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理论视域下川江号子词汇外译研究

2021-01-06刘秀明 曲梦薇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方法

刘秀明 曲梦薇

【摘要】科技发展迅猛,机械动力船只迅速取代人工动力船,川江上纤夫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而传唱的川江号子快速淡出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传承断裂的窘境。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它的外译对保护和弘扬中国水系音乐文化、助力文化自信、加强国际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归纳总结了川江号子的词汇特点,探讨了转换、增词、减词等翻译方法在川江号子词汇翻译中的应用,总结出适合于川江号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旨在为劳动号子或者中华民歌的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川江号子;词汇翻译;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刘秀明,曲梦薇,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川江号子是川江上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川江号子主要发源于重庆市和四川东部,广泛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历史悠久,在劳动号子中极具特色,独树一帜。

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主张“三维转换”,是“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语言维度的自适应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自适应转换。翻译时,译者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诸多要素对词汇翻译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起源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词汇和句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正确处理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汉英词汇上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可以多个动词联合使用,而后者往往只可使用一个谓词动词,而其他动词则只能以并行谓词的形式出现,译员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所处的生態环境适时调整,找出恰当、有针对性的词汇,从而达到目标语读者完全理解译者所传达的信息的目的。

二、川江号子的特点

1. 唱腔的特点。川江号子旋律悦耳抒情,唱调雄壮激越,具有统一动作和调剂情绪的作用。川江号子分为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等腔型类别。这些腔调中,号子头领唱的节奏规范且富有变化,小腔花音运用多,带有较大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

2. 唱词的特点。据记载,川江号子有二十六种词牌,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多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

3. 节奏的特点。川江号子的音乐节奏来源于川江上航行工作的需要。川江河道曲折多变,急流浅滩随处可见,木船逆流前行不仅要靠全体船员的齐心协力,更要靠纤夫们在号子的统一指挥下步伐一致,同时发力。川江号子主要以四拍的方形拍歌唱,它不仅为船夫即兴创作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川江号子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是川江号子区别于其他形式民歌的重要标志。

三、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川江号子词汇翻译研究

词汇作为“传达意义的语言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常有不同的意义。理清川江号子中特定词汇的含义对精准翻译词汇,恰当传递号子的内涵及交际作用意义重大。中文重释义,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词序表达具体含义;英语注重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连接成分粘合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语法的辅助下,表达出完整的含义。汉语用词的风格表现为修辞华丽、文字优美、单词凝练,多用四字结构,并行性和对偶性等形式体现丰富的内涵;英语的用词风格为词形变化丰富、简洁准确、言简意赅、便于理解。

1. 转换法。英汉语言在表达习惯上存在诸多差异:汉语为动态语言,英语为静态语言,即汉语中常出现多个动词连用的情况,而一个英语单句,无论有多长,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汉语中的某些动词和名词与英语中的某些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的内涵作用等值,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必须根据译入语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词性转换,以达到通顺、流畅的翻译目的。

例1:打霜落雪天下雨,一年四季滩上爬。

译文: Regardless of frost, rain or snow, Boatmen are bathed with sweat on the beach all year round.

原文中的“打霜”“下雨”和“落雪”为动宾结构,而英语名词“霜”“雨”和“雪”所表达的含义与汉语的动宾结构一样,是带有动作含义的。如果将其翻译为“霜冻、下雪和下雨”,不仅会与目标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而且会很乏味。这时可以将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文的名词,并翻译成“霜雪雨”会更加的简洁。

例2: 周身骨头累散架,爬岩跳坎眼睛花。

译文:Although bones scattered around the body, The still climb rock with blurry eyes.

其中,原文中的“眼睛花”表示看不清,而不是眼睛和花朵,所以翻译器无法正确翻译,可以翻译为“我看不清”,但是这样翻译有些复杂,“花”在汉语中有“模糊”的意思,是汉语形容词,可以将其转换为英语介词短语,译为“眼睛模糊”。在一个中文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但在英文句子中只有一个谓语,因此可以将汉语句子中的其他动词译为介词短语。

2. 增词法。增词法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修辞上或句法上的需要来增加一些词为求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用增词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地表达原文内容。当然不能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一些词。因此,在翻译川江咏叹调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增词,以调整句子的中心意思。通过这种方式,翻译可以更好地表达其原始意思,并让目标群众更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3: 丢下父母和儿女,挨饿受冻眼哭瞎。

译文:Drowned boatmen left their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y suffered from hunger cold and tears.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英语更加关注虚构和主语,因此大多数英文句子中都必须具有主语,而汉语更注重意合,侧重于陈述的主语而不是主语本身。上述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證明,原文中表达的意思是“船夫工作艰难、要离开父母和子女,甚至遇到恶劣的天气会有去无回。”生动描述了船夫的苦难,还有为他们担惊受怕的父母和子女。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加上句子的主语“船夫”,否则会造成误解,导致目标群众无法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在翻译“挨饿受冻眼哭瞎”时,翻译人员也要添加主语并且使用“他们”来代替船夫的父母和子女,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也能让歌曲更有节奏感。

3. 减词法。减词法是指将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不需要的词语省去。减省的词语应是那些在译文中保留下来反倒显得行文累赘冗余且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词语。当翻译川江咏叹调时,翻译人员可以采用减词法,减省一些不符合目标语言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词语,包括无用的单词,同义词等,避免多余的翻译。

例4:闯漩涡哟,迎激流嗬。

译文:Boatmen break into the vortex and meet the torrent.

在川江号子中,使用衬词是一种普遍现象。歌词中的“哟”和“嗬”是由音节结构组成的衬词,称为单音节衬词。这些衬词通常会出现在歌词的末尾,用来调节节奏,以便传唱者达到生动的艺术效果。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通常会省略这些衬词,并在歌词中使用其他音节来填充衬词占据的音符。

例5: 脚蹬石头手扒沙,八股索索肩上拉。

译文:Stepping on the stone crawling in the sand,

Pulling eight strands of ropes on the shoulders.

船夫们用手牵着八根绳子。在《传经》圣诗的翻译过程中,通常会省略一些单词以形成节奏。有时有必要突破一般的语法规范,适当地省略一些元素以使其与原始节奏一致。原文中的“八股索索”是指以化学纤维为原料的八股绳索,主要用于船舶系泊,码头等领域。翻译中省略了“脚”和“手”这两个词,但它们并没有改变原始含义。原来是七个音节,在省略“脚”和“手”之后,翻译版本是八个音节,更接近原始的七个音节,唱歌更流畅且富有节奏感。

四、结语

川江号子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在翻译时,翻译人员不仅要把握好咏唱的背景,还要准确地表达节奏。因此,在翻译川江咏叹调时,翻译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使得目标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咏叹调的精神内涵。

生态翻译学对川江咏叹调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手段。总的来讲,翻译人员要通过自身努力,将川江咏叹调准确、有情感地翻译出来,使得咏叹调一直传承下去,并有一天可以登上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Lomax A, Halifax J. Folk song texts as culture indicators[M].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al tradi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6.

[2]Van Kranenburg P, Volk A, Wiering F. A comparison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features for comput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olk song melodies[J]. 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 2013(1):1-18.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18(6):11-15,92.

[4]王宁.再论翻译学中的学科定位和文化特征[J].中国翻译,2004 (3):34.

[5]吴永生,冯健,张小林.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J].人文地理,2005(2):88-92.

[6]张益.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现状分析[J].海外英语,2019(4):58.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景区公示语现状研究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