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

2021-01-07周仕德蔡锦怡

关键词:习题要素教材

周仕德,蔡锦怡

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

周仕德,蔡锦怡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教材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未形成独立和成体系研究。以部编本1-6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样本,笔者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法,对12本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系统和辅助系统涉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低-中-高年级三个学段的全面统计,并对两大系统和整体样态尝试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要素渗透,融入教材科学编排之中等五点思考。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样态;提升渗透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今教材,强化课程标准与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小学语文教材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落实国家要求的实践体现,也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使命。

国内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研究直接成果数量有限,主要有:渗透要素在汉字、古典文学和诗词、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常识、传统民俗文化等;渗透途径在生活实践、立足语文课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文化实践、教师实施和教学融合;选取研究载体集中在一年级教材为例的插图、古诗选文、传统文化选编。归纳来看,该主题未形成显著独立和成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本文将系统全面梳理1-6年级共12本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直观地探究低-中-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和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比重情况,为今后提供一些建议,也是“填补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内容的薄弱点”[3]。

二、统计前提说明

其一,在采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本分析和统计法,将12本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分为选文和辅助系统二大部分,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进行统计和样态分析,认识并揭示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情况。

其二,在使用核心概念上。何谓中华(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学界有四种观点:张继功等人的优秀精神成果总和说、李申申等人的传之久远文化说、李宗桂的重要价值思想文化说,而王学伟认为,就是中华民族1840年以前创造的、并能够经过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换而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包含物质形态层面,知识、技艺层面,行为、制度层面,文学、艺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等。[4]本文采用王学伟观点,优秀传统文化全称就是中华(国)优秀传统文化(简称优秀传统文化)。

其三,在采用统计取向上。2010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书研究与教科书修订指引》(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中指出,教科书研究者建立分析框架常见有演绎取向范式与归纳取向范式。演绎取向范式是由研究者先建立一外在框架主题表,之后在每框架主题表中填入出现的状况。归纳取向范式不预先设置框架主题,而由研究者根据教科书内容,看见教科书所诠释的观念或其呈现方式,然后研究者努力从教科书中探寻出来理解模式或世界观,而这些模式或观点引导着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

本文统计分析采用演绎取向范式,但因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究竟涵盖哪些微观内容,目前并无统一标准,因此,本研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类则是基于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形成分类框架,详见表1。

根据学界对此主题研究成果最明显的特点进行归类,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划分为六大类,具体为:

第一,汉语言文字文化,字谜、谚语、歇后语、对联、对子歌、识字、蒙学内容、汉字、绕口令等;第二,传统科学技术文化,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农学、医学等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冶金、陶瓷、造纸、印刷、车船等技术;第三,传统艺术文化,绘画、书法、建筑、音乐、舞蹈、戏曲、茶艺、雕刻、民间工艺等;第四,传统文学文化,古代诗词、神话、传说、寓言、小说、辞赋、古代文言表达、古典名著等;第五,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故事(原始社会—1949年);第六,民俗习惯文化,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住居风俗、娱乐活动等。

三、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教材渗透的数量统计

(一)选文系统统计

选文在部编本小学低、中、高年级教材的数量情况,以每一篇课文为一个计量单位,低年级的识字和汉语拼音也作为一篇课文计算,详见表2。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占全册课文比重,详见表3。

(二)辅助系统统计

“辅助系统”指教材附件设计辅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系统。部编本小学教材辅助系统分为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和综合性学习七个小类,分别对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统计。

1. 单元导语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均设置单元导语(表4),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以传统文学、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文化三类居多。

2. 课后习题

部编本课后习题共编制读背抄默、理解分析、拓展延伸及创造应用四类(表5),优秀传统文化选文的课后习题最多是理解分析维度,占比46.44%,几乎为总习题数的一半。其次是读背抄默的习题,占比34.73%。拓展延伸和创造应用合计占比18.83%,与另外两个维度合计比例相差为62.34%。

