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独立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07商子楠
商子楠,贺 翔
“双创”时代独立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商子楠1,贺 翔2
(1. 宁波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2;2.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培养出符合“双创”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发展之本。本文分析了“双创”时代独立学院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四个缺陷:一是重就业提升,轻创业创新体系建设;二是重单一标准化教学,轻跨专业灵活学习;三是重知识逻辑推理教学,轻情商培育、团队沟通和思维能力培养;四是重课堂案例学习,轻亲身体会创业创新的体验。为了改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独立学院要建立阶梯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型,通过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创业创新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建立“以赛促学”的学科竞赛体系,实现创业创新与学科竞赛融合;构建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创业创新与实践平台融合;设立产业学院和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实现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业创新
自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引导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学院。应用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1]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满足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独立学院需要解决的迫切需要。
国外学者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各国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可分为五种模式:第一是创业中心模式。即高校建立创业中心, 各部门之间合作, 在整个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第二是企业家生态系统模式。它将那些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并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建立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并且以各种形式进行创业教育。第三是外部模式。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合作, 通过外联方式吸引外部各种资源。第四是综合模式。它整合创业教育课程、创业中心活动、体验式学习等,并关注所有类型的创业教育实践。第五是全球模式。创业教育是通过国际间的合作进行。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美国大学创业创新教育以通才的方式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创业教育侧重于初创企业在早期企业经营周期中面临的挑战,课程话题更多偏向风险投资规划、商业规划、技术和创新等主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创业教育计划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广泛的课外创业教育机会。[2]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创业教育机会有:商业计划竞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s)、创业俱乐部 (entrepreneur- ship clubs)、知名企业家讲座 (distinguished speaker series)、电梯演讲比赛(elevator pitch competitions)。
欧盟将大学教育和培训视为培养新一代青年的创新和创业技能、提高欧盟经济活力和提高欧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970年,科隆大学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创新教育研究的教学课程,并逐步将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3]德国大学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 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例如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确保创业者拥有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技能。在英国,更多大学开设创业和创新教育的通识课, 旨在教授创业背后的科学道理,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业爱好。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学生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英国大学强调创业者心智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技能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对自我的控制管理能力的情商培养, 以及学生在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等逆商方面的提升, 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根据欧盟发表的2012年欧盟大学创业教育的白皮书。白皮书从创业核心竞争力、创业精神、个人就业能力、创业教育与社会和经济的关系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和评估大学创业教育。[4]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青年人的创业思维方式、创业趋势和就业能力,甚至是对社会经济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国内学者主要从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和学生素质等两个方面研究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吴海波提出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166体系,并指出一个“全面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5]创建了通过六大途径展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有创业指导课程、专业课程教学载体、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创新社会实践体系、创业创新文化、创业创新思想教育模式;通过建立以下六项保障机制:做好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服务、加强条件建设、形成评价机制、聘请创业导师、开展创业研究,形成了全面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丁喜旺使用K-means聚类算法, 对高校学生进行量化分析,以及时掌握创业政策、承担风险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系统掌握创业理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体验与收获为基准,[6]得到了某高校368名毕业生关于创业思维各项要素的聚类分布情况,为创业教育个性化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唐清平认为高校在全面完成专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加实践课程,加强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主要体现在把专业教育中学到的较高的学习技能融合到实际经济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7]通过建立理念培养、知识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多重教学目标,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将创业创新理论渗透到日常专业课程中,引入企业人才,引导学生了解创业实践的内容。积极探索搭建导师+创业教练的授课方式,提高和锻炼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的能力。段婧以淮安电子商务学院创业方向班为例,剖析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8]以开拓创新,组织沟通和创业人才为目标,建立了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创业与创新。李欣以华南理工大学创业创新教育学院为例,重点分析双创班教学方式,剖析七大教学模块:营销模块,运营模块,财务模块,信息技术模块,战略模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模块,创业模块。[9]转变高校教师在双重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从理论指导到创业创新顾问的作用。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目前学者对独立学院的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研究。本文对独立学院在商科方面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进行分析、总结,探索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有效培养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
一、“双创”时代独立学院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及成因
