能力,在此不做定论。该文的目的与价值是为了引出上述问题,期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和思考此问题,思索并实施未来学校体育的新使命,将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为全球化的人才培养和竞争发挥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理念核心素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