3. 习作

习作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数量较少。3-6年级共有习作教材58篇,而有关习作仅有4篇,占全部习作材料6.9%,且都集中在高年级段,五年级上册的习作主题为“缩写故事”,下册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六年级上册的习作主题为“围绕中心意思写”,下册为“家乡的风俗”,平均每册1篇习作。

4.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较少,只有4篇,占全部口语交际8.51%。具体分布在一年级下册“听故事、讲故事”,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上册“讲民间故事”,六年级上册“聊聊书法”。

4.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中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数量各年级差异不大,平均每册数语文园地素材数量为9.75篇,整体上册数量比下册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二年级上册共计14篇,最少的是四年级和六年级下册,分别为6篇和7篇(表6)。

表1 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分类框架

注:来源学者研究成果,研究者自行整理。

表2 低-中-高年级选文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数量

表3 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占全册课文比重

表4 中-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单元导语

表5 低-中-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选文的课后习题

表6 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园地的渗透

6.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本新增内容,每册设置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在“快乐读书吧”的渗透情况,12个快乐读书吧中占5个,占比41.67%,且主题均为传统文学要素。分布在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三年级下册“小故事大道理”,四年级上册“很久很久以前”,五年级上册“从前有座山”和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5.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在教材中共出现4次,其中两个主题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的“中国传统节日”和五年级下册的“遨游汉字王国”。

四、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教材渗透样态分析

(一)选文方面

从表2可见,低年级优秀传统文化选文主要有汉语言文字、传统文学、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四要素,其中汉语言文字选文11篇数量最多。中年级传统文学要素选文数量最多为17篇,其次是历史文化要素为8篇。高年级传统文学选文数量最大,多达22篇。从表3可看到,低年级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占全册比重情况从一年级上册的21.62%到二年级上册的35.71%,呈缓慢上升趋势。二年级上册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占全册比重最大,二年级下册选文占全册比重有所下降。低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为26.02%。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情况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四年级上册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最大,为48.15%。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相同且比重最低,均为18.52%。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为29.36%。高年级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占全册比重的起伏较为明显,平均比重占全册达40%以上,五年级上下册优秀传统文化选文比重最大,为89.21%,六年级上下册优秀传统文化选文比重合计87.8%,二者相差1.41%。高年级教材尤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选文占全册比重为42.55%。

概言之,低年级的汉语言文字文化要素是重点,识字方式呈现多样化。教材中有关汉语言文字文化要素的选文数量最多,且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方式上有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字谜识字等多种方式。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比重不大,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范围狭小。中年级的传统文学要素是选文的重点,且主要以古代诗词和古代文言表达居多。传统科学技术要素明显偏少且都集中在三年级下册。高年级尤其重视传统文学。传统文学要素的选文类别多样,有古代文言表达、古代诗词、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等类别开始增多。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虽有所涉及,但数量少和范围小。

(二)辅助系统样态分析

第一,单元导语。中年级的单元导语分布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且各有两个单元,具有不平衡性。但单元导语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浓厚,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画覆盖整一页面,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的图画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经典寓言故事,图画用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将寓言的画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浓厚。同时,对比中年级四个单元导语的单元要求可发现,单元要求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写作能力,每个单元要求都有关于“写一写”的要求,如“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高年级单元导语语言优美,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特征。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短短的语句就蕴藏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每一小分句字数相同,分别用简单的话语,彰显名著特色,引领学生进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同时,高年级的四个优秀传统文化单元导语有三个都对习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

第二,课后习题。低年级优秀传统文化选文的课后习题“读背抄默”习题类型最多,占总次数的一半。中年级的“理解分析”习题类型最多,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但“读背抄默”仍占据较大比例,仍然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高年级“理解分析”习题仍最多,其次是“读背抄默”的习题类型,“拓展延伸”的习题有所增加,但“创造应用”类型的习题却有所减少。同时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拓展延伸类多为学生收集资料后与同学交流,创造应用类则多以小练笔的形式出现,形式较为单一。整体凸显重视诵读背诵和理解能力,几乎所有优秀传统文化选文都要求采用默读、朗读等形式读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或相关的问题。课后习题中理解分析类的习题最多且难度逐渐增加。