在当前复杂而瞬息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中,掌握单一专业知识不能够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努力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的市场认知,流程设计、风险把控和价值挖掘的能力是符合培养建立创业创新商科人才的体系的要求。这对于专注于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尤为重要。独立学院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就业提升,轻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高校对创业创新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创业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教会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者提高就业率。一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高校排名的衡量指标。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融入整个教学体系。在实践课程中尚未建立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渐进的、有机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创新教育相对孤立和分散。通常,独立学院商科各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创业创新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它没有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自己的专业教学体系中。
(二)重单一标准化教学,轻跨专业灵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现专业性,强调内容一致性和规范化。尽管大部分商科课程中有很多案例分析的学习,但是往往这些案例是针对具体的单一课程的知识,很少具有跨专业或者跨学科的综合案例,不能系统性地把跨专业或者学科的知识有机组合,这无疑会阻碍学生的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应是跨专业和跨学科的,标准化教学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企业里某一项业务操作,并不一定局限在一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它往往需要的是跨专业和跨学科的交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整实施。特别对于那些毕业后想创业的学生,如果能在大学阶段打好对跨专业或者学科的灵活学习基础,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创业的概率。
(三)重知识逻辑推理教学,轻情商培育、团队沟通和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的独立学院商科教学中,往往强调培养学生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忽略了情景仿真教学和竞技教学带来的培养沟通、谈判、团队合作和情商素养的能力。情景仿真教学虽然是一种模拟商业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但是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模拟环境获得在传统商科课堂里所学不到的沟通、谈判、团队合作和情商素养的能力。我们研究分析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且实地走访宁波地区200多家企业,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用人的标准,发现一个重要的人才成长规律:情商和团队合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卓越人才,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获得成功。而那些单打独斗很难融入工作团队的毕业生往往怀才不遇,最后一事无成。
(四)重课堂案例学习,轻亲身体会创业创新的体验
当前独立学院的商科教学比较侧重传统的案例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这样的案例教学对于那些MBA学员来讲可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来说很难发挥案例内在的价值,因为这仅仅让学生在脑海里停留了这样的案例,很难让他们深入案例的情景中。当学生处在真正的商业环境中,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传统的商科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步入职场的实战技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上述独立学院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从原来的母体大学中分离出来,而那些母体高校基本都是属于研究型的高等院校,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然而当独立学院从母体分离后,并没有及时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还是沿袭原来母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发展。
其次,独立学院并不是由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高等院校,往往面临办学经费的不足。经费上的缺陷未能让独立学院招聘大量的师资,建立完全自主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上特别是商科课程上不得不依靠母体的师资。但是因为母体院校属于研究型的大学,那些来自母体院校的老师往往将教授母体大学的学生的课程内容以同样的方式输出给独立学院的学生,这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第三,大部分就读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身具有应用型人才的潜质,然而在独立学院自身的商科人才培养方案沿袭原来母体高校的背景下,学生的应用型潜质未能在大学期间充分得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激发,从而使独立学院在原有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未能有效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
三、“双创”时代独立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改善独立学院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文建立了阶梯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型,充分挖掘学生创业创新的思维,使其燃起创业创新之火。阶梯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型如图一所示:
(一)构建系统科学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创业创新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创业创新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应尽的责任。应用型大学特别是独立学院应构建创业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将创业创新的课程纳入基础平台课、模块课和拓展课,重视跨学科课程的设计。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建立系统性、科学性的创业创新课程对于培养商科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有效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也并不是只靠实践能够形成的。
任何实践都是需要理论作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经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课程培养后具备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去创新创业,这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实现素质教育和创业创新相融合。
图1 阶梯型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型
建立系统性、科学性的创业创新课程步骤如下:首先,开设出创业创新的基础平台课程,普及相关创业理念和激发创业思维。其次,通过设立创业创新模块课程,让具有一定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创业创新素质。最后,形成一系列以各自专业为主的创业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计划。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此外,独立学院还要开设跨学科专业选修课,重点介绍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外等相关知识,将创业创新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纳入素质教育范围,学生可以了解创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进行创业创新实践的最基本方法。
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鼓励教师进企业,努力构建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
“双师”型教师对于完成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课程除了具备理论知识体系外,更多是和实践内容相关。传统的研究型教师如果没有参与过实践工作是无法有效地传输这些课程里所体现的创新创业的内容要素,因此需要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鼓励师生同研共创,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结合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创客培养的新模式。近年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平均自主创业率达6%左右,名列全省前茅,在全国也是处在领先水平。此外,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跨专业跨学科的通识课程,这些课程涵盖商科课程以外的不同领域,比如法律、计算机、生物等领域。这些不同领域的通识课程会让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对于激发并培养创业创新意识是有意义的。此外,下属的商学院中有85%教师是属于“双师”型教师。学院每年分批把教师输送到企业工作实践。
图2 创业创新课程体系
(二)建立“以赛促学”的学科竞赛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的融合
创业创新是学科竞赛的延续和发展。独立学院不仅要每年组织师生积极参与ERP沙盘模拟大赛、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物流设计大赛、市场营销大赛、“挑战杯”、电子商务设计等众多学科竞赛,通过“以竞赛促进学习”,转变教师教学风格,还要引导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引入情景仿真、情境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探索与创业创新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需要夯实学生本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将所专业课程知识融合,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所学专业知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竞赛学习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体验感十足,符合现代大学生学习心理。此外,学生会通过竞赛中评委提出的问题优化竞赛项目,日后可择机实施完成。
