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步行功能的改善
2021-01-07刘爽
刘 爽
(天津市永久医院康复科,天津 300450)
脑卒中(stroke)患者步行功能障碍是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步态功能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治疗同时辅以针对性训练,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减重步行训练势在传统运动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减轻患者体重负荷,使患者更早的进行步行训练,可减少异常姿势概率,降低步行难度,使其更好的掌握步行姿势[1]。目前,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治疗效果和对步行功能影响的已有研究存在争议,具体的可行性、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结合我院康复科诊治的94 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步行功能改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康复科诊治的94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均经头颅脑CT 或MRI 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严重外伤及心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58.67±4.12)岁,病程2~6 个月,平均病程(3.51±1.52)个月。观察组男性27 例,女性20 例;年龄48~73 岁,平均年龄(59.02±4.56)岁,病程2~7 个月,平均病程(3.67±1.42)个月。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法降低肢体肌张力前提下完成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体位转移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30 min/次,2 次/d,连续训练8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减重步行训练:①初始减重不超过体重30%~40%,一旦进步尽快减少减重,直至完全负重,但必须保障正确的步态模式和安全性。由2 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1名站在障碍侧,帮助其进行下肢摆动,另1 名站与患者身后,帮助其进行髋伸展、盆骨旋转等动作,注意保持患者躯干直立;②步态改善,步行能力提高由1名治疗师辅助进行训练,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江苏钱璟康复器材公司生产)下独立完成步行训练。训练前治疗师使用手法降低肌张力,并在训练前充分活动下肢各关节。活动平板初始速度设置为0.2 m/s,之后随患者病情改善逐渐减重量、减少间歇次数、间歇时间和增加平板运动速度。训练时间由10 min/次逐渐增加到3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8 周。训练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训练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 评分、步行能力FAC 评分、平衡功能BBS 评分以及步行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FMA: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方法评定,包括下肢反射运动、协同运动等共17 项,共34 分。FAC: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法,分为不能行走(0 分)、1 人连续扶持下减重并保持平衡(1分)、步行能力FAC 评分(2 分)、无需他人扶持下行走(3 分)、能在平坦地面上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楼梯、上下坡和不平路面需要帮助(4 分)、能独立行走(5 分)。BBS:包括坐、站立等共14 项,共56 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步行功能能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基本可以完全自理,神经功能缺损恢复90%以上;有效: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日常生活行为部分可以自理,神经功能缺损减轻45%以上;无效: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训练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训练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训练前后FMA、FAC、BBS 评分和步行速度比较 训练后两组FMA、FAC、BBS 评分和步行速度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训练前后FMA、FAC、BBS 评分和步行速度比较()
表3 两组训练前后FMA、FAC、BBS 评分和步行速度比较()
注:与训练前比较,Δ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最大限度恢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预防肢体痉挛,提高独立步行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康复训练通过运动模式的再学习来提高步态控制能力,增加下肢的负重能力。但患者难以坚持,整体治疗效果不佳[3]。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特定任务式训练模式,保护装置负担部分体重,帮助下肢处于直立,循序渐进重复步行周期学习步行,可一定程度促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但具体改善价值存在争议[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卒中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有助于促进康复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戴清月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减重步行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重建。此外,训练后两组FMA、FAC、BBS 评分和步行速度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减重步行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步行功能,尤其是其平衡、速度等方面。
综上所述,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康复效果确切,总有效率高。有助于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大化恢复脑卒中患者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