第三,习作。优秀传统文化习作指导具体,指明写作方向。每篇都运用了大量的文字说明介绍写作要求、步骤和方法,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详细地说明了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写需要注意的要求,这样详细的说明就像操作手册一样,指导学生写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创作。如六年级下册的习作“家乡的风俗”,引领学生关注了家乡特别的风俗习惯,了解传统风俗习惯的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融合。

第四,口语交际。低年级口语交际主题为“听故事,讲故事”,讲的是传统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较少。中年级口语交际主题为“讲历史人物故事”,教材先通过本单元的历史人物故事引入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与单元课文相联系,体现了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所配的图虽是传统的风俗画,但与口语交际的主题并无太大关系,选用有关的历史人物的配图或许更切合主题。高年级口语交际涉及“讲民间故事”和“聊聊书法”两个,也给出具体教学提示。口语交际所展示的优秀传统文化图画范围更小,也更为简洁,但微观来看,口语交际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教材螺旋式结构。

第五,语文园地。低年级渗透汉语言文字文化和传统文学文化要素占绝大部分,未涉及传统科学技术文化要素。中年级渗透汉语言文字文化和传统文学文化要素仍然显著,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极少或并未渗透。但分析发现知识难度较大,对师生要求较高。语文园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集中在“日积月累”,但往往“掐头去尾”只呈现最关键的、最著名的诗句或文章名句,对学生理解和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展示了有关学习重要性和方法的名言警句,前两句为《尚书》和《礼记》中的句子,后两句则是古代名人的名言,表达都为文言表达。高年级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占绝大部分,其中古诗仍占大多数,汉语言文字文化要素次之。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共出现了四次成语,有两次都要求学生体会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并运用或将成语的意思在具体的情景中表现出来,但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却一下子展示了16个同主题的成语,学生难以一下子积累和理解成语的意思,学习难度较大。

第六,快乐读书吧。传统文学文化在此部分中占较大比重。低年级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童谣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接受,用这两首经典且广为人知的童谣作为教材选编,将充满民间智慧的传统民间童谣传授和流传,有“一脉相承”的意味。中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三年级下册“小故事大道理”和四年级上册的“很久很久以前”两个主题,都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到世界文化的显著特点。高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渗透主要集中在五年级,都是先用书中片段或其中一个故事吸引学生,再引读全书或读更多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第七,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属难度较高的学习范畴,其主要在中高两个学段凸显:中年级设计过于简单化。三年级下册的“中华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环节,分别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和“展示活动成果”,只简单地提出了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示和要求,页面色彩较暗淡单一。高年级凸显综合化意蕴。五年级下册的“遨游汉字王国”是所有综合性学习中篇幅最长的,整个单元都是综合性学习,足足占了12页,由“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个小主题组成,还展示了与之相关阅读材料,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有关汉字的知识,内容较丰富和全面。

(三)整体样态分析

整体渗透呈现五个特点:第一,“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非常关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的双向组织结构。教材按“语文要素”的知识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编排知识点,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渗透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二,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在教材中的比重差异大,但编排形式多样化,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较浓厚。第三,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多元化略显薄弱。部编本对传统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等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应适当加强其渗透,引起新时代学生关注。同时地方性的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数量极少。第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水平。教材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激起了学生的喜爱。第五,图文并茂中凸显优秀传统文化浓厚韵味。教材在形构优秀传统文化时非常注意配搭精美的插图,图画与文本内容贴切,透露出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