(三)构建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创业创新与实践平台融合
独立学院要建立跨专业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这是个纯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对所有商科的毕业班学生展开跨专业的模拟仿真商科实训。该商科仿真实训平台主要是将真实的商业环境要素导入平台,具体体现如下四个环节:首先它创造出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相关虚拟的组织环境。比如从采购,银行,税务,物流等模拟的组织。其次,根据不同企业的岗位设置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别组建不同的虚拟公司进入虚拟的组织环境。第三,学生根据真实企业的运作模式来运营虚拟的公司,不同的公司在虚拟的组织环境里进行竞争。最后,该仿真平台在学生运营虚拟公司后会导出一系列的仿真数据,主要来反映虚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参与模拟企业运营的建设和运营,学生利用模拟环境中获得的专业知识进行业务运营的模拟练习,熟悉企业的运作。
仿真实训平台侧重商科各专业的实践融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课程主要以单一的专业课程实验为主,没有把上下游岗位与岗位群串联起来,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重视商科中各专业的融合、对现代企业经营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
综合仿真商科实训中心可以引进优质企业到该中心,企业从上学期参加实训的学生中选拔优秀或有潜质的学生进入企业,这些企业提供给学生团队创业孵化启动资金和创业平台。独立学院还要开辟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咨询、就业实践等功能的场所,为学生创造实践创新成果和创业理念的实践平台。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自2014年起投入几百万建立商科仿真综合实训,面积达到1200平方,计算机终端286台、商务洽谈室1个,相关平台软件1套,可以容纳260名同学同时实训。该商科仿真综合实训至今已经成功运营两年,下属经管学院2013级和2014级学生共有3000余人参与商科综合实训。这样一种跨专业、跨领域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从课内、课外, 延伸到社会, 使学生、企业、社会全面收益, 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10]
(四)设立产业学院并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实现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产业学院和创业创新实验班的设立是学生突破仿真平台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重大转折点。产业学院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深层次的产物,让行业的企业成为高等院校的合伙人。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性质的高校,在办学机制上比较灵活,比国家财政支持的普通高等院校更加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寻找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而那些优秀的成功企业往往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很高也很旺盛,因此他们也迫切寻找一个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输入人才的通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学院的设立让教育和产业有机对接。企业向产业学院输入资金和具有产业创新的要素,解决了之前提到的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不足。学院向企业输出专业教育的要素,培养符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在产业学院里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实验班以项目实践为核心,通过项目实践检验课程学习效果,保障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养成,提升了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可以面向大二以上的学生设立创业创新班,采取分层次的立体设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第一个层面是初级的,以参与到学长们项目的形式进行,让低年级的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对商业活动有初步认知。第二个层面是创业的精英教育,专为以创业为未来的职业目标的学生而开发,融合了创业教育的知识与专业精神。创业创新班以项目为驱动力,以项目合伙人或者独立的创业者为目标,在专业里嵌入不同专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拓展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具有18个以上学分,把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学习随着项目的推进在创业创新班里完成的,学生在实战环节中学到符合创业项目标准的课程,巩固和加强相关应用理论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实战结束后,创业创新团队成员需要从产品研发、运营、财务以及风险控制等环节撰写项目报告,需要通过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老师组成的专业答辩。通过设立创业创新实验班,创业创新班学生在项目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能够及时通过校园里创业创新课程体系中得到提高,从而努力达成既定的创业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创业创新能力。
[1] 徐军伟. 转设与迁址: 独立学院两类转型发展模式比较[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4): 53-57.
[2] Key Models of Effec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B/OL]. (2017-08-28) http://www.cipe.org/ publications/.detail/key-models-effective-entrepreneur ship-education.
[3] The 15 Largest College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s[EB/OL]. (2017-09-04) http://under 30 ceo. com/ the-15- largest-college- business-plan- competitions/.
[4] 赵慧杰. 欧盟高校创业教育调查数据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3): 53-58.
[5] 吴海波.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166体系[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3): 35-37.
[6] 丁喜旺.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探索[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 90-96.
[7] 唐清平, 唐士杰.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45): 55-56.
[8] 段婧婧,基于大学生创业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创新类学分实施路径——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5): 47-48.
[9] 李欣.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定位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9): 206-207.
[10] 许明, 孙力, 独立学院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实验平台构建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38(4): 220-226.
On the Business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SANG Zi-nan1,HE Xiang2
( 1.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2,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main task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teaching model: ign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ing systems, the flexib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the cultivation of emotional quotient, teamwork spiri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experiential startups and innovations while projecting the employment rate pursuit, the standardized teaching mode, the logical reasoning and the case study. To tackle these issues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e set up the ladder model of business talents train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business majors to build up the teaching mod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volving quality education, competition, simulated practice platform, experimental class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quality education
G648
A
1008-0627(2021)01-0067-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质量优化模式构建研究”(15BGL199)
商子楠(1975-),男,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创业。E-mail:zinanshang@qq.com
(责任编辑 周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