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高校附属医院2015~2019 年科研立项情况分析
2021-01-07李艺钊黄慧敏谭笑丽
李艺钊,王 洁,黄慧敏,谭笑丽,何 伶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部,广西 南宁 530031)
科研是医学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医院发展的技术支撑和重要载体,科研创新已成为衡量医院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也将医学科研作为培养骨干人才和建设一级学科的重要手段[2],广西某高校附属医院则直接将“科技兴院”作为建院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更好的了解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立项资助情况,本文通过对广西某高校附属医院2015~2019 年科研立项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科技管理部分的政策,动态了解医学科研发展的趋势,分析目前医院科研立项存在的问题,为科技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广西某高校附属医院2015~2019 年的科研项目立项记录。按照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来源的项目)、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卫健委、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科技厅来源的项目)和市厅级课题(包括自治区卫健委、自治区教育厅、市科技局来源的项目)三类进行整理划分。
1.2 方法 数据通过Excel 2007 进行录入、筛选和统计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包括立项数量、立项级别、资助金额和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立项数量 2015~2019 年,该院共获科研立项164 项,其中国家级3 项,占1.83%,省部级12 项,占7.32%,市厅级149 项,占90.85%。医院获立项数先降再升最后又降,其中2017 年和2018 年最多,均为37 项,2019 年较2015 年少10 项,下降了28.57%,见图1。
2.2 经费资助强度 从经费资助情况来看,该院5 年间共获资助经费908.40 万元,平均每项资助5.54 万元;资助经费变化趋势和项目立项变化趋势一致,即先降升最后又降,其中2018 年达到峰值321.5 万元,2019 年资助金额较2015 年少48.8 万元,下降了31.56%,见图2。
2.3 学科分布 从立项科学分布看,项目共涵盖了医院40 个科室,其中行政科室4 个,临床医技科室36个,占医院临床医技科室总数54 个的66.67%。2015~2019 年该院有自治区级重点专科7 个,南宁市重点学科4 个,囊括了14 个临床医技科室。14 个重点学(专)科科室中,有13 个有科研立项,共获立项76 项,占总立项数的46.34%,获资助经费485.1万元,占总资助经费的53.40%,见图3。
3 讨论
3.1 科研立项数呈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该院5 年间获立项总数164 项,2015~2018 年医院立项数呈总体上升趋势,到2019 年突然下滑,波动性较大。分析原因:医院在“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建院方针下,持续加强项目的全程管理和软硬件的支持,加大科研奖惩力度,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但由于医院是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科研人员难以从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再分配精力到科学研究;其次,部分医务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研,仅把科研当成晋升的工具,一旦晋升成功,便不再愿意从事“出力不赚钱”的科研工作;同时,项目资助部门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一般项目资助力度大幅降低和限项申报的规定也影响项目立项数。
3.2 科研项目以市厅级为主,质量有待提高 5 年间,该院仅获3 项国家级立项,省部级项目12 项,而市厅级项目149 项,占总项目的90.85%。可见,市厅级项目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科研机会,对其的科研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医院最终取得较好的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立项成绩奠定了基础,在2015、2017 和2018 年均成功申报1 项国家级项目,充分体现了医院科研人员厚积薄发的潜力。但也可以看出,高级别项目仍然较少,主要原因:①科研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忙,无暇了解国内外医学科学最新动态,对医学的发展趋势把握欠佳,项目选题缺乏创新;②医院尚未形成科研梯队培养模式,科研队伍实力有待提升;③项目申请者缺乏长期系统的系列研究,申报书缺乏相关预实验结果或必要的前期工作实验数据支持,申请的内容没有相关基础支撑就难以获得立项[3];④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但顶尖优势学科较少,学科间协作不够,导致研究基础比较分散,牵制了高级别项目的获得[4]。
3.3 学科科研发展不均衡 5 年间该院有项目立项的临床医技科室仅占66.67%,还有33.33%的科室未牵头承担科研项目,且项目和资金经费都集中在重点学(专)科的科室中,医院科研弱势学科占比仍较大,学科间的科研发展水平不均衡。可见,重点学(专)科的科研基础和实力确实比其他普通科室强,在科研立项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院内也起到了标杆的作用,但同时也能看出,重点学(专)科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合作与引领作用,学科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普通科室负责人对科学研究认识不足,科研能力有限,未能起到很好的带头引领作用,没有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和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也是科研弱势学科占比仍较大的原因之一。
4 建议
4.1 强化培训交流与指导,拓宽科研思路 目前,医学信息数量众多繁杂、分布较散、更新快速,如何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便捷的了解最前沿的医学研究进展,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科研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为此,建议继续强化科研交流培训和指导,定期邀请院外专家和科技管理部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给医院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院内科研沙龙,并鼓励邀请院外科研人员参与,增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定期举办《最前沿医学信息交流分享会》,每个科室轮流汇报本学科的最新医学研究情况,既能督促科研人员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医学最新发展,又能使其他学科人员快速简便的了解相关学科信息。
4.2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优势科研团队 医院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人才支撑,科学合理、高质量的人才梯队不仅能强有力提高医院科研水平,还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建议医院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依靠他们组建优秀的学科人才梯队。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强有力的科研辅助力量,逐步形成以院内科研团队为骨干、院外专家为辅的科研队伍,既有学术理论指导又有临床经验支撑,有效的促进和提升医院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术水平[5]。此外,还要重点抓好重点学(专)科建设,强化对重点优势研究的支持力度,为孵化高级别项目创造有利条件;遴选并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中青年人才,给予他们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鼓励其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会议等科研活动,充分挖掘其科研潜力。
4.3 建立有效的科研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科研资源资源共享有利于减少资源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集中优势,攻克科研难题,降低科研成本[6]。因此,加强院内科研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院内科研资源共享,对提高医院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开展临床研究十分重要。建议医院建立中心实验室,为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和实施成果转化等提供重要且必要的基地,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4.4 强化学科协作,充分发挥重点学(专)科引领作用多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研究转化等是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6]。鉴于科技管理部门倾向于资助重大项目,建议医院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各学科的研究力量,深入挖掘各学科的科研潜力,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同时,鉴于重点学(专)科科室共已经基本形成学科特色并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科研基础良好,建议发挥重点学科科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要加强重点学(专)科科室与其他科室间的横向合作,对科研弱势学科加以扶持,推进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医院整体科研水平[7]。此外,鼓励产学研联合、国际合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和国际合作的优势,提高医院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