五、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进一步反思

(一)完善要素渗透:融入教材科学编排中

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渗透存在比重差异较大。部编本教材适当加强传统艺术和传统科学技术的渗透,关注人格教育和社会关爱隐形文化渗透,且多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使其立体格局更加丰富。教育部明确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1]这清晰且肯定的说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应该聚焦在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这四个重点上,本文所做12本教材统计分析采用演绎取向展开研究,某种角度上存在研究局限性,但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很小心谨慎一一过目,也没能够十分清晰的感觉到部编本小学教材编写在这四个重点内容的鲜明体现,这一现象或许对教材编写人员再修订时提供另类启示,“尽量减少从课程标准到教科书编写二者之间的落差,才能为一线教师的课程实施奠定好基础。”[5]

(二)加强教师渗透:融入小学教师学教中

部编本相较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比重,显示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随之而来是对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挑战。教师应有意识多阅读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或利用网络、博物馆、中华经典资源库等资源提高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响应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有机会有条件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升素养和育人水平。同时,教师重视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协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之一,教材的内容与组织优劣,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课程实施的推进,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影响语文教育的成效。教材中无论是精美实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插图、温馨的学习小提示,还是传统文学的推荐阅读都是可充分利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可有意识关注。

(三)推进过程渗透:融入语文课程实施中

优秀传统文化一般而言与学生生活较为遥远,“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6],要贴近学生生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要善于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切忌“得其形而遗其神”[7],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生活。同时要用学生喜闻乐见又充满优秀传统文化韵味的方式教学,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无形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更是对传统文化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涵养的深挖阐释。探索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段的亲切感—中年级段的认识感—高年级段的感受感,融入到不同学段有序的课程实施中。

(四)关注学生渗透:融入学生主体自学中

2016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报告发布强调文化元素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教材中特别是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快乐读书吧等部分都推荐了与之主题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学生应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差距甚远,而日积月累里“掐头去尾”的著名诗句或传统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对学生而言更是难以理解,学生应利用手头上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方式了解其内涵或背后的故事等,而不至于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却不知其奇妙之处,更不懂得运用。

(五)重视深化渗透:融入历史演变研究中

当前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亟待提质,“研究成果少,有限的一些研究,基本上围绕教学、备课进行,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研究。”[8]应在借助部编本新貌基础上,从纵向性考察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如,对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我国政府自1993年、2006年直至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要求,这些相关具体要求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究竟是如何贯彻和体现出来,这些反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之路是什么?拓展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材又是如何在各个学段凸显解决这一时代主题的?从学术史角度系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凸显。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第一载体,因而,语文教材是这一教育的‘主要责任者’”,[9]而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视‘小学’的传统”[10],期待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践行这一新时代任务。

[1] 教育部.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 (2014-03-26)http://www.gov.cn/ xinwen/ 2014- 04/01/content_2651154.htm.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2017-01-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

[3] 高湘平, 郑小玲. 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述评及反思[J]. 课程教学研究, 2017(9): 40-43.

[4] 王学伟.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6): 73-77.

[5] 周仕德, 罗超婷. 课程改革对教科书要素数量变化影响分析——以小学语文三套教科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 2016(5): 45-50

[6] 周仕德, 关春草. 百年来小学语文能力目标演变分析[J]. 语文建设, 2015(10): 61-64

[7] 晋浩天.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得其形而遗其神”[N]. 光明日报, 2014-04-23(06).

[8] 石鸥, 周美云. 教科书研究40年发展与展望[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9(4): 54-60.

[9] 温立三. 对语文教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语文建设, 2015(7): 8-10.

[10]杨加深.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视“小学”传统[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9): 81-88.

Reflection on the Infilt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Chinese Textbooks

ZHOU Shi-de, CAI Jin-yi

(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 that has not been studied independently and systematically as the case in the edi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used the sample of the 12 Chinese textbooks edited by the Ministry for 1-6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to conduct a low-middle-high grade statistics of the elements i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It therefore proposed that five points of infiltration can be reflected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th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i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attern; infiltration

G624

A

1008-0627(2021)01-0091-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70年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书写研究:1949-2019”(19FJKB003)

周仕德(1976-),男,陕西西乡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E-mail: 888zsd888@163.com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习题要素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